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报道 说:网友日前曝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达“危险(hazardous)”水平,但北京市环保局同期数据显示,当日北京的空气污染水平为“三级轻微污染”,中美双方数据“掐架”,引发各方争议。 那么,时下北京空气质量状况到底如何?近年来,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空气质量走向如何,是持续好转还是转向恶化?如何才能使得空气质量取得根本意义上的好转?面对愈加频繁的各种恶劣天气,市民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戴口罩是否必要? 为此,中新网特别邀请到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杜少中,接受本网视频在线访谈,就此话题进行深入解读。此次访谈定于11月11日16:00开始。敬请广大网友关注,并欢迎在线互动交流。 (2011-11-10 11:49)
中新网报道 说:嘉宾已经骑自行车到达中新网。
(2011-11-11 15:41)
主持人 说: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中新网正在为您直播的新闻大家谈。日前有网友爆出,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监测站显示北京空气污染已经达到了“危险”的水平,但是北京市环保局同期的显示是为“三级轻微污染”,中美双方的差价引发了争议,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今天请来了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杜局长来为我们解开心中的疑问。很多关注您微博的网友也发现了您近期在微博上跟潘石屹发生了一场交锋,而且您昨天也请潘总去参观了咱们的空气监测站。我注意到您微博上的一句话,您是这样说的,面对污染我真的淡定不了。有网友咒您说会死于肺癌,但是您认为您会死于失眠的可能性更大。近来您还听到了“咒”您的声音吗? (2011-11-11 16:05)
杜少中 说:我觉得今天咱这访谈,从你一开始主题切入这几个词特别有意思,一个是“掐架”,一个是“交锋”,一个是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我觉得用“交流”这个词可能还比较准确。我在微博上说的,确实在网上有人很气愤,对空气织染、空气污染反映得比较强烈,认为你这个环保局长肯定会死于肺癌。因为昨天说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潘石屹他说,到我那儿参观去,他说对网友的批评你要淡定,因为网友说话的方式是从批评的方式开始的,和你进行交流主要是批评,没有这么多好话。 (2011-11-11 16:07)
主持人 说:不能生气。 (2011-11-11 16:08)
杜少中 说:所以你不能生气,但是我确实是这样一种感受,你说对网友的批评,确实应该淡定,应该看一看有人骂你。我觉得如果你做错了,如果你做得哪些不够,骂你是应该的。如果他骂的不对,就算给你提个醒,我觉得这个应该正确对待,但是你面对污染就淡定不了。所以我说,虽然说我不一定非得死于肺癌,但是我觉得如果要照这样下去,死于微博很有可能了,因为这微博放不下,晚上下班回去以后,总得有一定的时间去看微博,回答网友的问题。 (2011-11-11 16:12)
主持人 说:您为什么这么看中微博?您觉得它能给您带来哪些方面的便利和帮助? (2011-11-11 16:12)
杜少中 说:因为它确实是一个反映民意的一个很便捷的渠道,这里边有很多社会上发生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地通过这种形式反映出来。但是确实应该分析着去看,大家提的哪些问题是合理的?应该认真地去对待。 (2011-11-11 16:13)
主持人 说:那您最近的睡眠好吗? (2011-11-11 16:14)
杜少中 说:我睡眠还可以。 (2011-11-11 16:14)
主持人 说:不失眠了? (2011-11-11 16:15)
杜少中 说:但是你看微博、回微博的时候,你肯定不能睡觉。原来我一般23点左右能睡觉,现在差不多都24点钟、1点钟睡觉。
(2011-11-11 16:16)
主持人 说:那您所说的失眠,您觉得是这空气质量闹的吗? (2011-11-11 16:17)
杜少中 说:我觉得最近在微博上用得比较多的还是由于空气质量。 (2011-11-11 16:17)
主持人 说:那您刚刚是骑自行车来的,这一路上您感觉今天北京的天怎么样,从您专业的角度来说? (2011-11-11 16:18)
杜少中 说:也不是太好。 (2011-11-11 16:19)
主持人 说:不是太好是吧?这样的天气在北京的比例能占到多大?一年当中? (2011-11-11 16:20)
杜少中 说:其实这场讨论,说到底,也很必然,也很偶然。必然就是北京的空气质量确实没有达到让人很理想的状态。偶然的就是前两天这场大雾,由于雾这种气象条件,污染物迅速积累,雾也延长了,污染也加重了,所以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成为一种很必然的事儿了。
(2011-11-11 16:23)
杜少中 说:空气质量,应该说这些年北京的空气质量,我们经常用三句话来说:第一句话叫,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从就我们达标天数来说,我们一个标准监测四项主要污染物,从1998年到现在,达标的天从27.4%,100天,增加到去年的78.6%,286天。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但是它要分段看,从98年到08年,这个阶段,应该说进步比较快,每年都有5%的增长。08、09、10这三年基本上是稳中略有上升的,从污染物上来看,颗粒物121,基本上这三年都是这种状态,是稳定的水平。从达标天来看,每年增加个两三天、三四天应该说也是基本上持平的。但是它不是像外面有人说的,奥运会以后恶化、滑坡,不是这个情况,它是稳定的。所以如果看13年,它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如果看08年到今年,它是一个稳定的过程。这个说明我们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上了一个台阶以后,再改很难,再进步很难,所以现在采取的措施,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要维持,或者说保持08年的水平。 (2011-11-11 16:26)
