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印尼支教汉语志愿者教师鲁俊锋谈教学感悟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印尼《星洲日报》报道,中国赴印尼支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鲁俊锋日前撰文分享了他(她)的教学经验,全文摘编如下:
时间转轴随着时间的流逝彷佛越转越快,2013年10月离开祖国的情形还在眼前,转眼间在印度尼西亚已经实习了五个月。在印度尼西亚实习期间,我作为一名汉语老师经历了好奇、新鲜、不理解、释怀、包容、从容、欣赏等情绪上的转变,这段经历让我实践并思考了很多,也收获很多,而其中关于教学方面的经验收获,将成为我以后走向教师岗位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第十一中学,与国内的高中规模相当。由于学校是第一次开设中文课,没有相关的汉语教学数据可以参考,学生也没有中文教材。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学生中文处于零基础水平。对于第一次教授外国人中文的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很庆幸校方给了我充份的自由来组织教学,组织中文兴趣班、开展汉语角,并时常询问我上课时遇到的问题,帮助我不断改进教学。同时,学校在教材、打印、考试等方面都给予我计划外的特殊安排,使我的汉语教学工作在异国他乡得以顺利开展。
高二年级学生年龄主要在15至17岁,普遍个性活泼。他们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很强,能够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表演能力也很强,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首歌曲、一段舞蹈或将几个抽象词汇表演出来。他们还有有很强的模仿力,能够将老师教授的对话语调及神态原模原样模仿过来。
举例来说,由于学生喜欢表演,在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中,我在每个韵母教学时化韵母为汉语词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联想相关汉语词汇并通过操作表演出来。由于学生喜欢画画,在教授水果、五官、自我介绍等课程中,我通过画画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自觉记忆学习内容。
经过5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于教学有了更新的理解,同时对教材的使用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首先整理和补充了所用教材所有的知识点和句型,并参照HSK等级词汇予以初步分类,按照教学需要选取重点词汇,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重新调整了教学计划,以自行编写课程内容,整合出一份自己的教学计划。
首先,教学以单元为一个主题,每单元三课内容,每课包括生词、对话、替换练习、课堂用语、日常用语、笔划学习、课后练习。我设计的目的在于将知识点分散讲解,减轻学生压力,最后整合为完整话题,以减少知识疏漏的顾虑。课堂用语环节则是为了形成良好课堂秩序,同时通过指令性用语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笔划学习是为了逐渐让学生形成汉字形体感和书写规则意识,为长期学习汉语打好基础。
其次,学习效果考核则定为每课一次背诵,每单元一次书面测试。课堂教学基本按照课堂整理、复习旧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作业布置、限时背诵、考核打分七个环节依次进行。
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给教学带来了阻碍。首先,学生的课堂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缺勤,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其次,在不提醒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更不会复习;再者,耐性不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不喜欢动脑思考,不喜欢阅读。以上这些缺陷增加了汉语教学实施的困难,但在汉语课堂纪律逐步形成之后有所改善。
作为一名汉语志愿老师,我感到很光荣,同时也责任重大,我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鲁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