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中央刚刚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高度关注社会道德课题,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近期,一系列热点事件刺痛了公众神经,也引发广泛的社会反思。公民道德工程如何推进?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啸27日将做客中新网,对此话题进行深度解读。 (2011-10-26 14:14)
主持人 说:各位中新网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收看中国新闻网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大家谈》。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一份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对于社会道德问题,文件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这让我们联想到近期发生的佛山小悦悦被碾压无人救援等一系列人性冷漠的事件,当我们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是否因为奔跑的速度过快而掉了东西?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啸,一起来探讨一下社会道德的课题。王主任您好。 (2011-10-27 10:03)
王啸 说:主持人好,大家好。 (2011-10-27 10:04)
主持人 说:首先我想问一下公民道德?公民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2011-10-27 10:05)
王啸 说:简单的说,公民道德就是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当中,展现出来的一种人的形象,其实质我想强调,一个它是一种人之形象,道德给我们平时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些规范、要求或者是一些禁令性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规范是帮助我们怎样更好的从一个动物性,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提升到一个文明意义上的人,所以在道德体系当中,人所展示出来的形象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点。 (2011-10-27 10:08)
王啸 说:那么第二点,我更想强调的是在公共生活领域,不仅仅是在我自己的小家庭当中,和妻子和孩子那种血缘的交往,更多体现的是我和陌生人,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我们彼此之间怎样表达一种尊重,安全甚至信念,没有这些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这个社会就不能说是一个文明的社会。我强调的第二点是公共性,叫做公共生活。当然公民道德从更为广泛的角度上说又分为三种类型。公德,也就是公共领域当中的,还有私德,还有每个行业,军人有军人的样,教师有教师的操守,职业道德,共同属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这样一种公民道德吧。 (2011-10-27 10:10)
主持人 说:好,有人说这个社会会不会是道德出了问题,那么社会道德出没出问题也是社会现象反映的。不久前刚刚发生小悦悦的事件,那么在这个事件当中,这个2岁的女童被两车碾压,有18个人经过都没有去救援,当这个画面一次又一次播放的时候,他们的冷漠让社会震惊了,他们集体失明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1-10-27 10:14)
王啸 说:这个是让我们痛心的,我也看到媒体上的报道,包括我个人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伤心的。 (2011-10-27 10:15)
主持人 说:甚至是看不下去的很多人。 (2011-10-27 10:16)
王啸 说:你想想一个不到3岁的小姑娘,她人生很多美好的憧憬不好感慨的时候,就离我们而去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她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当然具体地分析小悦悦事件,比如说现在媒体网络更多的是分析那个18个路人的冷漠,或者叫做“集体失明”,我想可能有一些原因需要具体分析,也许有的确实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他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这么想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事件之所以触动我们,还是有举手之劳就可以挽救一个美好生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更多的选择了一种回避。 (2011-10-27 10:18)
主持人 说:他们在怕什么呢? (2011-10-27 10:18)