主持人 说:为什么说现在的进步会很难呢? (2011-11-11 16:27)
杜少中 说:因为,首先是城市总体的排放强度,就是各项污染物的排放强度都比较大。气象条件,北京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为你的经度、纬度就在这儿了,不可能今年挪一点,明年挪一点,那扩散条件变了,地理条件也变了。所能变化的就是你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你强度低了,它肯定就好,如果高了,那肯定就不好了。08年之所以空气质量好,特别是奥运期间,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57,就是颗粒物的浓度接近了发达国家最好城市的水平。所以,那当然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都非常好。
(2011-11-11 16:28)
主持人 说:那因为我们奥运会期间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2011-11-11 16:29)
杜少中 说:奥运会期间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北京,北京采取的措施也是超乎寻常的,然后是周边省市,华北六省市,甚至更远的,比如说当时所有的长途汽车进北京的都有严格要求,但现在我们不可能要求长途汽车进北京还要达到奥运时候的标准。所以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采取措施,来弥补其它措施的不足,因此难度大了,这是一个难度。还有一个难度是,过去比较好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都完了,你要再想减排,再想保持,你得新上措施,这新的措施那当然难度就更大了,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就像人考试一样,你说得60分容易,得80分就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要想从80分到100分,那应该说付出的努力就要超过前面的努力,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常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再继续努力,我们要对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进步的不同阶段,进步幅度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句话。 (2011-11-11 16:32)
杜少中 说:第二句话,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还不能够让市民满意、我们自己满意、方方面面满意,为什么?因为北京空气当中一个主要矛盾,我们说国家要求我们监测四项主要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三项污染物,除了颗粒物以外,都在04年以后都稳定达标了,只有颗粒物这一项,从1998年到160微格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以后的121左右的浓度,这个还国家标准20%,国家标准是100%,现在我们是121%,超过国家标准21%,这就说明我们空气当中的颗粒物还是我们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主要矛盾。另外一个,达标天数,还有一年当中,我们去年达到了78.6%,一年当中就还有21%点多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这是什么概念呢?这21%点多,就是80天不达标,然后再加上接近达标的那些天,感觉也不是特别好,那人们会感觉到有100来天不是那么舒服。你想想,这一年365天,如果有100来天,将近1/3的天你看上去不痛快,你怎么能满意?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1-11-11 16:38)
杜少中 说:第三句话,你知道了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有进步还是分阶段的,特别是现在还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然后你又知道了我们主要矛盾是什么?差距有多大?第三句话就是还得继续努力。因为大气污染就是四个方面,一个是燃煤,一个是机动车,还有一个是扬尘,还有一个是工业,这四个方面是主要污染源,不管你是消减2.5,还是消减PM值,都要从这四个污染源上去下功夫。这些年北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也是由于在对这四个污染源的治理上取得了进展。如果说还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也还是要继续解决这四个污染源,从这四点入手。当然这四点入手,十几年这四个方面的情况已经大大不一样了,由于我们采取很多措施,而且这四个污染源在变化,所以它不一样了。今天要采取的措施跟过去就有很多不同。因此我说,如果全面看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从这么三个方面来看。
