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首届印尼学生中华文化营侧记 让中文重新发芽

2014年01月26日 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首届印尼学生中华文化营侧记让中文重新发芽
虽然起步慢,但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怎能不学?

  中新网1月26日电 据印尼《星洲日报》报道,首届印度尼西亚中学生中华文化营已于近期在马来西亚闭幕。印尼华文媒体《星洲日报》26日刊登了对部分营员的采访,文章摘编如下:

  学中文,念华校,对马来西亚华裔而言一点都不难。而对只有一峡之隔的印度尼西亚华族而言,学中文曾经是很遥远的事。在经历了1967年至1998年的一系列排华政策后,中文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国土消失了32年,学中文犹如地下活动,必须秘密进行,因而至今大多数超过50岁的印尼华族都不谙中文。

  直至1999年,中文禁令才解除,华族得以重新学习中文,随后农历新年又被定为公共假期,中文及中华文化得以在这片曾经干枯的土地上重新发芽生长。

  重拾中文摇篮的华族逐渐增加

  经过32年的封闭,印尼华族的文化根已经出现断层,第一代及第三代还能讲中文,但第四代却在同化政策下,已经对本民族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对他们而言,他们就是印度尼西亚人,没有所谓华族或马来族之分。

  经过13年来的开放,重拾中文摇篮的华族已经逐渐增加,加上政府把中文列为高中必修课,所以现在全民高中生都在学中文,以致印度尼西亚中文师资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平均每位老师要执教两所学校。

  尽管起步迟,但这些有热诚的中文老师却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下,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学习中文的兴趣,包括组团让学生到海外参加中华交流营。日惹特区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就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安排下,带领50位初中及高中生到来马来西亚参加为期6天的中学生中华文化营。虽说这50名学生都已学过中文,但大多停留在起步阶段,只听得懂简单中文。因此这次文化营着重在文化活动与参访,让学生寓玩乐于学习中。

  重新找回自己的根

  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促进协会日惹特区主席何思宁是这个文化营的团长,也是日惹圣道幼儿园、小学及初中的中文部负责人,负责教导小学中文。他是印度尼西亚第三代华族,由于祖父的关系,他从小就开始学习中文。

  何思宁的太太也是印度尼西亚华族,但不懂中文,不过两名女儿在他教导下,都谙中文,大女儿目前在北京深造,小女儿还在念小学,已经讲得一口流利华语,也随爸爸来参加这次活动。他表示,根据官方统计,印尼华族人口占总人口约3%,而日惹的华人约有7万,自2000年开放以来(日惹迟一年才实行开放政策),至今中小学学中文的学生有约3000人。

  他解释说,日惹学中文的人不多,因为目前只有高中是有学分的选修课,而且有统一课程,其他小学及初中只是选修课,且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提供中文课程,目前只有5所小学及6所初中有中文课,而高中及职校则有14所有中文课。“但这3000名学生,却只有30位老师教导,平均每位老师至少要到两所学校教课”。

  谈到这次的文化营,何思宁表示,之前他们也曾带过学生到中国参加研习营,但因为语言问题,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反之马来西亚至少懂得马来文,沟通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就促成了这次活动。

  在完成了这次活动后,何思宁有很深的感触,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马来西亚华裔,做事认真、敬老尊师、知耻识礼,这都是印度尼西亚华裔所缺乏的做人处事态度。“如在才艺表演活动上,马来西亚学生都很认真的彩排,以求表演成功。而我们的学生也尽量把节目演好,却因准备不足,表演民族歌谣没有音乐伴奏,观众就以拍掌伴奏方式协助他们完成表演。每当有学生在朗诵时因紧张而忘词,观众就鼓掌为他们打气,这种态度需要每个印尼学生学习。”

  他说,这次文化营除了让营员认识及学习中华艺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习马来西亚华裔学生的精神,他希望这种活动能继续举办,让这些在印尼落地生根却迷失了32年的中华子女,重新找回自己的根,增添印尼多元文化的色彩。“希望下次能安排参观一些中华文化古迹,让学生从历史中了解中华文化,这是印尼所匮乏的”。

  陈爱偶:学生对各种中华文艺非常好奇

  随行的老师之一陈爱偶表示,学生都很兴能参加这次文化营,也惊讶于马来西亚竟然有这么丰富的中华文化。她说,在印尼他们也教授中华文化,如剪纸、中国结、书法等,但却没有扯铃、武术这些比较动感的活动。其是扯铃,学生非常喜爱,一些学生甚至买回去玩。“他们也对舞狮非常好奇,虽然印尼现在也有舞狮,但却从未看过制作狮头的过程,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新鲜

  何姿慧:为看懂中文动画而学中文

  何姿慧(11岁,小学五年级)从3岁开始随父亲学习中文,但她真正的动力则是为了看懂中文动画,更通过电视字幕来认字。进入小学后,她正式上中文课,虽然已经会听说,但书写比较困难。“我的姐姐也会中文,但我懂得比较多。她现在在北京念书。虽然我和爸爸及姐姐都会讲中文,但因为妈妈不会讲,所以在家里都讲印度尼西亚文,但我跟爸爸会讲中文。”

  爱丽:中文也是一种娱乐

  在解禁后,除了华族恢复使用中文名字之外,凡是学中文的学生,老师都会给他们取一个中文名,如16岁的高中生爱丽。她从13岁就开始学中文,但还不能以流利的中文交谈,反之书写方面比较好,所以她很喜欢写书法。由于听得懂中文,她对中文流行歌曲很感兴趣,对她来说,中文不但是一种语文,也是一种娱乐。“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文化营,很有趣,最喜欢的就是扯铃,我还特地买了一个扯铃带回家。”她说。

  叶国雄:学中文很难但会坚持下去

  刚开始学习中文的叶国雄,今年12岁,刚升上初中。虽然还不会写自己的中文名,但他却会以同音字来诠释自己的名字。“国就是美国的国,雄就是雌雄的雄”。虽然他的妈妈懂中文,但没有教他,因为担心他会混淆,所以他在小学也没有学中文。直至上了中学后,家人觉得中文日益重要,才开始让他学习中文。

  他坦言学中文不容易,尤其是书写更难,但他会坚持下去,而且高中后中文就成为选修课,所以必须在初中时打好基础。他说:“我很开心参加这次文化营,尝试过很多以前不曾玩过的活动,比如扯铃,真的很有趣,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参加。”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