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说:各位中新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财富峰谈汇》,我是主持人马宁。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84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及41个专项试点项目,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据了解,自2012年末中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到目前已有超过400个城市宣布计划建立智慧城市。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引导发展到国家推行试点,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行新型城镇化、创新2.0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并呈现加快引向操作层面的发展态势。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诸如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尝试性城市建设,于国内而言,除了从中借鉴经验,也要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在第三批公布的名单当中,泛华集团唯一以“产业要素聚集”为专项领域获批的试点企业。为此,今天特邀请了泛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举先生,来做客中新网访谈间与网友们分享和交流,那首先请杨书记跟网友们打个招呼。 (2015-5-29 09:53)
杨天举 说: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5-5-29 09:54)
主持人 说:非常欢迎您杨书记,在节目的一开始,想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泛华集团,让网友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015-5-29 09:54)
杨天举 说:泛华集团应该说是一句话定义,是做什么呢?就是为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发展商和建设商,就是怎样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能不能为城市的科学发展提供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行动纲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投资建设和运营。 (2015-5-29 09:55)
主持人 说:其实我了解到我们泛华集团从建设之初到现在,已经有23年的历程了,我们从单一的建筑型企业,逐渐发展到城镇投资,再到智慧城市,这当中肯定有不少量变到质变的,您觉得我们企业发展的理念是什么? (2015-5-29 09:57)
杨天举 说:核心理念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现在是为城市创造价值,20多年来泛华的发展历程,也是从技术性的公司,向技术到技术经济,从技术经济到产业,从产业到金融,从金融到区域经济发展,然后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研究区域如何科学地建设、发展和可持续地找到这个城市未来的路径创新。所以随着要素服务内容的增加,企业的使命就不断地增加,开始的就是如何为客户承担创造价值,但发展过程当中,感觉企业越来越复合型发展,不仅仅要做乙方,渐渐产生了现在的模式,怎样站在丙方的角度,为城市当好智库,做好咨询,提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2015-5-29 09:58)
杨天举 说:第二如何以甲方的角色研究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以乙方的角色规划好城市,所以我们也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到为城市创造价值,实现我们的精彩人生。 (2015-5-29 09:58)
主持人 说:我们集团建设从甲方提升到乙方,同时要为丙方考虑,我想我们应该关注国家重大的政策,十八大提出了要有一个新四化的概念,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您是如何理解这个新四化的概念? (2015-5-29 09:59)
杨天举 说:十八大提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我理解这四化的高度融合,就是怎样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怎样和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这两个我认为都是动力源。城镇化是载体,信息化是手段,怎样把发展的动力、载体和手段高度融合,其实互相之间也是互联互动。比如说通过信息化的提升,城镇化就会聚集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这种高度融合,随着生产服务业不断提高,其实它已经互为承载,互为因果了。 (2015-5-29 09:59)
主持人 说:新四化大型背景下,您怎么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呢? (2015-5-29 10:00)
杨天举 说:这几年应该说智慧城市建设是个很热门的话题,我第一理解呢,智慧城市应该分三个层面,在城市过程当中呢,应该说城市城镇化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单一地谈智慧城市的理解,会容易引起大家认为它是个高科技的概念,它是一个IT的概念。所以,大概应该说智慧城市是一个高科技和城市有机结合的东西。 (2015-5-29 10:01)
杨天举 说:但从广义来说,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也不仅仅是高科技和智慧城市的有机结合,智慧如果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智慧,它和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智慧的建设,智慧的运营和管理,它应该最有机结合,所以我说智慧城市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2015-5-29 10:02)