(2011-11-11 16:41)
主持人 说:那您在微博中也提到,潘总说,您说了您监测中心的这个仪器要比他老婆的嗓子敏感得多,但是现在民众的反映是感觉这个空气质量已经是很不好了,为什么监测数据公布的结果却还是蜻蜓点水般的,为什么两者会相悖呢? (2011-11-11 16:43)
杜少中 说:其实潘总也是做了一个风趣的概括,我们俩昨天交流,没有这么典型的话,但是,是这个意思。他提到了他夫人嗓子感觉不好,我说确实是这样,就像咱俩刚才交谈的,比如说碰到季节变化、下雾、污染这些因素凑在一起,肯定是对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反映。比如说这段时间我也有这种反映,我觉得嗓子不舒服,也有人说去了一个清洁的地方,这个嗓子可能更好一点,我觉得这都很正常,虽然每个人的身体不是机器,不是反应那么灵敏,他会有延时,但是他总的还是有反应,怎么去看这个问题呢?我觉得去看我们的描述,关键是要看数据,因为很多人说,说你看这么重了,还说轻微污染,这里面是有几个要说明的。
(2011-11-11 16:45)
杜少中 说: 一个是这个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这不是标准,也不是定性的东西,它是描述,描述什么呢?首先是通过监测设备监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有多少,然后,比如说监测出来116,116是三级一,这两个都是确定的,116是指数,是根据浓度折算出来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然后根据116确定这是属于100到150之间这一个阶段,叫三级一。说三级一是什么?叫轻微污染,有的人一说轻微污染就觉得不可接受。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比如说一个晴天,你说116轻微污染,还好接受,因为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或者太不舒服。有一个大雾天,到了116还说轻微污染,怎么这样,跟我感觉差距太大。所以这个一方面我们可以去考虑,将来这种描述改成什么样的描述?遇到大雾天是不是不叫这种描述,或者连雾天什么都改。但是这个东西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它超过标准16,100嘛,116超过标准16,其实在我们看只要是污染,就是过了标准,污染这就定性了,比如说,说你是好人是坏人,那已经定性你是坏人,那有一点坏也是坏人,那轻微污染也是污染,所以从轻微污染开始,我们就应该注意了。 (2011-11-11 16:51)
杜少中 说:我曾经发过一个微博,我说轻微污染对大家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是这个话也是应该分析的。首先得确定它是有影响的,然后说它不大,不大是比较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它不大,但是轻微污染也是污染,所以易感人群就应该注意了,越到中度、重度,采取的措施就应该越重,甚至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比如说哪些工地,哪些车辆,哪些工厂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应该关注的。但是这个事确实怨不着大家,因为过去这种描述,描述了十几年了,大家不是太关注。
(2011-11-11 16:53)
主持人 说:不是很理解您。 (2011-11-11 16:56)
杜少中 说:就没觉得怎么样,现在一关注了就觉得不对了,感觉都这样了,怎么还轻度污染?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问题,你看其它国家的分发也是分几等级,然后从最低级是一个绿的,第二等级是一个黄的,是分色的,然后是红色的,紫色的,深紫色的,我觉得那可能比较容易让大家接受。所以我觉得这种描述还是应该让人觉得更容易感觉。更重要的不是在于描述,而是在于给大家一些什么提示,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2011-11-11 16:59)
主持人 说:对,这也是我要问您的,比如说几级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这样的吗? (2011-11-11 17:00)
杜少中 说:其实我们十几年前,开始发布那些信息,一开始在报纸上,后来在电视、在电台、在网络发这些东西。在开始向电视发的时候,就已经做了相应的对照表,就是空气污染指数,然后级别、描述,然后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个都在网上发了。但是这个我觉得,一个是还应该把这些提示让大家更明显、更方的得到。同时,也还应该跟相关专家一起,对过去做的这些分类或措施,再进一步认定一下,然后在刚才我说的这些媒体上,同时和空气质量一块儿发布,这样可能就能解决大家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 (2011-11-11 17:03)
主持人 说:对,加大一些宣传和普及。您曾说过美国大使馆公布的这些跟我们相悖的数据,您认为他们是“炒作”,您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 (2011-11-11 17:04)
