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说: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收看《新闻大家谈》,我是主持人陈虎龙。11月12日至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出席在缅甸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于会后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中国与东盟将如何规划未来,使得此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备受瞩目。会议对推进东亚区域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方面有哪些意义?同时东盟国家和中国在安全合作和共同管控南海危机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针对这样的话题今天我们演播间当中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她是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魏玲和各位网友解读相关的话题,欢迎您魏所长。 (2014-11-14 10:06)
魏玲 说:大家好。 (2014-11-14 10:06)
主持人 说:此次会议正好夹在北京APEC会议和布里斯班G20峰会之间,但它显然不是一个“过渡站”。您如何评价李克强总理此次参会出访? (2014-11-14 10:08)
魏玲 说:对,总理这一次访问不是一个过渡站,我觉得这次东亚系列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前后的安排,在北京日程安排非常紧的情况下和奥巴马总统进行会面,他们一定谈到了在接下来东亚系列会议当中两国相关的立场问题,有一个协调。
第二我们看到后面12到14号除了参加东亚系列会以外,也有对缅甸的访问,因为缅甸是首次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按东盟国家首字母排列的,缅甸早就应该担任轮值的主席,但是我们去年轮值主席是文莱,大家可以看到,顺序进行了一些调换。现在缅甸当轮值主席,表示东盟本身对缅甸国内政治进程,对它的对外开放、改革是一个认可,所以总理这次不仅参加东亚会议,也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本身对缅甸一个非常大的政治支持,这是前后。
在这期间,昨天总理开了三场峰会,每一场都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结点上,首先是东亚峰会,是05年启动的,今年是第10年,当前东盟国家对于东亚峰会未来走向都非常关注,所以这一届峰会相当重要。明年马来西亚就要第二个10年的开始,举办明年的东亚峰会,所以现在东亚峰会到底怎么走,它究竟是一个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还是应该发展更多、更实在的政治安全合作的具体议程和框架,这都是各方在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10+3是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启动的,到现在有17个念头,10+3关键问题在于金融合作,东盟+中日韩,现在是多边化的协议,签署了一个协议,另外还有10+3宏观经济办公室也变成了国际组织,未来东亚合作能不能走向地区的,类似于亚洲货币基金的安排,这也是多方关注的特点。另外还有10+1,怎么样落实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方向,今年是中国与东盟钻石十年的开局年,所以这几个峰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4-11-14 10:14)
主持人 说:我们关注到此次系列会议的主题是包容性、互联互通,新的增长范例,与会东盟各国领导人和商界领袖将围绕互联互通、中小微企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等议题进行讨论。结合到中国的国情来说,中小微企业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如何把中国的发展的和加强东盟国家合作结合起来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您觉得结合起来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消息? (2014-11-14 10:17)
魏玲 说:我先说一下互联互通,这个概念是09年东盟首先提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硬件制度设施,东盟之间制度联通,第三个是人员交流。后来互联互通这个概念因为东盟在地区合作当中是一个制度中心,所以它有议程设置的权利,有规范倡议的权利,所以这种地区合作框架互联互通概念,很快就向地区辐射,现在无论10+1、10+3、东亚峰会都在提互联互通,互联互通成了地区合作当中最最重要的优先领域,对于中国来讲本身可能是一个最大的利好。
因为从域外大国来看,只有中国和海上东盟、陆上东盟实际接壤的国家,对我们的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本身是有非常重大利好的,结合我们现在提出来一带一路大的战略,本身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方面看到地区国家互联互通的需要。我们在陆上的功能设计了几廊几带的规划,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的周边,所以互联互通这一块既能够帮助周边国家发展,也有利于我们的走出去,我们现在提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倡议得到东盟所有国家的支持,东盟10个会员国将来都是AIB的创始国,东盟与中国的利益是一致的。
谈到微小企业,亲眼见证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是走到东盟,因为东盟和中国的地理相邻,文化非常相近,语言甚至有些地方也是相通的,中国小企业走出去,首先就是选择东盟。可以到越南,到柬埔寨,到老挝看一下,中资企业非常多,所以它对当地经济繁荣变化是可以看得到的,而且变化非常之巨大。包括地区整个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互通的打通,这些微小企业,小型企业或者微型企业,他们得到的利好空间是巨大的。 (2014-11-14 10:23)