王啸 说: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我意识到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了,但是他和我无关,他不是我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说的典型的“私”,私有财产的“私”,他只管自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没有血缘关系,我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外我强调的,不管说有多大的代表性吧。最近中国发生了很多事儿,让我们作出了这样一种尝试和分析,我救了这样的受了这么重伤的小女孩,如果这个孩子,当然主要是孩子的家长,他讹上我了怎么办?我要为做一个好事,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是吧,也许我也是一个底层挣扎的打工仔,可能这样的一些种种的念头使他就在那个最关键的,应该伸出援手的时刻就犹豫了,我也看到有一些路人,18人当中她也是个母亲,她后来也很忏悔,在的的确确面对着一个真正生命的时候,最根本的我们作为人的意识应该深深地提醒我们,互换成我们,这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同时全社会怎样营造一种氛围,不要让这种见义勇为的人,做了好事,再承担那种不必要的伤心,这需要是我们要给他们创造很好的平台。 (2011-10-27 10:24)
主持人 说:那么这18个人说到底怕麻烦,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怕什么?我们怕这18个人成为中国人的习惯行为,如果这种行为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那么现在我们就想知道这18名路人的行为,究竟是否能够代表社会的绝大多数呢? (2011-10-27 10:26)
王啸 说:因为我没有做过大人口数量,大集体数量这样的统计,所以我们很难去断言。但是我们的的确确可以从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甚至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共和国的一名公民,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事,所发生的事也可以作出一些经验吧。就像您说的,我觉得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这18个人所表现出来这种“集体失明”之所以引起了大江南北这么多人的关注,这至少说明这18人的行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一个纯粹的偶然的突发的行为,可能不会如此的刺痛我们,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18个人的行为,之所以引起了我们这么多人的讨论关注,包括我们今天也来讨论它,至少说明了在那么多人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我们还怀揣着一种对美好东西的向往。怎么去改善它,提升它,尽管我们每个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力量有限,甚至微不足道的,但是无数这样的中国人,我们周围的人,都力所能及的往前迈一步,举手之劳,我想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所担心的这18个人的行为,成为我们中国的普遍行为。我想那样的一个社会如果到来的话,是很可怕的,那不就成了一个动物庄园了吗? (2011-10-27 10:33)
主持人 说:批判地觉悟也是存在的,如果说小悦悦这件事情体现的就是人性的冷漠,那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打人的事件,他4岁就被选为申奥大使了,给外界的人印象也是品学兼优的,这样一个孩子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怎么会选择这样极端的,不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呢? (2011-10-27 10:34)
王啸 说:的确,你像李双江也是我尊重的歌唱家,最近这几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比如说比“拼爸爸”、“拼爹”这样一种时代,像“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双江”。还是要感谢网民,给这个社会指出它呈现的一些症结。也有很多人说,老子是儿子的通行证,儿子是老子的墓志铭,这是改写的诗,这也算是很多问题。就李双江儿子李天一这个事件来讲,他4岁成申奥大使,甚至有一般普通中国孩子无法想像到的那种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些我们都不否认。但也恰恰是这些原因的存在,让我们感到更多的一份痛心,为什么在这一个家教,我们先不具体讨论他的家教模式,就这个孩子本身所表现的行为来说,我觉得他在优越生活的环境当中长大,我在分析他这个事件时,就不会尊重人。 (2011-10-27 10:45)
王啸 说:他居高临下,他开着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是开车,肯定都有些小摩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是以一种平等的尊重他人的身份,我们去协商,甚至有必要的妥协,还是那种由于从小在优越的环境当中长大了,潜移默化形成那种盛气凌人,所有的错误都你必须要为我让路,我是最重要的。我想它深深地触及到了中国人内心当中一丝隐痛,它触动了我们对公平的一种向往,为什么同样都是共和国的孩子,你就可以以这样的一种,甚至是霸权霸道的不讲理,甚至是用侮辱的方式来说。你是由于你的家庭环境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所没有的,但是我们在内心价值和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真正地家教恰恰在这一方面给孩子打下一个贵重的底子,英国人经常会说贵族,三代出一个贵族,什么是贵族,不仅仅说它有住洋房,穿燕尾服,他是一种内在的精气神,这种风范,哪怕他穿的是破破旧旧的衣服,你都不敢小瞧他。 (2011-10-27 10:45)
主持人 说:他的精神还是很真正的高贵。 (2011-10-27 10:46)
王啸 说:高贵啊,不是说我重要,你不重要,我和你在一个平等的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角度上去沟通,我为你着想,我照顾你,但不追求,不让你感觉我这是一种施舍。 (2011-10-27 10:48)