杜少中 说:当时答这些问题确实有一定的语境,我从一开始,应该说好几年前就有这个事儿,就是大使馆拿出一个数据来,然后大家在评判他们和我们的数据怎么样?我一直是这样一种态度,我们不管别人说什么,关键是我们自己做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别人说,我们也要改善空气质量;别人不说,我们也要改善空气质量,我们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不是为了谁说什么,而是我们自己要让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要对市民的健康负责。这点我们的认识始终是坚定的。所以应对这个说法最主要的措施,第一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那个20%的颗粒物减下来,超过国家标准的20%的颗粒物减下来,得把20%多的不达标的天降下来,得把达标天当中的一些大家仍然感觉不好的现象,能够减少。这个是我们主要的应对措施,或者说根本的应对措施。 (2011-11-11 17:13)
杜少中 说:第二个应对措施,就是刚才咱们说到的,我们能不能把对公众的环境信息服务提供的更人性化,就是让它接近大家的感觉,让它和大家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这项工作也是我们应该加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三个,做一些科普,让大家了解化学的知识。因为现在大家越来越关心环境保护,除了气,还关心水、噪声、辐射、自然生态等等很多方面的环境问题,所以相关的讨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家怎么能说到一起,还是要把环境的一些基本道理给大家讲清楚,让更多的人知道怎么去认识环境问题,怎么去克服环境污染。 (2011-11-11 17:16)
主持人 说:最近炒的比较热的这两个专业术语,PM2.5和PM10,刚刚您也提到过多次,那您现在跟我们讲一讲它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指数?是什么概念? (2011-11-11 17:16)
杜少中 说:这两个很热的词,其实大家一接触,很多人一张嘴说,这两个标准,首先这种说法不对,因为这俩是污染物,这两个不是标准。PM2.5、PM10都是污染物,什么污染物?都是颗粒物,就是粒径不同的颗粒物。在这两个颗粒物的监测上,过去我们监测叫TSP,就是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叫总悬浮颗粒物。随着污染防治,颗粒物的减少,我们开始监测治理PM值,就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然后我们还要根据污染防治的深入,监测并且治理PM2.5,甚至是1,将来还有可能有对更小粒子的监测和治理。这个确实根据你这个城市、国家,哪些污染物是重点,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来决定。美国在监测PM10到PM2.5的经历是这样的,从1997年提出要监测PM2.5,10年准备,2007年才开始监测2.5,美国有200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现在还有七、八百个是监测PM10的,就说将来我们监测主要针对2.5,也仍然还要监测PM10,因为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2.5及其以下了,那2.5到10期间的颗粒物还仍然是要关注的,它仍然是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 (2011-11-11 17:22)
主持人 说:那么中国,或者说北京现在为什么要选择用PM10的标准?是因为它也包含着PM2.5吗? (2011-11-11 17:22)
杜少中 说:这是刚才我说的,我们监测这个颗粒物,首先说颗粒物是我们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刚才我前面也说了,国家标准是100,我们现在年日均浓度是121,还超过国家标准21,它是一个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在大颗粒是主要矛盾的时候,我们监测并且着重治理的重点曾经是总悬浮颗粒物TSP,后来变成了PM10,就是可吸入颗粒物。现在我们社会也在关注,我们自己实际上从几年前也开始在关注并且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研究PM2.5的问题,所以它迟早会变成我们监测的对象。 (2011-11-11 17:24)
杜少中 说:但是它和PM10有很好的相关性,我也注意到有一个媒体的总编在微博上发了一个他的观点,当然这观点,因为大家没有认真看,所以不被广泛传播。他的观点很清楚,他说从我们监测的情况看,说从监测并公布PM10那天起,就没打算隐瞒PM2.5,因为第一是没必要隐瞒,也隐瞒不了。专家研究,PM2.5和PM10有很好的相关性,就是在5-8之间,也就说如果你监测PM10,100,那么你的PM2.5就是50-80,什么决定这种幅度的变化?各方面的条件越好,它这个比重越大。专家也测,说北京就是在50-60之间,所以你公布了PM10,2.5就在里面,那大家说你就公布这个数吧,公布这个数,我们可以对它有一个判断说50左右,但是公布这个数你得说50几,你得说60几,然后哪天多少多少,然后你还得说这50几、60几它是一个什么水平?所以这就涉及到你必须要有一个规范,必须有一个标准,你标准和规范出台了,这些数据才是有用的。否则你公布这些数据是没有更多意义的。 (2011-11-11 17:27)
主持人 说:那我们现在有没有计划将来去公布PM2.5呢? (2011-11-11 17:28)
杜少中 说:那是肯定的,这个国家环保部多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部署,各地也在做相关的准备,北京是首都,当然我们可能会走快一点,走在前面,我们积极做准备。你说准备好了,我说应该怎么判定呢?目前叫基本准备好,什么叫基本准备好呢?我们硬件监测的实验数据这些我们做了好多年了,我们觉得我们可能还是走得比较靠前的,但是还是需要刚才说那些条件,需要有规范,需要有标准,还需要做一些工作才能够真正到实施的阶段。 (2011-11-11 17:29)
主持人 说:这个过程还需要排除一些障碍,对吧? (2011-11-11 17:30)