主持人 说:您刚才提到了东盟自贸区进一步升级,我们注意到缅甸总统登盛11日呼吁东盟各国有效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据悉李克强此访也将着力点放在“海上丝路战略对接”。您认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可以做怎样形式的“对接”? (2014-11-14 10:25)
魏玲 说:我们先说一下自贸区,自贸区这些年我想应该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自贸经济进程发展非常快,各种双边、多边都发展起来了,目前从整个状况,大的状况来看,美国力推TPP和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一个10+6的架构,在这里面,中国是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也是最早和东盟建立10+1自贸区的国家,所以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对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同时中国也在推中国与自贸区的升级版,所以大家把这个看作是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TPP的竞争。
当然这个竞争有一个好处,过去我们看到尤其在05年东亚峰会召开之前,中日对东盟进行投资,最后是一个好的结果,就是地区的经济活力。现在竞争有好的一方面,但是可能也有排斥的一面。就最近的发展来说,尤其是我们看到亚太经合会议期间,达成了一个《亚太自贸区路线图》,这个是各方认识到在这个地区经济一体化要继续往前推进,可能要采取一个更加包容、更加透明的方式。这样才能结合各方的力量,共同把一体化向前推动。所以未来我对这个还是比较乐观,我觉得亚太自贸区可能就是一个大的框架,各方能够协调彼此的立场,能够互相通气,在协调的状况下能够把地区经济一体化往前推动。
刚才您讲的海上,我们现在也在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东盟这一块其实是非常重要,我们看印尼这个国家,它是一个海岛国家,但是实际上海上基础设施是非常弱的,基本上只能靠飞机来往,现在中国在投资丝水大桥,里面包括很多倡议,其实有一些已经在做,比如说我们提的中国与东盟海上国家的港口联盟,这个我觉得也是它互联互通的一部分,因为陆路、海路的连通都非常重要,而缩小范围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是东盟目前它为了建设东盟一体化的核心问题。 (2014-11-14 10:31)
主持人 说:您刚刚提到了,我们在印尼修丝水大桥,包括我们之前说要想富先修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当中,也能给对方国家老百姓带来一种实实在在的利好。生产要素很好的配置,使得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东亚自贸区的进程当中能够更好升级,使得我们生产力释放,也使得包容性、互联互通提到更好的议事日程,其实在谈到这些的动作,离不开钱,金融合作也是在李克强总理这次出访当中提到非常重要的内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7合作框架”的重点领域之一,特别是10+3财金合作自1999年启动以来,在建立区域资金救助和危机预防机制、加强区域经济监测、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内部也在积极探索金融改革,您认为这些合作对维护金融稳定有哪些意义? (2014-11-14 10:33)
魏玲 说:说到金融合作,目前重要的是在10+3框架之下,因为10+3本身就是金融危机推动的多边合作。最早东亚想做金融合作,但是一直受到域外的压力没有做起来,日本也提出很多方案,包括亚洲货币基金,包括马来西亚当时也提出东亚经济小组,类似这样的安排。后来清迈倡议多边化,最早叫清迈倡议,是一个双边互换的协议,后来为什么多了一个多边化,把双边互换协议变成了一个多边互换协议,这样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实现地区的经济安排。
因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到后来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各国还是能够认识各国的经济实力,可能这种治理能力,或者说它的危机救助的能力不足以应对地区的救助需求,所以迫切地感觉到地区各国需要有一个本地区的安排。以保障我们自己的金融稳定,保障我们地区各国本身的利益。所以这一点需求我觉得是各国的共识。所以清迈倡议多边化也成为10+3合作的核心领域。
这些年以来,各方已经出资成立了一个基金,当然它还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因为实际上钱没有在那儿,就是大家沉默出资,用于危机救助,这是一点。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储备库。另外一个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成立了一个10+3宏观经济办公室,它现在总部是设在新加坡,未来就希望这个机构能够做一个实体性的,目前已经定性为国际组织。也就是今后这个组织它能够实现一定的监测和预警的功能,所以这一块可能将来会越走越实,因为这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包括在全球层面来看,为什么G20集团能够产生,也是大家不满足治理的需要,所以从需要来讲,清迈倡议多边化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2014-11-14 10:38)
主持人 说:这次总理出访,南海方面的问题也是颇受人关注,此次系列会议上,中方重申愿与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不可否认,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摩擦,您认为在“10+3”框架下,东盟国家和中国在安全合作和共同管控南海危机方面可以有哪些作为? (2014-11-14 10:43)
魏玲 说:我觉得在过去的这些年,从1991年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1997年10+3启动,就是这些年以来,东亚合作的路径基本上是以推经济和务实合作为主,这也是大家最迫切需要解决民生问题,分享经济增长,所以东亚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结点上,我们也意识到,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必须要把政治安全这一块的短版要补上来。