主持人 说:有评论指,中国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悬崖边,作为一名资深教育专家,您认为目前中国社会道德到底处于怎样的境地?如今社会道德的失范,是否确定已经到了急需转变的时刻? (2011-10-27 10:48)
王啸 说:像一些官员的道德,老百姓就会有一种疑问了,你们一部分官员都这样了,我们还能怎么样,你们从很大程度上腐蚀了社会的支柱。这一方面我必须强调,这不能成为我们每个人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和借口,但是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要光说让老百姓提升素养,中国是我们大家的,官员们怎么在把老百姓在心里的同时,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件当中从自我做起。 (2011-10-27 10:52)
主持人 说:您认为中国社会当下道德建设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有什么好的建议? (2011-10-27 10:53)
王啸 说:道德建设也是非常大的工程,越来越受到人民的聚焦和关注。像主持人一开始所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如此大的篇幅甚至是语气,它是非常恰当的。现在确确实实到了这么一个拐点上了,具体去做,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比如说在立法上,弘扬一种追求美好、卓越品质的价值导向,好的的法律是能推动人们的良好行为的,但是坏的法律和法制会给人们提供另外的一种价值导向。你就像我们前一段判的案子,彭宇扶老人,咱先不说对这个先生自己带来什么大的伤害。这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样的法律怎么了?这样的法律在鼓励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法律不仅仅是按照法条的一种判断,我们还要问你这个法律本身是良法吗?你在鼓励老百姓像哪一个好的行为上去做?这可能是第一个层面,法律司法是支柱性的。 (2011-10-27 10:59)
王啸 说:同时,其实我想再具体到,我们普通老百姓,其实我们都是局外人,我可能有一个观点不敢说正确不正确,我一直反问我自己,在我们国家道德滑坡,或者出现了这么多不良现象的过程,我是不是一个同谋者呢?我是不是只是一个愤青,看到别的地方有小悦悦这样的事件,我发牢骚,骂人,是不是由于我自己的一些不注意的行为,让我实际上就是一个同谋者,使得我们中国社会道德出现了我们今天所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所以我说与其先去苛求于别人,我们首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在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我们不是说每天都能做那种轰轰烈烈的事情,其实道德就是从我们点滴的日常交往当中去展望的。我们怎么要求我们自己,从我们一个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角度上说,这些事情我们要怎么做,比如说我们不撒谎,我们恪守好我们的职业道德,我作为一个老师,我和学生在日常交往当中彼此平等尊重,这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的。 (2011-10-27 11:02)
王啸 说:还有一些就是涉及到具体的行业了吧。你比如说食品行业,还有关系每一个老百姓命运、生命的医药行业,甚至酒,假酒,假药这些事情。说这些行业,不说其他行业就没有道德上的操守了,但是这些行业它是和我们的民生息息相关的。我们都要吃啊,这是基本需要啊,那么在这些行业当中,你怎么不仅仅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产者的角色,你同时还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公民。你怎么能力所能及的以这个行业的要求,自律层面的,监督层面的,给自己做一种提升,我觉得这都是底线要求。 (2011-10-27 11:06)
主持人 说:6月25号武汉某沙滩浴场举行了一场财富英雄乡亲会,有60名美女穿着比基尼去大展自己的体形,她们的观众是诸多花10万元买得入场券的富豪们,这就是扭曲,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可以说他已经侵犯到了妇女的人权了,这些所谓的富豪们,你是凭什么来选择这些女人,而这些女人愿意被选,这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现象?根源在什么地方? (2011-10-27 11:22)
王啸 说:这个事件也是让我们很感慨的。放远一点来说,近几年,我们共同也关注到了触动我们的一些事件,“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这为什么会触动我们?您刚才的一句话我很赞成的,确实人生观价值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我愿意稍微展开一点来说。我说女孩子,包括男人有权利追求一种自己所谓的幸福生活,这也是一种人权嘛,追求幸福既然是人的一种人权,但是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理学的人,这个人它之所以是一个人,是有内在价值和尊严的。当把自己符号化,当迎合所谓男性大款这些要求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是无可非议,因为人家天生丽质,但是这些天生丽质这东西它可不可以作为一种换来美好幸福生活一个交换的筹码?你在做交换的时候你丧失的是什么?你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尊严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丢失的同时,你实际上已经在做人的内涵上不好了。 (2011-10-27 11:32)