杜少中 说:我觉得从技术和工作安排上,没有太多障碍。 (2011-11-11 17:30)
主持人 说:你们主要的原因来自哪些方面? (2011-11-11 17:31)
杜少中 说:刚才我说的,你公布这个数据需要规范,需要标准,否则的话你拿出一个数来,什么都不说明,要是那样一个数,大家现在已经得到了,5-8嘛,北京专家和我们监测的数据都表明是50-60这样一个水平,但是你拿出来50几,哪天50几,它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它也不是说每天都是5,每天都是6,它有时候是50多,有时候是60多。所以它还是有一个幅度,如果你要公布这个数据,还是比较严肃的。它不像咱们个人拿一个监测设备,大概一看差不多就行了,但是你要向社会公布还是要比较严肃。 (2011-11-11 17:33)
主持人 说:那您作为一个北京市民来说,在您也有感觉到空气质量让您不舒服的时候吗? (2011-11-11 17:47)
杜少中 说:有啊,刚才咱们不是说了吗?平心而论,我碰到污染严重的天我也嗓子不舒服。 (2011-11-11 17:48)
主持人 说: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首先也会联想到空气质量? (2011-11-11 17:48)
杜少中 说:我实际上比大家更敏感,只要不舒服我一般不想别的原因,就是想是不是空气污染。 (2011-11-11 17:49)
主持人 说:那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也给大家支支招。 (2011-11-11 17:51)
杜少中 说:我采取措施一方面是要根据污染的程度,同时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比如说青少年可能身体会好一些。我觉得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少出门,多在室内活动,严重的时候,需要有一些防护措施。一般说,像三级,三级一、三级二,好像都不用采取更多的措施。 (2011-11-11 17:53)
主持人 说:那像老百姓在家里他没有科学的数据,可能也不能及时的得到。根据您的经验,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情况?比如说我自己的身体感觉到一个什么程度?或者说天色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个雾有多浓,这种情况下来判断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2011-11-11 17:54)
杜少中 说:我觉得我们平常看,大家经常在说蓝天,达标天,老在讨论。其实环保意义上不说“蓝天”,因为那个“蓝天”大家通常指的是蓝色的天,环保说的这个“蓝天”应该叫达标的天。这个我记得我一开始好几年都不说这个词,但是大家都说习惯了,我们只能接受这种说法。碰到这种,大家认为这天比较蓝,空气也比较透亮,这天肯定是好天,然后觉得这天灰蒙蒙的,不管是下雾还是污染到什么程度,因为你要看污染,你确实应该看数据,因为数据就表明空气当中污染物、浓度有多少。至于说下雾还是怎么样,这是气象的条件,这些综合在一起,你觉得感觉到不舒服,那我觉得就刚才我说的,你比如说老人、小孩少出门,避免一些剧烈活动,锻炼减少一点,就是这样一些措施。 (2011-11-11 17:57)
主持人 说:很多网友问戴口罩,真的有作用吗?它能阻止一些有害的物质吗? (2011-11-11 17:58)
杜少中 说:专家说戴口罩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戴口罩应该是比较重的应对措施。 (2011-11-11 17:58)
主持人 说:轻而易举还不用。 (2011-11-11 17:59)
杜少中 说:对,应该比较重的。 (2011-11-11 17:59)
主持人 说:那作为环保局的副局长,从您掌握的情况来看,北京它是哪一些地方的空气质量好一些?哪一些稍差一些?或者具体到哪个时候好一些?哪个时候坏一些? (2011-11-11 18:00)
杜少中 说:这个如果从个人感觉上说,当然容量大一点,环境容量大一些的地方,空气质量肯定好一些。 (2011-11-11 18:01)
主持人 说:比如说? (2011-11-11 18:01)
杜少中 说:比如说郊区肯定比市区好一些,北边肯定比南边好。但是这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整个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是互相影响的,北京的努力是在我们局地,确实能够形成一个小盆地,能够更好一些。但是,它也互相影响,所以大家还是都把减排作为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这样空气质量才会有比较大幅度的改善。 (2011-11-11 18:02)
主持人 说:哪些时候呢?您先从一年四季来说吧。 (2011-11-11 18:02)
杜少中 说:现在北京看,我们说20%多的天不达标,主要集中在季节变化的时候。其实每年秋天,秋天向冬天转化的时候,空气质量最不好。 (2011-11-11 18:03)
主持人 说:这应该是最差的时候吗? (2011-11-11 18:03)
杜少中 说:应该是,因为这个时候容易产生这样的气象条件,下雾、进风、逆温、低气压这样一些条件的时候,污染物不易扩散。 (2011-11-11 18:04)
主持人 说:这时候潘总老婆的嗓子就开始不舒服了,每个人都有反应了。 (2011-11-11 18:05)
杜少中 说:是。 (2011-11-11 18:05)
主持人 说:那么一天当中您觉得什么时候空气最差? (2011-11-11 18:05)