所以我们也注意到,李克强总理昨天提的,安全领域要双轮驱动,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所以在安全这一块,从大的层面来讲,现在我们提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倡议,第一就是要商签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领友好合作条约,很多人提出来,包括国内、国外的朋友都在问。体现了中国的一个政治意愿和大国的自我约束,希望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把这个睦领友好固定下来,昨天仔细看了李克强总理在10+1领导人上的讲话,里边说始终要坚持和平发展,始终要长期执行睦领友好的政策,我觉得这都是在给东盟一个定心丸。就是从大的战略层面与东盟的长期睦领友好,这是合约的作用。
第二个提出东盟与中国防长的会晤,设立热线,这也是在具体的制度和操作层面,保证睦领友好,保证我们能够分歧管控,这是大的。具体落实到南海,也是多管齐下,一方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其实这个宣言02年就签了,我们仔细看一下宣言的内容,既包括了分歧管控,也包括了海上合作,这是很大一块,是涉及到民生。比如说包括海上的搜救,海上的灾害管理,打击海盗,跨国犯罪,还有渔业纠纷等等,现在我们提出来要全面落实DOC,就是宣言,另外一方面商谈准则,所以双管齐下,另外王毅外长提的双轨思路也是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因为大面上总体还是稳定的,自由航行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当事国根据历史,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来解决纠纷。所以这就是从安全这一块,这两年推进的力度还是挺大,从宏观层面和具体层面都有一些比较大的举措。 (2014-11-14 10:53)
主持人 说:刚刚谈到了传统安全方面,您也提到了非传统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李克强总理昨天在东亚峰会上表示,恐怖主义、传染性疫病、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您觉得这些方面中国与东盟合作有那些潜力可以挖掘? (2014-11-14 10:55)
魏玲 说:实际中方一直非常重视,尤其是过去我们做的比较多的是灾害管理,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占了绝大部分,灾害管理一直是一个非传统安全重点领域。还有一块很重要的,在灾害管理也有很多大国合作,平时大家关注的就是竞争这些东西多一些,实际上你仔细看一下在灾害管理方面,就有大量的合作,包括救灾演习,这是很重要的一块,预防性外交等等,这也是灾害管理。
第二就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现在10+3是亮点,即10+3紧急大米储备协议,这是各国,中国、日本、东盟都非常重视的一个合作。粮食涉及到最最基本的民生,最最基本的稳定,这块也是10+3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另外就是传染病,今年李克强总理专门把公共卫生作为一个领域来提,我想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是有自己非常大的优势,据我所知,我有一个朋友在盖茨基金会,他说盖茨基金会是从中方购买疫苗,投放到东南亚欠发达国家,因为中国的疫苗成本便宜,质优价廉。所以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我觉得也具备这样的软实力,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都是有能力的。 (2014-11-14 11:01)
主持人 说:我们看到李克强在东亚峰会上表示,中国正与东盟国家商讨签署睦领友好合作条约。刚刚咱们谈到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非常密切,中国为何仍有意愿将中国-东盟关系法律化?中国提出打造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具体有哪些内涵? (2014-11-14 11:02)
魏玲 说:去年习主席到印尼演讲,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从去年到今年以来,不少东盟的朋友都在问,命运共同体究竟怎么样来落实?我想睦领友好合作条约为什么要以法律的形式,具有约束力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首先体现的是政治承诺,就是诚。
第二个就是自我约束,我们提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还有10+3框架下讲的东亚共同体,所有这些共同体它要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共同体里面有不同的成员,有力量大的成员,有力量小的成员,东盟和中国比较起来,中国是物质相对强大的一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强大的一方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让小的一方力量放心,这样你才能够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就是中国率先做出一个表率,首先自己约束自己,来表达这样一个意愿,或者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真正去建设这个共同体。
第三点,磋商的过程。克强总理去年讲的,巩固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政治与战略互信,这个是非常重要,因为谈的过程当中大家也是一个交流过程,也是一个推心置腹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底,提升战略互信的过程。