王啸 说:2000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说了这样的话,你是愿意做一头快乐的猪,还是愿意做一个有痛苦的人,做猪很简单,做人有时候挺麻烦的,他涉及到一些尊严等等东西。亚里士多德还说过另外一句话,他说,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他说我吃饭是为了活着,不是思想家在这个地方进行语言游戏。我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的像个人样,活得有点正气。我想2000多年过去了,亚里士多德的很多做法,今天还触动了我们,提醒我们追求美好生活这是我们的正当权利,但是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我们不可忘了,我们作为人的身份。这个作为人的身份不仅仅具有生物学的属性,它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当我们做一个符号的时候,我们从人的地位上降低到一个物的基础上,像您刚才说了,他甚至想了很多办法他去主动配合。为什么?这有时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你迎合男性这样一种立场,本身可能就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观点你还要去迎合他,这是又说明了什么,如果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男性对女性的人权带来了侵犯,那么人权其实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的。 (2011-10-27 11:33)
主持人 说:自己也要来捍卫。 (2011-10-27 11:34)
王啸 说:这是最根本的。 (2011-10-27 11:37)
主持人 说:所有的现象它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那么这个“道德”生病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当病毒滋生的时候。比如,现在也说到了老人倒了该不该扶。 (2011-10-27 11:39)
王啸 说:据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我也承认,自己内心有过纠结。比如说扶一个老人可能会有很多很多意想不到的超出我们想象力之外的一些负担,但是当这个事件就是在你身边发生的时候,我可能是必须得做的。我当然不仅仅说我是搞道德鉴于或者研究学的,我作为一个人,人是共同在我们身份上来说的,如果这样的事情我们都不做,我们就是中国道德,以及未来道德持续滑坡的共谋者,我们怎么还好意思说。食品不安全了,你脱不了干系,我也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比如说美国,新加坡。当然他们有各自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说他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在当下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有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是有立法的,就是对于类似于中国扶老人的这样一种事件是有规定的,英国也是有的,你不能见死不救。比如说,他们的法律并不是说鼓励你一定要去做一个道德上的事情,这是高端要求,他说的是低端,你不能见死不救,这是底线,这是消极意义上的道德。你不能看着一个生命在你身边,无论他是孩子还是老人,他离我们远去了,他不一定要求你像华盛顿那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是力所能及的行为在立法当中是有规定的。 (2011-10-27 11:46)
王啸 说:实际上这样的法律给我们做出了一种价值上的指引,是一种暗示。什么样的行为是我们这个社会当中倡导的,被认同的。新加坡也是,这样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大的国家,一个老人倒了,有人做了好事,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不能让一个好人从这些不公正的事件当中受到伤害。新加坡的立法,你如果讹诈,他要对这个敲诈者进行1到3倍甚至更多的惩罚,这一点也是非常好的。如果总结下来说,美国有一个法学大师德诺金,他说法律背后是有一些道德作为支撑点的,就是不能让人从不好的、不正义的行为当中获得好处,这是最根本的,不让任何人从不益的行为中获得好处。 (2011-10-27 11:50)
主持人 说: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也有人说,与其对见死不救要治罪,还不如去保障见义勇为行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法律手段来破解社会的道德问题,您是赞同还是反对? (2011-10-27 11:53)
王啸 说:刚才在上一个问题当中我们也涉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应该说法律和道德都是这个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一些最规范层面的东西,法律更多侧重于底线。不能说规定最低的就是不重要,恰恰是相反,恰恰因为他们是最低的,又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不能杀人”,杀人这样的行为不仅触犯道德,更重要的是触犯法律,道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和法律还是有些区别的。比如说,在展现形式上,更多的法律背后是有强制力的,道德更多的诉诸人的良心,自我谴责,甚至忏悔等等之类的,这都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我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这两个方面应当各自有自己的一些责任担当,形成一种合力,至于很多学者也是有一些观点认为以立法的方法怎样怎样,我们可不可以以法律的硬性规定去推广道德上的行为?能通过法律能够打造一个道德的社会吗?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还是要把二者区分开来,道德有道德的关注,法律有法律的规定,一个正常的社会这二者都是需要的,但是它们不能相互替代,如果把道德的一些要求写入了法律那些层面上,可能我们会解决了一些问题,可能也会延伸出其他一些问题。 (2011-10-27 11:59)
