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二代对中文兴趣渐浓 “香蕉人”盼变身中国通

2013年11月15日 14: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11月9日,欧洲有史以来第一所全日制封闭式双语学校——中意国际学校建校暨开学典礼在帕多瓦中意国际学校礼堂隆重举行。

  学校实行中文和意大利文双语教学,融通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学生中、意、英等常用语言的培养,为在意居住的中国“侨二代”们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创造了条件,激发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

  “寻根”热再度掀起

  类似中意国际学校这样的双语教学院校,不仅促进了中意两大文明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华二代对中国文化的精神需求也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近来,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与日俱增。尽管他们生在国外,并接受西式教育,但在父母及亲人的影响下,他们仍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据悉,许多华裔青少年都在课余时间学习书法、刺绣、武术、古琴及茶道,并抓住各种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特有的才艺。为了能够学到正统的中国文化,部分华侨会选择将子女送回中国接受传统的小学及中学教育,直到大学再把子女接回国外。还有许多华二代自发组建“寻根夏令营”,利用假期时间回到故土,感受纯正而又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

  “通过父母的教育,我爱上了剪纸,通过学习剪纸艺术,我爱上了中国,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根就在中国。”今年14岁来自美国的华人女孩儿黛西陈说。

  “香蕉人”变“中国通”

  什么是“香蕉人”?就是那些黑头发黄皮肤,却接受西式教育,从小不识中文的外籍华人,许多华二代因父母移民的关系,被冠以“香蕉人”的称号。起先,他们的父母坚持让他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随着对中国认识的深入,华二代们渐渐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第三届海外华裔青少年歌曲大赛参赛选手顾怡来自华盛顿,她从小讲英文,接受美式教育,对中国文化了解仅仅是凤毛麟角。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依旧是在中国,因此她也对中国文化越发产生强烈的好奇。由此,她通过旅游、书本以及上海亲人的传授,了解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并爱上了中国画和民族舞蹈,经常在家备好笔墨纸砚,其水墨丹青,下笔有神。

  15岁的华裔郑方达作为中华文化大赛优胜者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尽管生在美国,他的父母依旧会安排他定期回武汉学习中国课程。起初他十分不情愿,但回想自己回国学习的经历,使他的中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他最终也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现在,他不仅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还会做一些简单的中国美食,同时,他还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俨然一副“中国通”的架势。

  借力华人传递中国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随之提高。我们应该庆幸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国。

  海外华人更多地由曾经的“香蕉人”转变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而在这个传播中华文化的绝佳时期,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加强与世界文化的融合显得更为重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分布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海外侨胞是中国的独特资源,是在海外展现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窗口,华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所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容小觑。

  我们期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华二代”们对中国文化兴趣的增强,我们可以借力华人,把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得更远,更广。(杨宁 李佳璇)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