杨天举 说:第一大问题就是智慧的发展问题,这个就不仅仅是研究技术界面了,它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社会、民生甚至生态,这样的发展如何可持续地内升增长,创新驱动,如何能实现带动这个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目标,结合这样的目标再来进行智慧建设,有了智慧建设针对地就提升了效率、效能和效益,最后再涉及到智慧如何管理,智慧城市如何运营,使得它的效率发挥得更大一些,所以我觉得智慧城市应该在各个系统当中,能不能仔细地思考城市运营、发展的问题,如果能有机结合,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智慧城市的推动的真正意义。 (2015-5-29 10:03)
主持人 说:我理解您觉得这个智慧城市,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它已经实实在在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这么一个城市的综合的系统,那么要想建好智慧型城市可能要很全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智慧全要素的概念,特别是今年我们又获得了国家住建部批准的智慧全要素试点企业,而且我们是唯一的一家,您怎么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咱们又有哪些先进的经验? (2015-5-29 10:03)
杨天举 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是也很难一下子回答的,但我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智慧城市,我刚才说了,如果我理解的智慧城市,它牵扯那么方方面面的一个巨系统,它涉及到智慧发展的问题,智慧建设的问题,智慧运营的问题。我们其实介入智慧城市,说早也早,说晚也很晚,介入的时间短。但是说早是泛华研究城市已经20多年了,我本人一直也是在从事这个方面的理论的研究,去践行,去实践。
(2015-5-29 10:05)
杨天举 说:在实践当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智慧城市不仅仅是IT智慧,最重要的是把所有各要素对这个城市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能不能优化,能不能通过城市这个载体,能实现最可持续的来发展,所以我们提到了一个城市如何搞智慧城市,如何能够使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各个方面的专家都应该参与,来参与这样一个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比如说区域经济发展专家,比如说社会学家,比如说金融专家,比如说产业专家,比如说城市规划专家。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IT专家,把这些专家共同组合起来,为这个城市诊断、咨询,来研究这个城市的顶层设计。
(2015-5-29 10:05)
杨天举 说:实际上就是用我们的理解是什么,就是找到这个城市的要素优化方法,找到这个城市的比较优势,找到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我们的智慧能不能和这些比较优势相结合呢?如果能和这些比较优势相结合,再用信息化的手段,再用IT的手段,实现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这才真正理解中央提的新四化,信息化是手段,内容是什么?如何促进这个地区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高度融合,所以我说我们提出了一个泛华发展智慧城市的经营理念。 (2015-5-29 10:06)
主持人 说:就是全要素,其实我可不可以把这个理念理解成我们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这个城市的发展特色,综合多方面的原因,请很多方面的专家共同来给这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把脉、把关呢? (2015-5-29 10:06)
杨天举 说:就是智慧城市发展,我刚才反复强调智慧发展、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所以介入一个城市,一定是先从智慧发展角度介入,而不是简单智慧建设,如果简单智慧建设,就是所有城市,那IT解决方案不都一样了吗?所以要智慧发展,那就是一定找到这个城市的比较优势,这个城市的动力源在哪儿呢?这个城市未来可持续,创新驱动,结构升级,如何可持续发展呢?其实还又回到这个城市到底有什么要素禀赋,交通优势情况,特色产业情况,民族特色,文化等等等等,根据这些要素禀赋,能够找到它们的比较优势,它们的路径创新。
(2015-5-29 10:09)
杨天举 说:比如说一个地方,它可能是特色农业特别发达,特优产品特别丰富,那我们就想办法,能不能通过智慧的概念,能够把它们这些名特优产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能不能让老百姓受益,把这些东西卖出好价钱,迅速卖出去。所以那走的路径呢,那就可能是能不能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最后呢,就带动了第二产业,能不能走出一条312的技术路径呢?如果能走出312的技术途径,那这个城市通过第三产业把老百姓好的产品卖出去,一定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作用就发挥了。第一产业老百姓受益了,农村繁荣了,农民收入提高了,那更多人愿意土地规模运营,农民愿意上楼了,农民就不是被城镇化了,有这样的集群一旦形成,食品加工业配套的产业走形成了,那312的技术路径就形成了,这就是典型的把发展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这个地区教育很好,那能不能简单的办大学,大学办多大规模是大学,一万是大学,是够规模了吧。
(2015-5-29 10:10)