主持人 说:可能靠法律来约束的道德也不是真正的道德。 (2011-10-27 12:00)
王啸 说:道德是心灵内在的一种自觉,当然这种自觉它更多的体现形式是自律,我给我自己规定一种良心的行为,我表现出来怎么怎么样,我不做这个事心不安。所以它们还是有各自不同的一种侧重点。 (2011-10-27 12:03)
主持人 说:一切都有法律来保护了,那么,怎么来界定这个人究竟是真正救人的,还是确实是因为他撞了他,这个有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区分呢? (2011-10-27 12:04)
王啸 说:这个确实太复杂了,甚至还涉及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一些环节。 (2011-10-27 12:05)
主持人 说:现在是否也是不太完善。 (2011-10-27 12:05)
王啸 说:肯定的。比如说一个老人,七八十岁老人,他可能由于天气路滑摔倒了,老人本身身体可能就脆弱,甚至可能有些疾病,在这个时候你去救,我们只说技术层面的,你会不会救。 (2011-10-27 12:07)
主持人 说:因为我的手段不当出了问题,这个怎么办? (2011-10-27 12:07)
王啸 说:这个确实是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在这些复杂的问题背后还是要问,如果被摔倒的那个人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更希望受到怎样的一种对待。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一个的路人,不仅是18个,180个路人都从身边绕过去,唯恐避之不及,还是希望他们伸出手?当然了我们也需要在一些救援的手段上应该提升,我想救人还是义不容辞的,就中国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要让这些做了好事的人还伤了心,不要让他们寒心。 (2011-10-27 12:11)
主持人 说:就在全社会都在感叹人心冷漠时,也有一些人,他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比如他们在见义勇为很有可能被诬陷的情况下,还是去救人了,现在很多行动在为他们来“撑腰”,您认为怎么来保护他们的善举? (2011-10-27 12:12)
王啸 说:这的确是我们中国社会要考虑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一个做好事的人,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他们的行为反而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我想社会其他人从这个事件当中得到一种暗示:以后我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我干嘛要给自己惹麻烦,自扫门前雪嘛。到那个时候就不行了,我们要给予他们一种尊重,一种分享,甚至在一种程度上内化成我们的一种行为。 (2011-10-27 12:14)
主持人 说:一种力量。 (2011-10-27 12:15)
王啸 说:因为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少遇到,但是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当中做起,身边的小孩摔倒了,你扶一扶,公交车上的老人、孕妇你给他们让座,这无论是哪一个国家都是最基本的行为。如果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去做,你还指责这个社会这样那样的,你还真的没有底气,说得不好听一点你有这个资格吗?我们在感到温暖时,怎么样把这种温暖的行为扩大,使这个社会越来越人感到温情温馨,我想这才是一个泱泱大国,有5000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最起码的风范。 (2011-10-27 12:21)
主持人 说:进来年,官方也有一些动作,诸如道德模范的评选,这样一些方式,但是也有人疑问,您觉得这能起到一些示范的作用吗? (2011-10-27 12:23)
王啸 说:从事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际上,你看从国内国外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说,道德榜样楷模都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个体对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就像我们会经常举一个例子,我们跑100米,我们只能跑十三四秒,我做不到的事情,在我们人类还有其他的人可以做到,这就是运动上的楷模。我用这个博尔特的例子是想说,道德楷模也好,榜样人物也好,他的这种行为告诉我们,尽管有些行为我们没能做到,甚至我们也做不到,但是作为人类的某一员他做到了。他们展示了我们人性的高贵,卓越,而我为人类当中有这样美好的人感到开心,我能和这样高贵的人生活在一起感到自豪。榜样、楷模,他实际上在各个国家的叫法不一样,它是可取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个道德楷模它必须是人们认同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学者们可能有争论是在这一点的,比如说官方推出的道德楷模可信性有多大,很多人说有可信性吗?他是不是高大权的那种人物啊,是不是圣人,不食人间烟火啊。 (2011-10-27 12:31)
