米兰国际孔子学院贺3周岁生日 播放莫言采访录像
5日,米兰国立大学跨文化交流学院大教室内,投影屏幕上闪现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身影。这是他当年在意大利接受采访的录像画面。
“‘莫言’在中文里就是不说话、保持沉默的意思。我为什么用这么一个笔名?因为我小时候,在中国乡村社会里面,一直在搞所谓的阶级斗争,人和人之间彼此都把对方看成敌人,如果你说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很可能给你的家庭和本人带来很多的痛苦、灾难。所以我小时候出门前,父母教育我要少说话,最好不要说话。”
教室内,近200名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意大利和中国籍学生,专注地盯着屏幕,他们希望更多了解这位中国作家。当听到这段话,教室里发出一阵笑声。
“虽然我笔名是莫言,但有些讽刺意味的是,我现在到处在说。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这几十年来的进步,我从当年不能在国内说话,到现在在国外到处说话,”莫言这些诙谐的语言,被毕业于米兰国立大学孔院的翻译准确生动地译成意大利语。
在米兰国立大学孔院成立3周年庆祝活动上,孔院意方院长、汉学家兰珊德等多位老师,围绕莫言获奖这一新闻热点话题,精心设计安排了众多环节,努力将莫言、语言文化、翻译这些文化元素串接在一起。莫言几天后将在瑞典领奖,而陪同他前往的外国译者团队中就有一名意大利人,孔院老师特意将日前采访这位翻译家的网络视频画面播放给学生看。
“这一荣誉也属于你们!正是由于这些年来你们的努力,我在意大利和其他很多国家文坛赢得了声誉,”兰珊德引述着莫言给意大利翻译家玛丽亚·丽塔·马希的信息。这番话语对于正在孔院学习中文的意大利学生无疑是种巨大的鼓励。
庆祝活动上,在孔院学习的意中两国学生,运用着仍不熟练的外语,翻译复述莫言在2003年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时的获奖感言,朗诵中意两种文本的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部分章节。两个小时活动很快过去,学生们虽然无缘看到莫言本人,但对这位诺奖获得者有了更丰满的认识,对中国语言、文学又多了一份亲近感。
米兰国立大学和中国辽宁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度过了“3周岁生日”。早前在米兰国立大学担任外教、后又参与建立孔院的中方院长金志刚见证了中文专业学习的蓬勃发展。据他介绍,2007年中文专业学生规模在米兰国立大学多种外语专业中位列第五,经过5年发展,中文专业目前已成为这里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专业,共有本科生及研究生600人。更令金志刚欣慰的是,孔院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又进入意大利中等教育学校任教,向意大利中学生教授中文,中文学习的这棵大树更为枝繁叶茂。(记者 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