杜少中 说:现在北京的情况看,因为这个空气质量它跟各种人类活动是相联系的,活动越多的时候,空气质量越差;活动越少的时候空气质量越好,重污染的污染源活动的时候,空气质量差。比如说白天就是大家在一定的场合已经待定的时候,这个空气质量会好,比如说大家都上了班了,车也不在路上跑了,大家开始正常活动了,这个时候空气质量会好。大家都在开车,大家都在剧烈活动的时候,空气质量肯定不好。然后到夜间本来空气质量不错,但是大货车进城,外地车进京,空气质量也会出现一个污染高峰。所以应该说,要说我们能在一天当中躲开这个,那当然就是把锻炼,安排小孩的活动尽量选择在空气质量比较低的时候。可是,如果说人的活动能够完全躲开这些污染高峰,那也不可能,只能是说把这些污染降下来,然后才有可能环境质量更好。 (2011-11-11 18:08)
主持人 说:那有人说比较提倡老人、小孩都在早上出去溜弯,您觉得这对吗? (2011-11-11 18:09)
杜少中 说:从空气质量的角度看,好像还没有什么太多不行的,因为刚才说的,我们监测的情况看,这个高峰也不在活动的时间早上、晚上。但是据我了解,有医学专家说,说人的活动最好是下午4点到晚上10点这段时间活动最好,你看有一些国家介绍,人锻炼都在这个时间锻炼。 (2011-11-11 18:09)
主持人 说:还要根据人自身的生理情况。那么这次空气质量监测的争论,起因是一场阴霾天气,这个下雾跟空气质量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2011-11-11 18:10)
杜少中 说:就刚才我们说的,用气象专家的话说那叫“进冷天气”出现的时候,污染就会更重一些。下了雾以后,本来这个雾不是一个污染的概念,它就是一种气象条件。但是由于有了雾以后,空气当中的污染物积累得比较快,所以加重了雾,然后这个污染也延长了雾,使污染的天迅速形成,而且能够持续。从我们看,前一段时间的雾天,既要看出它的挑战,它出现这样一种天,人确实感觉不舒服,而且感觉到就是一个很重的污染天,这种感觉还是很强烈的。同时,也能看到,如果比较来看,也能看到我们对环境质量的一种变化,一种进步。这种天,如果要放在前几年,第一天是二级,第二天就是三级,第三天就是四级,很快就形成五级天,五级重污染天,这个我们都是有记录的。但是前一个过程,它在三级一、三级二上扛了好几天,一直等雾散了也没有到四级,应该说这还是说明了空气当中的污染物排放总体水平有所下降。 (2011-11-11 18:13)
主持人 说:那么遇到这种天气,我们是不是如果想要改善空气质量,就只能等待刮风,或者雾散去了,就束手无策了吗? (2011-11-11 18:14)
杜少中 说:其实刚才说的,从长远措施看,还是应该把污染的水平降下来,比如说你奥运会,奥运会为好?就是整体水平下来了,那时候我们的播报员在预报的时候经常报不准,一拿出来的预报都比较重,第二天结果都是比较轻,因为它整体水平下得太快,预报的时候就不太准,那后来实际报告的时候还是比较准的。总体上,应该让它降下来,如果碰到这些天出现的时候,除了个人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提示市民采取一些防护措施,还应该有一些临时的减排措施,当然这种减排措施确实应该方方面面去协同工作。比如说,刚才咱们说的污染源就是四个方面,碰到这些天是不是减少车的上路行使?工厂哪些设施不应该开工?这些应该有相应的对策。当然这种对策它是根据污染的程度来决定的,不是说遇到三级一你就采取了,那也是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生产,也影响市民的生活,因为这些生产单位,这些设施的使用也是和市民生活相联系的,所以他也不能特别随意地采取这些措施。 (2011-11-11 18:16)
主持人 说:那作为环保局除了监测环境质量,有没有一些治理措施呢? (2011-11-11 18:17)
杜少中 说: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我们经常说四个方面的措施,从1998年到现在采取了200多项措施,原来是一年一个阶段,从去年开始,“十二五”期间就一个五年的清洁行动计划,它主要措施应该说很多方面。我们举例,比如说燃煤,大家知道能源是城市的一个命脉,如果说趁势发展没有能源,这个城市就不可思议的,不可想象的。原来我们一直用燃煤就在3000万吨以下,最高的时候3000万吨,但是城市发展这么快,这么大,从1998年到现在,300万吨煤没有增加,增加的是什么?增加的是天然气。清洁能源的增加对于燃煤污染的治理是非常有好处的,五大电厂实行了脱硫脱销的这样一种治理措施,治理的基础上加装在线监测,它排放的情况实时在我们监测中心都能看到,然后是1.6万台2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都改了。近些年还有十几万户平房居民改成点采暖,这些使燃煤污染有非常大的进步。98年到99年,煤的标志性污染物二氧化硫,那个采暖季106天超过国家标准,刚刚过去的采暖季只有6天,应该说它的进步比较大,如果没有这个煤的这些措施,那么我们一到冬天,像98年、99年,达标天每个月也就是十来天,十三、四天就算不少的,然后还有车。 (2011-11-11 18:20)
杜少中 说:第二个方面的措施就是机动车污染防治。机动车尾气,简单说机动车尾气,实际上机动车的排放不仅是尾气,机动车除了尾气排放,还有在路面上二次扬尘。另外,它还有排放的气体在空气当中形成二次污染,所以机动车的污染比较综合。我们在机动车污染防治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四项:第一个是新车不断提高标准,我们在99年、02年、05年,特别是08年执行了国一、国二、国三、国四标准,08年的国四标准和目前欧洲的欧四标准是接轨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12年继续执行国五标准,也就是和现在欧洲实行的欧五标准要继续接轨。这个新车提高标准以后,两档之间,国三到国四之间要减少污染物排放50%,在新车提高标准的同时,要提高油品的标准,我们北京实行国四标准以后,油品标准也实行了国四标准,中石油、中石化为保证北京地区每年300多万吨车用燃油,都是国四标准的油,这个油呢,一旦采取这个油品标准,所有在用车,500万辆在用车污染物减少15-20%。所以经常有人问,你说机动车污染在控制,在下降,为什么车增加了,你还说它没有大幅度增长,其实原因就在这儿,新车提高标准了,新车一提高标准就减少50%,所有在用车的油品质量提高了。 (2011-11-11 18:23)