王啸 说:好多时候,我们中国式的一些楷模离我们平凡人好像太高了,这是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的。有时候不客气的讲,从专业研究的角度上说,我们有时会看到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育,有人调侃说,有一种“造神运动”,隔几年就会推几个道德楷模,把他们推成很高的“神”,推到殿堂上,它不食人间烟火了,然后作为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去仰视他,去学。这可能是我对道德楷模持一点保留看法的,它肯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最关键的是你这个道德楷模是不是成为老百姓认同的,并且这个道德楷模是不要让普通老百姓觉得他不食人间烟火的。离人们那么远,我们不要说忙活一辈子,我们甚至忙活两辈子都不能接近他。所以,要从我们的小事做起,他才不仅仅是一个偶像的存在,他是我身边的大哥,一个我身边熟识的人,这就不是把这样的道德楷模看作是强压给我的一个东西。 (2011-10-27 12:37)
主持人 说:说到楷模,我们从小上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见到过这样的,我们的课本中也有赖宁,雷锋有各种各样的楷模,中国的思想教育课是从很小的时候,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有思想品德课。但是我们发现很多道德问题就出现在教育这个环节上。比如说26号,有媒体曝光北大的硕士公务员对其父母残忍家暴,报纸上用的话叫“咬爹骂娘”,还有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张炘炀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与现行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 (2011-10-27 12:38)
王啸 说:我认为和现行的教育,包括德育是有一种很有关系的。您说到的这两个事件,也是近来关注的事件。像你说的北大硕士生,无论是哪一种身份,你怎么从一个最基本的身份上,不要说对待他人,他“咬爹骂娘”,还说他的妈妈为什么不去死。我想这个事件比较极端,但是极端的事例还是折射出了我们说的中国教育深层的概念,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的知识理论这一方面的增长,我们忽视的是人格、人性、人道、尊严这一方面的东西。不客气的讲,这是一个典型的,在知识先于人性的环境中培养出的一个人物,而恰当的教育排序,应当是人性先于知识。不管我是北大的,还是任何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我所学习的任何的知识,任何的理论体系,不管我的专业是什么,它都要为一个更高的方向去服务,它是为完善和提升我的人性服务的。而现在反过来了,好像他知识多了,成了他践踏其他人尊严的一种筹码,谁赋予你这样的资格。 (2011-10-27 12:44)
主持人 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就是这样。 (2011-10-27 12:44)
王啸 说:对,我觉得这是必须要扭转的,成“才”一定要是在成“人”的前提下。我们现在说的是另外一个角度,这样的一个学历很高了,也有了知识,也有了能力,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他的家人来说的一个好人吗?他现在以报复性的方式,要求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子,怎么能?北京第一房价这么贵。第二,他们是不是有北京的户口,这个事情也不可能。 (2011-10-27 12:47)
主持人 说:这里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近期北大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实施细则中,把“孝敬父母”列为获得推荐的必要条件。中国人讲孝道讲了几千年,如今,“孝道”出现在单位提拔的硬性规定中,我们该怎么理解?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这说明了什么? (2011-10-27 12:48)
王啸 说:人权为什么没有成为我们的价值自觉,并显示出我们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人人之间彼此尊重、倾听,甚至必要的妥协,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是仅仅从书本上看到,我们怎么样才能在待人接物当中用出来。可能孝道它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挑战,一方面是古老的道德,它还想继续发挥作用,它也有价值发挥作用,但是我认为它不能孤立的发挥作用。所以,光说孝顺太抽象了,我们还要看在哪些事情上怎么理解。给孝顺所下的定义,我觉得这个孝顺一定要和我说的自由,尊重,独立人格联系。父母关爱孩子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天孩子必须要自己长大,自己长不大,这个做父母的永远会牵挂着他,北大把这上升到了一个文件。 (2011-10-27 12:54)
主持人 说:您赞同他这个举措吗? (2011-10-27 12:54)
王啸 说:我理解他这么做的立场,但是我不赞成。他把它放到一种规范意义的文件当中,这有的时候就会带来一种伪善了。 (2011-10-27 12:55)
主持人 说:有这个味道。 (2011-10-27 12:56)
王啸 说:北大要大孝子,我们的学校又开始努力想怎么推出这样的大孝子。我一再说的孝道,不仅是中国人,是全世界都需要去尊重的一种价值,但是仅有孝道是远远不够的。孝道是从家庭伦理的角度上说的,我们的生活远远的超出了家庭的范畴,它更广阔聚焦的范围是公德,公共道德,更多的还要看他在和他的同学待人接物的过程当中做了什么。比如,在美国上哈佛这样的大学,你仅考试好,他绝对不要你的,尽管考试成绩好也是他的一个标准,他还要问的一个条件是,在你上高中,甚至上中学的这几年中,你拿出来了多长时间来为你这个社区做义工,他问你帮没帮助其他人。他说的是公德,公民。我绝不只培养一个学习好的人,我看你这个人有没有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其他的人来服务,为社区做没做过事。北大做的这个事是孝道,一个侧重的是私德,一个侧重是公德,这是有区别的。中国正在努力建一流大学,我也不是完全否认北大这样一种做法,但是不要让这样一种做法起了反作用,那是我们每个人不想看到的。 (2011-10-27 13:02)