杨天举 说:但是如果用互联网,如果用信息化,那可能能办成10万大学,那就是虚拟和实体结合了,如果把这些发展问题能够解决,再根据这样的要求,再搞这样的智慧建设,再智慧运营、管理,你看这个城市内升动力就解决了,所以我一直说一个观点,智慧城市不仅仅要变成就是投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一定要变成这个城市的效益中心,要把效率、效能和效益有机结合,这才能带动这个城市怎样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2015-5-29 10:11)
主持人 说:您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特别良性循环的一个智慧城市,刚才您谈话中反复提到了三个概念,就是智慧发展、智慧建设和智慧管理,那么您理解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同时您刚才还提到了,就是要让我们智慧城市,城市产生的效能,产生效率,同时还会有投资的回馈,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2015-5-29 10:12)
杨天举 说:智慧城市我理解它应该多维度去思考这个智慧城市,它有民生问题,它有社会公平!社会共享,大家民生共享的问题,但是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这个城市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解决内升动力的创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能有机结合,那我们智慧城市就不是一个城市的信息化,而是它能帮助城市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创造新的产业。 (2015-5-29 10:12)
主持人 说:内在运转起来。 (2015-5-29 10:12)
杨天举 说:创造新的产业,解决新的就业,使得这个城市更有活力,能不能做到,如果智慧城市做得好,能够形成这个城市线上线下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的有机结合呢,能不能卖全国在你这儿结算,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呢?这时候它不仅提高了民生,改变了老百姓的便利,而且提高的是把这个城市能做到解决它的动力发展问题,所以我们这个想法建设部应该说是高度认可的,建设部推广智慧城市也应该说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引导智慧发展,所以其他可能有30多家试点企业,可能基本以IT企业为主,所以我们单独列了一个试点,就是唯一的一家全要素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运营商,也是这个道理。
(2015-5-29 10:14)
杨天举 说:能不能这个地区,能不能系统地从顶层设计入手,先把战略这个城市的定位发展方向解决好,然后能不能构建这个城市的产业体系呢,能不能把它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能不能研究透呢,再通过城市的规划,再通过土地的节约,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建设这个城市,发展这个城市,我想这是我们的愿景和发展方向。同时我理解智慧城市能不能再广义一点,我们现在提到的从生态、环境,现在提到海绵城市,现在提到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那一个城市,真正的智慧城市就应该更广泛一点,大家民生的问题,大家生活便利的问题,经济环境改善问题等等等等,甚至交通更优化的问题,这些东西我认为更广义地说,这都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2015-5-29 10:14)
主持人 说:刚才杨书记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我们泛华集团理想当中智慧城市的一个蓝图,是什么样呢?在科学的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之后呢,让我们这个布局产生一个内在的城市的再生动力,使我们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我们的城市越发展越有动力,这真是一个特别好的事。说完了智慧城市外部发展的规划,我们想请问您,咱们泛华集团企业内部,它怎么能够实现全要素集合,或者是全产业链集合,这样的集合有一个什么样的优势吗? (2015-5-29 10:15)
杨天举 说:其实泛华发展有20多年了,20多年呢,泛华刚才就像你问到一个问题,泛华的愿景是什么,泛华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其实一个企业都在定战略,企业都想使得企业可持续地做大做强,我们泛华从成立到现在,应该说当时成立的时候,就有很强的一个使命,是作为建设部的试点企业,承载着行业的一些创新发展的一些试点,我们也是,特别是我本人,有特别强的使命感,来研究或者践行这样一个创新企业怎么去发展,在实践当中,企业制定战略大部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怎样提高竞争能力,站在如何打败对手的角度,实现自己的竞争能力,其实我们在实践当中,泛华制定战略,自始至终在研究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制定战略,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能为客户提高增值服务。 (2015-5-29 10:16)
杨天举 说:所以我们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逐步地成长,我们也从我们的客户的视角,从一个项目,从一个业主,从一个集群项目,最后发展到更宏观一点的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到为城市创造价值,有了这样的思路,就产生了一个我们的战略的基本定位,站在项目角度,为项目全寿命服务,站在城市的角度,能够站在城市系统的角度服务,所以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不断调整企业的战略,充实自己,所以泛华也是基本上,也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定了自己的板块。所以我开始提到一个观点,我们是丙方的角色提供系统,为我们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能不能提供一条龙的咨询服务,为客户承担价值。 (2015-5-29 10:18)
