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老师赴法支教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深秋的一个夜晚,在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城中的“雅克空间”培训中心二楼,来自成都的贵州人——董斌孜孜博士在这里开始了她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堂课。
这堂课来了50多人,热闹非常,诉求繁多。
尽管学员们学习汉语的初衷五花八门,但老师们早已为各自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搭建好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教学平台,电子科大外国语学院向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派出了该校青年教师董斌孜孜和李宏亮。9月中旬入境法国后,他们就开始在当地开展教学调研和考察,其间,他们着重考察了法国著名汉语言学和汉语教育学家白乐桑先生(法国汉语教学总督导)在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所设置的汉语课堂。在多次观摩课堂现场、探究法国成熟的汉语教育体系后,两位老师对中法两国不同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比较和总结。董斌孜孜认为:白乐桑教授设置的汉语课堂侧重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孔子学院在传授汉语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传播,两者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有一定差异。
讲课伊始,董斌孜孜首先展示了她的“董氏汉语元音辅音拼读表”。这是她潜心研究出来的图解拼音规则练习表。这张发音练习图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中、法、英三语发音音位比较之后加入四个声调;再进行纵横交错的拼读发音练习。有了法、英音素发音位置的参照,法国人不会觉得自己进入了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在横竖交错拼音规则的联系中加入四个声调时,她不时举例说明四声对于确定一个汉字的重要意义。
在教汉字“一”时,学员还闹出了一个笑话。董斌孜孜告诉大家“一”再加一笔就是“二”,“二”再加一笔就是“三”,“三”再竖着加一笔呢?坐在前排的《法国侨报》记者抢答:“Quatre(四)”。于是,董斌孜孜用娴熟的法语从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解释:在中国文化中,“三”这个数字不仅仅是确指数字“3”,有时也可以指“大量”、“大多数”,这就是“三人为众”了。那么把“众”串起来的是什么呢?在中国的《易》中说“天”、“地”、“人”,那么,能从地穿天的在中国古代只有天子,所以竖着的第四笔形成第四个字:“王”;而中国的天子证明自己的身份靠什么呢?是他的玉玺。说着,董斌孜孜又在“王”字上加了一点而成为“玉”,转身对大家说:“玉玺玉玺,就是玉做的,所以你们现在又学了一个汉字,就是‘玉’字。那么,当我们在四边修四堵城墙把持有玉玺的国王保护在里面,你们说这是什么字呢?”。这就是董斌孜孜要的课堂效果,也是她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的充分展示。
笔者随后采访了部分前来上课的学生,大家普遍觉得Agnes(董老师的法语名字,董斌孜孜4个字外籍学生目前还发不出来)教学有方,风趣幽默,真诚和蔼。一位学员说:“这是我上得最有趣的一堂中文课,虽然我还不会说中文,但是今天一下子学了那么多汉字,很有效果,对今后继续学习很有信心啦。”另一位夫人说:“孔子学院课堂还要开设中国画,也是Agnes任教,我很期待,我对中国传统美术很感兴趣。”随堂旁听的还有几位在蒙彼利埃一大经济学院就读的中国学生,他们在国内时就是董老师的学生,留学几年后还能和董老师在蒙彼利埃再续师生情谊,缘分真是奇妙。
课后,董斌孜孜在自己的QQ空间写下了第一次对外汉语教学的感受:开始担任对外汉语教师工作,才真正拥有了一双能洞悉自己母语美妙的眼睛。作为中国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种自然之福分。语言只是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的搭建,我们孔院老师的使命在于把自己民族的思想和民族价值观推向世界。
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成立后,除开设不同层次的汉语课程外,还将开展一系列中国文化推介活动,帮助法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人情风貌。作为贵州人,能在国外通过这种形式传播中国文化,感到很自豪!(张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