主持人 说:我们说一下道德教育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该怎么样协调和配合? (2011-10-27 13:02)
王啸 说:我们进入这样一个所谓的研究领域以来,让我们苦恼的问题。所谓三位一体,家庭,学校、社会,应该说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都做了很有利的尝试,但是也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要提升的空间。我想先从整体上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也好,我们形成一种合力,就是希望中国社会更好一些,实际上就回到我们道德的重要性。我愿意引用五四时期陈独秀先生的话,“道德的觉悟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后的觉悟”。我愿意在陈先生说的这个前提之下,来具体的说学校,家庭、社会。家庭更多的它是一个基于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但它更多的是由血缘基础上的亲情而生长出来的私德。而这一点在中国的千千万万家庭当中,我们说特色也好,传统也好,中国人习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财,私有财产,你不能说他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今天这个孩子不仅仅是你家庭的一个孩子,他还是国家的孩子,国家的未来。所以我想家长们应当把自己的心胸扩展的更大一点,不要仅仅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财。 (2011-10-27 13:08)
王啸 说:第二点,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不要一回家就问考了多少分,看看孩子幸福吗,他在班里被同学们接受了吗,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力所能及的做一做。我认识的很多朋友、老师都在这一方面是自觉的。不要老是看中分数,反而那种畸形的成才观,不要说成“才”,成“人”都是危险的。 (2011-10-27 13:12)
王啸 说:第二个方面学校教育来说。我也愿意说学校教育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你也注意到了前一阵的时候西安的一个中学,让学生带绿领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反教育的行为,反道德的行为,扼杀在萌芽当中,在子们起步的时候,把他分成三六九等。而且再换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注意到是小学生,他能有多大的错误呢?中国教育有时候有一个错误的假设,我认为是必须要说的,我们总是用一种“完人”,甚至圣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这是错误和可怕的。其实成长就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我们成年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那么苛责呢,孩子的错误有多大?有所谓这样那样的小过失是正常的,当然需要老师去引领,符合尊重人的前提,否则就是反道德,反教育的。在一种反道德,反教育的氛围当中你想培养出道德者,你觉得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一点上这也是我们在今天关注绿领巾事件很重要的原因。 (2011-10-27 13:17)
王啸 说:还有一点是社会层面。有这样一种观点,说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都是因为中国教育没搞好,我认为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立,但是我不赞成这样一种观点。为什么?实际上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更恰当的说法是社会层面出了很多问题,影响到了深处社会当中的教育出了问题。根子在哪里?在社会。当然我承认教育必须要承担教育应当做的一些事情,不是说教育就为自己找借口,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是不能随随便便跌倒的,是社会导致了教育,而不是教育导致了社会。过多的指责学校教育,我们就会放过更大的恶,就是社会层面上的,比如前面举的官员,各个行业,怎么从力所能及的,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 (2011-10-27 13:21)
王啸 说:成人世界的很多坏的做法,影响到孩子了,表面是孩子和学校的问题,实际上是成人的一些恶,不好的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位学者谈到环境教育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地球,取决于我们给地球留下一批什么样的孩子”。这话说得很有味道,我把这句话在这个意义上改写一下,“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中,取决于我们在今天给我们未来的中国社会培养出一批怎样的人”。我们希望收获尊严,收获温情温暖,我们今天就得从我们自己,从我们的教育,从我们周围的成人世界当中培养呵护这些贵重的东西,这样,我想会在一种理性建设的角度大家一起努力。 (2011-10-27 13:23)
主持人 说:感谢王主任的分析解读,今天我们谈了很多方面,分别解读了人性的冷漠,道德的缺失,社会价值的扭曲等等,也分析了法制和教育方面的原因。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专家的解读,通过节目的播出能够给你我一点启发,对社会道德的建设,有一点点帮助。好,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2011-10-27 13: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