所以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讲,睦领友好合作条约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中国也表明了态度,因为其他国家比如说像印尼、俄罗斯、澳大利亚也提出了不同的设想,不同的地域范围的设想,中方表示都是开放的态度,中国是第一个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也许将来中国也是第一个和东盟签署睦领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所以这个过程是开放的,中国率先做出这种承诺,也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整个地区的战略互信。 (2014-11-14 11:05)
主持人 说:您也谈到了和东盟很多国家陆上相邻,海上相邻,进行这样一些睦领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包括东盟关系法治化也是我们大国负责任的态度,在多个国际场合,都希望中国更多去负责任,更好行使自己的一些责任,其实我们在这些方面也是更好的让它法律化。我们看到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缅甸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缅,缅甸作为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主办国,事务繁忙,但缅方依然安排中国领导人进行正式访问,考虑到之前的磕磕绊绊,您怎么看待李克强此访的意义? (2014-11-14 11:07)
魏玲 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场峰会举行的地点,缅甸的内比都国家会议中心,这个建筑就是中国援建的,所以中国与缅甸的友好是有深厚的基础。虽然过去一两年可能出现了一些磕磕绊绊,但是就像总理讲的邻居之间,或者人与人交往也是这样,邻居之间磕磕绊绊是难免的,另外缅甸也处在一个解决国内的政治冲突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当中。缅甸是东盟的新成员,它是90年代以后才加入东盟的,本身也有一个适应,融入东盟,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而中国本身也在经历巨大的变化,所以双方都变化的过程当中,在双边、多边,难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包括这一次中方对缅甸召开会议的支持,我想应该还是看到中国和缅甸的友好关系是非常稳固的,友谊是牢固的。 (2014-11-14 11:11)
主持人 说:李克强此次访问缅甸,双方将签署有关双边合作文件,我们知道中缅在经济领域有一定互补性,缅甸在对外开放后,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也非常迅速,您觉得两国经贸等领域合作前景如何? (2014-11-14 11:12)
魏玲 说:我觉得中缅之间在经贸领域就像您刚才之前讲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有很多中小企业去缅甸投资,这个方面投资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制度化的联系,我们所说的互联互通不只是道路的连通,所以怎么样能够从制度上规范企业到缅甸去投资,去兴业的行为,和缅方需要有更多制度上的沟通,制度上的安排,这是保证下一步中缅之间有更紧密经贸关系非常重要的条件。
另外就是人员交流,我感觉人员交流这块还是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当然今年我们也看到总理在10+1、10+3里边都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员的交流进一步扩大,包括在教育、培训、科技等等这些方面,因为民心相通,有一个最最根基的东西,要建成共同体,民心不同,没有民意的支持,这是很难的,所以下一步国民之间,不仅仅是和缅甸,包括和东盟,所有我们这些邻居的关系,可能都是要进一步推动民众之间的经常走一走,像走亲戚一样,就像领导人说的。我去广西,广西和越南之间,很多就像走亲戚一样来走动。所以如果有了民意的基础,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不愁没有大的进展。
(2014-11-14 11:15)
主持人 说:缅甸作为一个与中国接壤的邻国,作为我们传统的友邻,此前在国际社会中的声音不算强大,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无疑也将缅甸置于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APEC之后,大家都飞到缅甸去开东亚峰会,很多领导人也是重合的关系,缅甸在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包括将来两国在国际多边领域还有那些合作的空间? (2014-11-14 11:16)
魏玲 说:我觉得中缅关系在中国与东盟,或者在中国周边外交里面还是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讲?有几个方面。因为东盟是由老东盟和新东盟组成的,社会制度也不完全一样,所以缅甸本身怎么样融入东盟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东亚的地区一体化,可能和欧洲的一体化是不一样的,它的模式不同,道路不同,欧洲的一体化首先必须要签条约,首先必须达到我的标准,你才能进来,其中包括民主、自由、市场经济。
但是东亚一体化是一个包容性的,包容多样化的,实际上未来世界也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不可能是完全统一的。我想缅甸本身它是一个东亚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的标志,中缅关系有助于缅甸融入东盟,有助于缅甸融入国际社会,也是帮助东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因为缅甸是相对一个欠发达的成员,缩小发展差距,加速互联互通,能够实现经济一体化,所以中缅双边关系有利于实现东盟一体化的目标。
另外缅甸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怎么样和国际社会打交道,首先是地区,然后是国际层面,怎么样打交道,怎么样合作,也有一个身份的转变,我想中国与缅甸的互动及双边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周边外交,还是对于缅甸本身,应该都是一个促进和建设性的作用。 (2014-11-14 11:21)
主持人 说:今天非常感谢魏所长来到我们的演播间,参与演播间的讨论,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2014-11-14 11:21)
魏玲 说:再见! (2014-11-14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