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外“华二代”遭遇汉语之殇 留“根”须对症下药

2014年05月12日 09: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古巴中华总会馆西文书记周卓明早已过了古稀之年,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哈瓦那华人区,会讲中文的华侨后代几乎没有,同辈华人中会说中文的也寥寥无几。

  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黄嘉诚今年10岁,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到中文学校学习,但在与其他华裔小朋友交流时仍然更喜欢用英语。他解释说,自己认识的中文不够多,用中文和小伙伴沟通不畅。

  泰国华裔马惠桢今年21岁,从小就接触中文,高中阶段开始真正对中文感兴趣,去中国游学后更是热爱中文,并在大学选择了中文专业。她说,现在想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泰国有很多学校开设中文课,很容易找到学习的地方。如今中文是很有用的语言,会中文的人机会更多。

  从忘记中文到学习中文,再到热爱中文,他们3人的经历仿佛映照着海外华侨华人后代中文学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如今全球“汉语热”方兴未艾,华文教育备受重视,在家族情感的基础上,让兴趣作牵引,华人后代可以学好中文,把“根”留住。

  华人后代汉语之殇

  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工具,忘了乡音,犹如生生割断了与故土和乡亲的联系。提起华侨华人后代的华文教育,周卓明不无惋惜。他说,最早一批移民古巴的华侨们,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辛勤创业,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生计打拼,没有时间和精力教子女说中文。所以很多华侨从小只接受当地学校的西班牙语教育,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目前华侨后代们“汉语缺失”的现状。

  法国华侨华人会执行主席王加清谈及后代教育时忧心忡忡:“虽然现在全世界华人都往家乡投资,可是很多人的后代已不会讲中文。我担心,几十年以后,现在华侨华商在祖籍国的投资会不会被后代变卖掉,华人后代跟祖籍国的联系会不会断掉?”

  他的话道出了不少老华侨的心声。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曾先生告诉记者,即便在华人小孩之间,讲英语也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我女儿马上高中毕业,中文只是简单地听说,甚至回到家和我们也都说英语。她不愿意学中文我心里感到非常遗憾,可惜孩子现在不明白我的感受”。

  家长有心,可是孩子无意,强扭的瓜不甜。“每个华人孩子,不管是生在中国还是欧洲,如果没有兴趣,就无需强求他们一定要学父辈的语言,”布鲁塞尔中文学校业务副校长孙锦说,从孩子的角度,主要要考虑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与中国的感情纽带,“因为汉语不是必修课,不会影响毕业与升学,因此学习热情只能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感情可以传递,海外华侨华人对故乡故土的拳拳深情更可通过乡音深入后人内心,因此家长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正如在泰国教授中文的华裔教师陈金英说:“在我看来,华裔会不会中文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和家人的态度。”

  祖籍浙江的上官先生热衷于中华传统文化。他也认为,在华文教育上,“做父母的必须承担更多责任。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自然会耳濡目染,从小培养他们对中文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上官夫妇1997年来到巴西里约热内卢,他们在家尽量用中文与孩子交流,而且特意安排喜欢舞蹈的女儿去看中国民族舞,果然就让孩子爱上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孔雀舞。女儿自编自演的舞蹈赢得了巴西同学和老师的赞赏,更激发了她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如今女儿15岁,就读于巴西一所中学,中文口语交流无障碍。

  英国牛津女子中学中文老师何秀华告诉记者:“尽管不少小孩并不是非常愿意学习中文,但家长的态度有很大改变,特别是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相比。”她说,以前英国很多华侨华人总担心孩子英文不行,时刻让孩子学英文。但是2000年后家长们越来越支持孩子学中文,还送他们上中文学校,所以不会说中文的“侨二代”已很少。

  为了后代的华文教育,还有些家长直接办起了学校。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大都会区的希望中文学校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这样一批父母齐心协力筹备起来。苏格兰华夏中文学校也是沈三兵与莫嘉玲夫妇为了解决女儿上学的难题才于1994年创办的,目前有约200名学生。澳大利亚墨尔本新金山中文学校如今拥有10所分校,在校学生包括外国孩子5000多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外中文学校之一。学校创办人孙浩良说:“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孩子怎么办。大家都意识到,我们的下一代需要继续学中文,不能断了根,得继续他们的中文学习。”

  兴趣可以点燃热情

  从被动学习到兴趣索然,再到主动学习,泰国第二代移民唐妙如的经历正是许多海外华人儿女心态的写照。依从父母意愿,唐妙如6岁就开始学中文,但中学之后缺乏语言环境,她忘记了不少,直到工作后重新发现中文的重要性,在30岁时又去补习。尽管年过半百,她还在继续学中文,“在我看来,中文是非常重要的语言”。

  中文的实际作用对许多华人后代来说或许要年长以后才能体会,而品尝中文的乐趣却是老少咸宜。美国阿尔汉布拉市华裔市长沈时康在女儿小学时就送她去参加课后中文班,但孩子一直提不起兴趣,直到2008年,全家回中国看北京奥运会并在国内几个省旅游后,孩子才自己愿意主动学中文。因此他认为,第二代侨民学习中文除语言本身外,“家长引导孩子认识到中文背后的文化魅力,让孩子找到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古巴中华总会馆西文书记周卓明的一口流利中文也是得益于儿时爱看华语电影的兴趣。如今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有很多华侨子女都对学习中文表现了强烈兴趣,中华总会馆也计划组织一些夏令营活动,把这些华侨子女带到中国去看一看,“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中国的魅力和发展变化,一定更能激发他们对华文学习的热情”。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