杜少中 说:同时我们还采取的一项措施就是老旧车加快淘汰,我们还淘汰了15.6万辆黄标车,黄标车的排放和现在市场上销售新车的排放比例是1:20多。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比较,你淘汰了15.6万辆黄标车就为新发展15.6万辆新车的环境提供了空间。今年我们又执行了这样一个措施,8月份开始淘汰了8.1万辆老旧车,昨天的数据达到了9.1万辆,今年累计淘汰老旧车18万辆,预计今年能够完成20多万辆。通过政策推动的淘汰,然后加上年底有4万辆强制淘汰,这样能够到25万辆国一、国二的车能够退出在用车的行列,尽管还要发展新车,但是从排放的账来算它还是非常合适的。因此机动车污染在这三项措施的促进之下,它减排作用非常明显。 (2011-11-11 18:24)
杜少中 说:还有一项措施就是在用车管理,在用车管理一个是通过年检查,对新车六年以内两年检一次,六年以后一年检一次,黄白车更是每半年检一次,而且黄标车在六环以外检,再加上路检、路查和我们重点时期的检查。除了这四项常规措施以外就是动员市民少开车,这个和限行是互相有影响,但是不是一回事,就是动员市民少开车,一个是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我们还是提倡理性拥有、合理使用,对机动车确实应该做到这个才能够达到与环境友好的消费的观念能够建立起来。同时,要介绍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知识,另外也是能够减排,所以动员公众少开车就是让公众们能不开车的时候尽量不开车,能用其它方式代替的时候就用其它方式代替。 (2011-11-11 18:25)
杜少中 说:你刚才问到我一个绿色出行的概念,其实绿色出行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咱们仅说绿色,从这个角度说,其实它就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就是比较一个人开一辆车来说,那几个人一辆车就比一个人开一辆车绿色,如果说你要是用公交、地铁、轨道交通出行的话,那当然比你个人开一辆车要绿。如果说你采取骑车步行的方式,那当然比用机动车还要绿色。但是为什么要提这么多种方式? (2011-11-11 18:28)
杜少中 说:因为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刚才问我说为什么可以到这儿来做节目骑车来?因为我们单位离这儿就十几分钟的路,这时候就特别适合骑车或者步行,如果说你开一个车,一个人在这个环境当中,一辆车对环境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大家都没有这种意识,能开车就开车。我们当年搞“少开一天车”的活动的时候,有一个车友说得特别形象,说我刚开车的时候特别兴奋,我买个包子也开这个车,有一个车友甚至说我睡觉都在这个车里面。所以这个车友说我们现在确实应该反思消费的观念,我们应该把车作为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这样我们能做到理性拥有、合理使用,身体力行地减少机动车的污染。我觉得这些方面不是强调某一个方面,偏废了哪些方面,而是这些措施要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在我们机动车快速增长的这么一个城市里头,机动车污染不至于迅速增长,对环境起着恶化的作用,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在机动车污染防止上一起想办法多做努力。 (2011-11-11 18:29)
主持人 说:那么在城市的治理中,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首都,您觉得治理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是强势的政府部门,还是像潘总这样的大开发商呢? (2011-11-11 18:30)
杜少中 说:我觉得我们总结我们北京工作的做法,有人也说北京在污染减排上做了一些示范,那就叫做经验。最根本的做法,最根本的经验,第一是减排效果比较显著,减排的力度不断加大。第二个工作做法就是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当然这两个方面也都是挑战,我们现在看问题就是减排的力度不够大,还要加大力度;第二个,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高,比如说大家虽然在关注环境问题,但是大家怎么去讨论这个问题,主要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哪儿,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去做努力,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想还是应该在这两个方面继续采取措施,让北京的环境质量能够持续改善。 (2011-11-11 18:32)
主持人 说:那么北京市环保局它最重要的工作,除了空气污染,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工作要做?比如说像北京这样一个大的城市,它的环保肯定还面临很多的压力。 (2011-11-11 18:32)
杜少中 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业内人士用几个字概括“水气生渣”,这些是按照环境要素来去分的,实际上每一个方面都有很多工作,工作粗分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一个是加强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从正面说,哪些好的应该发展;减排是从负面说,哪些污染应该减少,如果概括地说环保局的工作应该这样去概括。 (2011-11-11 18:33)
主持人 说:您的微博是这样签名的,说“谁破坏环境您就要跟谁玩命”,您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跟谁玩过命? (2011-11-11 18:34)
