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侨界与政要畅谈华文教育问题 达致多项共识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印尼《星洲日报》报道,近期,在参加印尼邦加勿里洞省省长鲁斯塔姆就职典礼期间,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邦加勿里洞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辅导委员会领导陈可期等,与省长交谈有关开展华文教育问题,并就在该省开展华文教育工作、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等问题达致共识。针对华教有关问题,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现摘编如下:
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不仅仅是邦加勿里洞省华族的事业,更是印度尼西亚全民族的事业。要通过华文教育,促进族群和谐,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印度尼西亚而共同努力。通过发展华文教育,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印度尼西亚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能力。发展华文教育,还能增进中国与印尼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以上经历说明,在邦加勿里洞省发展华文教育、创校正当其时,即符合“天时”;然“地利”却要看当地政府对华校资产被充公有无宽待。能给予方便获得建校地皮吗?“人和”却要看兴办华校(国民三语学校)是否得人心,能否万众一心。若能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则可梦想成真。
但问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执行主席蔡昌杰拜见邦加勿里洞省长鲁斯塔姆畅谈华文教育,并在华教界前辈及邦加老百姓面前亮相后,到底给邦加华教机构作了哪些指导与启迪?关注华文教育的邦加精英有没有与华文教育协调机构探讨如何促进华教梦早日成真?或者不了了之,空打雷,不下雨。
话说,邦加华文教师曾昌钦乡亲,曾表示,“我们(华族)的梦就是复兴华教,让印尼华人子弟能受到华文教育”。当然作为印度尼西亚公民的华族必须先要学好自己祖国的母语——印度尼西亚文,同时也可以兼学华族自己的种族语言——华文。语言无国界,同时兼学这两种语言并无矛盾,反而提升了华人个人的才华和视野。
曾昌钦冀望华社、企业家、富豪等,同心协力合办贫民三语学校。不过要办的是贫民三语学校,规模小、数量多、普及范围广,而不是豪华的贵族三语学校。笔者认为“有教无类”,兴办的应该是普及大众的国民三语学校,校门八字开,贫富皆可来,学费分等级,设助学金、奖学金,扶贫教育,共襄善举。所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办教育是百年大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到辉煌。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岂能急于求成。
总而言之,对印度尼西亚国民三语学校,创建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锐现只靠人和。回顾历史,早期邦加福建邦情系桑梓,心系教育,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成立“中华会馆”、“福建会馆”,筹建了辉煌的“中华学校(槟小、槟中)”,桃李满天下,英才辈出。
今天其实后继邦加人多,富豪也不少,但遗憾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多心不齐,钱多舍不得,自私不为公。“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搞得各自为政、不协调、不和谐。本来人多力大,固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人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主要是自身有没有充足的正能量(财德才智兼备),能带动群众凝心聚力。即“惟有自己一马当先,才有后人万马奔腾”。否则您的”美梦“就成了“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