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汉语桥”预赛冠军:凤凰花下的师兄弟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校门口,一棵硕大的凤凰树艳丽夺目,如火如荼的凤凰花下走出的莘莘学子,不仅包揽了今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色列赛区的前4名,更是连续3年将冠军殊荣囊入怀中。
师兄杰克
他抬起左手,看了一眼同时显示北京时间和以色列当地时间的手表,露出了掌心一排黑色水笔写成的汉字:“到家”,“不赖”,“精致”,“优等”……
“我的中文还不太‘到家’,所以我经常把一些我喜欢但却不太会用的词语写在手上,经常看一看,就可以记得牢一些。最开始学汉语的时候,我能从手掌一直写到小臂,”他笑着解释道。
他叫杰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二年级学生,是继2011年以色列赛区汉语桥比赛冠军石磊之后,该校又一名“冠军”学子,他在2012年全球总决赛中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也是目前以色列大学生在“汉语桥”决赛中最好成绩保持者。
儿时的杰克,听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和博大精深武学传统的神秘国度,自幼便在心中种下了“中国武术梦”的种子。
服完兵役后,杰克打点行囊,带上自学的几句简单汉语,只身来到云南一所寺庙。白天习武,晚上在蜡烛下抄写汉字,第二日再用前一晚学会的新表述,和寺庙里的朋友对话,通过对方的表情,判断自己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再调整、安排下一晚的学习内容。
随着对汉语和中国不断深入的了解,杰克又萌生了第二个梦想——“中国文化梦”。
通常在服完兵役后,以色列年轻人都会选择1个国家,游历数月至1年时间。
而杰克在中国,一呆就是5年。
5年间,他习武、当老师、打工、创业……用一段段截然不同的体验,实现着他的“中国文化梦”。
在中国“圆梦”的经历让他对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感情,也让他意识到,如果希望为促进中以友好添砖加瓦,实现他的第三个梦想——“中以大使梦”,就必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化和提升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于是,他关闭了在中国创立的公司,回到以色列,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研究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他除了潜心研习中国文化,热心参与各类与中国有关的活动,还组织了数次“汉语聚会”,为全以色列中文学习者搭建交流平台。
可以感觉到,“中以大使梦”的美丽画卷,正在杰克的脚下展开。
师弟佑宁
今年以色列赛区“汉语桥”比赛的冠军董佑宁,是一个沉默腼腆的摇滚少年,很难想象,平静外表下的他,通过自学掌握了6门外语。
佑宁的瑞典语和德语都是在瑞典和德国参加完短期课程后,回到以色列,定期找说这些语言的朋友练习对话。在掌握了数门语言后,出于对中国的向往,同时也希望考验自己是否真正具备语言天赋,他选择挑战“传说中最难学习”的中文。不过这一次,他通过“学院派”方式,进入了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学习。
据佑宁和杰克的指导老师、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教授张平介绍,东亚系是该校最大的院系,共有约700名学生,其中过半数都选择中国文化研究作为专业。学生们每周只有6学时的中文课程,远低于欧美大学汉学研究相关专业每周至少10学时的课时量。
特拉维夫大学走出的这些“冠军学员”们,除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悉心指导,更不可少的还是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不断坚持练习,和母语是中文的人交朋友。
不同于其他汉语桥冠军,佑宁从未在中国生活过。据他介绍,他有一个学语言的“捷径”,就是在嘈杂的地方和朋友练习中文,因为当说得越大声时,就越容易暴露语言中的错误。
不畏丢脸,不惧犯错,这也是张平老师口中以色列汉语学习佼佼者所共同具备的优点。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佑宁下一步的计划是,通过学习中国歌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文,他很希望去中国参加决赛的日子里,能认识更多学汉语的朋友。(郁玮 孟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