杜少中 说:这个“玩命”的提法比较时尚,昨天有个人说我“跟别人玩命”是什么意思?你要这么玩命了,北京污染这么重,那得死多少回了。后来我说那如果要是这么较真的话,你就应该先上公安局自首,因为你叫“超级走私犯”。我觉得微博上的这种说法确实是一种很形象的说法,不是要真玩命,但是又不是说就是一个玩笑,就是表示一种认真的态度。看见污染我确实淡定不了,看到网友们以各种方式来宣泄,你可以淡定,你可以去分析,冷静地去看,但是你对污染问题你不能太淡定。 (2011-11-11 18:35)
主持人 说:能举个例子吗? (2011-11-11 18:36)
杜少中 说:比如说,有人在网上给你发帖子举报一些事儿,我一般情况下,只要我力所能及的,是我职责范围之内的,或者说这是环保局直接能管的,那我们都交代给我们检查部门去检查,交给区县环保局去处理,都做这些安排。但是现在问题是环境问题比较多,就刚才说的“水气生渣”,但是这些环保问题又不是在环保局一个部门管,一个部门去检查,一个部门决定,所以有些问题我确实在微博上不能给大家一个斩钉截铁的答复。但是我和我们环保局都是认真关注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毕竟是环境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即使我们解决不了,即使我们范围之内的事,我们也要去反映,我们也要督促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2011-11-11 18:37)
主持人 说:那么您作为一个地方的官员,当然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是首都,您认为中国的环保工作它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2011-11-11 18:38)
杜少中 说:就像我在一个微博上说的,从做环保工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在世界上环保还是一锅正在制作的“米饭”,这个锅很热了,但是饭还没有完全熟。 (2011-11-11 18:38)
主持人 说:这背后有什么含义呢? (2011-11-11 18:39)
杜少中 说:含义就是如果你要吃这锅饭,那么它很有可能是夹生的,很有可能不那么顺口,但是只要你想干环保,你就得把它吃下去,你要是不吃下去,你就别想做这个环保。所以吃下去就有困难,困难来自各个方面,你要想有进展,你必须要有一种韧劲,要和破坏环境的玩命,有这样一种态度能够解决环境问题。 (2011-11-11 18:40)
主持人 说:那我问一个网友的问题,这个网友他问:有低成本便携式的空气质量测量仪器吗?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就能在家里测量北京的空气质量,既不用看美国大使馆的数据,也不用看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了。 (2011-11-11 18:41)
杜少中 说:我觉得如果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如果要有,那咱就不费那劲弄一个城市的自动检测系统,那就跟大家说自己准备一个仪器,自己管自己就得了。 (2011-11-11 18:41)
主持人 说:因为现在各种仪器都有很多,也可能有这种,您认为靠谱吗? (2011-11-11 18:42)
杜少中 说:凡是仪器,因为咱们不具体指哪种仪器,这些仪器可能都跟要干的这件事有点关系,但是它都不太准确。你像咱们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很少有大夫拿一个血压计给你量血压。 (2011-11-11 18:42)
主持人 说:没错,那我们再引申一下,比如说小环境,除了城市的大环境,在我们住房的,比如说新房装修,也有很多种方法去除甲醛,除苯,您觉得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有效? (2011-11-11 18:43)
杜少中 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户通风,因为从根本上说你装修的材料当中有的污染物,你用什么办法都是把它盖在里边,或者让它慢慢挥发,不会让它消失,只要它不消失它就对你有影响,开窗通风这是最有效的。 (2011-11-11 18:44)
主持人 说:没有什么绝招了? (2011-11-11 18:44)
杜少中 说:因为在这方面有很多有研究的人,反正这事儿如果要让我应对,我就是开窗通风。当然最主要的是你在装修的时候少用污染材料,不要装修得那么复杂,包得越严实,对污染物的积累就越厉害,对你的污染就越大,然后你尽量用旧家具,当然我一说这个卖家具的就不高兴了。 (2011-11-11 18:45)
主持人 说:最后想请您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向公众和网民说几句,您最想说的心里话。 (2011-11-11 18:45)
杜少中 说:那天他们问我说有什么理想,我说我的理想就是全人类都是环保志愿者,我也希望我们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其它的环境越来越好,尽管难度很大,我们竭尽全力。 (2011-11-11 18:46)
主持人 说:好,感谢杜局长今天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解答。环保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可能少开一天车,多走几步路就是为环保多做了一份贡献。好了,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今天节目就是这样,再见! (2011-11-11 18:4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