杨天举 说:第二,能不能为我们的客户站在发展的角度来投资建设,同时再站在管理的角度,能不能实现项目的乃至于城市的管理,围绕这样一个定位的战略,才出现了我们泛华也是如何实现全产业链的公司,全过程服务的公司,或者阶段性给政府或者给企业,或者给客户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公司也提到了企业,有没有零售的业务,零售的项目和服务,有没有系统的服务,有没有商业模式的服务,所以我们提到了零售服务是我们的传统业务。 (2015-5-29 10:19)
杨天举 说:那么我们更多的能不能提供一些系统的服务,比如说海绵城市,这是一个完全系统的项目,比如说分布式能源系统,这完全是一个系统的服务,比如说PPP模式的推广,这完全是个系统的服务,但是更高层次的服务就是城市到底如何可持续建设,新城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旧城改造项目,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反过来又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如何城乡统筹,如何探讨城乡统筹当中农业增效,农民更富有,站在这样的思维定自己战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企业是能力永远有限,配置资源永远有限。那我们能不能产生这个概念呢?我们把我们的企业能做强的做专做精,我们不是强的,那采取办法,那就是和别人联合,所以我们和别人联合出现我们经常在我们嘴边说的,我们共同捆绑筷子,营销柱子,为城市创造价值。 (2015-5-29 10:19)
主持人 说:其实我觉得您刚才这番话说得特别好,一个企业要想有长久的发展,肯定离不开一个先进的企业的核心理念,我觉得泛华集团的理念总结可以成一句话,让客户满意,为公众服务,才能实现我们企业的自身发展。今年互联网+是一个特别热的关键词,您怎么看待互联网+这个概念呢? (2015-5-29 10:22)
杨天举 说:这个我一下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作为一个城市建设者,城市运营的管理者,如果我站在城市的角度谈互联网+,可能有我的理解,当然了,互联网+这样的,总理提出有战略,有前瞻,影响全国发展的政策口号的提出,应该说全国都在议论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应该说最热词。但是我站在我这个角度,我来谈谈我对互联网+的认识。 (2015-5-29 10:22)
杨天举 说:其实我们去年集团定的集团战略,是行业+,比如说我们集团做城市领域的叫城市+互联网,比如说我们的设计院我们提出了设计+,可能+产业+互联网+金融,我们工程强调的是+IT+互联网+技术+产业等等,所以我们到了今年呢,我们进一步领会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学习中央这样一个有战略提出了,我们又觉得呢,我们问题想得又窄了,应该是两者结合,城市+互联网,和互联网+城市,可能有机结合效果会更好。为什么这么理解呢?就是我刚才谈到了,就是说我们喊智慧城市,其实智慧城市有个最重要的内容,是互联网,当然智慧城市的面还是很宽很宽的,但是智慧城市很大一个层面,谈有互联网的内容。 (2015-5-29 10:23)
主持人 说:和IT行业密不可分的。 (2015-5-29 10:23)
杨天举 说:但是智慧城市有很大的广义性,它有互联网,有通讯,有技术,有科研成果,还有如何管理这个城市,但是互联网这个概念又赋予了我们那么多那么多的想象空间。比如说我们谈一个新型城镇化,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怎样理解的互联网+。就是说所有人都想一个命题,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做,我们能不能参与,我们能采取什么。其实城市作为一个载体,我们所有人都没离开这个载体,哪管是在城市也好,在城乡村也好,在镇域经济也好,甚至在广大的农村,其实城镇化,也不是说我们城市就是城市,它是构建的城市、大城市群、区域城市、县域经济、特色镇和广大农村,能和构建的城镇化体系,这才是理解中央提的新型城镇化,落在化这儿,而不是城镇化就是发展某一个城市,它首先是把城乡统筹做好的情况下。 (2015-5-29 10:24)
主持人 说:并不是一个单一的。 (2015-5-29 10:24)
杨天举 说:对,城镇化首先是城乡统筹下的城镇化,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做互联网+,不同层次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我那天试图性地探讨了,我说是不是有这么多层级呢?第一个层级是区域层面的,我开始说区域如何发展,就得要求要素禀赋的优化问题,它有没有要素和智慧相结合的,通过四化高度融合呢? (2015-5-29 10:26)
杨天举 说:第二个层面,有没有可能在一个地区聚集,所以现在搞电商股的,搞智慧股的,搞智慧城市,搞智慧新城的,搞智慧电商新城的就显得很多,其实它还是在一个地区里,在一定的范围内能不能形成要素在这个地区聚集,有了聚集能力它就能辐射,其实就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的形成,如果有了聚集一定有载体,什么样的企业,物流企业,产业企业它就会在这儿经营,必须有载体,生产性服务业的载体,或者就直接是生产性企业来经营,如何运营这样的企业,可能有IT企业,可能有科技企业,最重要的可能是周围的产业链带动各种各样的产业链进行自己做的,外包的,就形成了各种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甚至产业生态圈的聚集。 (2015-5-29 10:27)
杨天举 说:如果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又产生了这时候互联网的概念,反过来如果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就是我互联网如何加里面,站在我们实体企业角度,就是我们实体企业如何加你,这一旦有机结合上了之后,那广大的消费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就能产生,就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这个真正生态系统,民生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便利的问题、产业的问题,大家甚至每个人的就业、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就展示出来,所以我一直在构想这样的层级也许四个层面,也许五个层面,也许六层面,这五六个层面也许扩大,可能形成七个层面,八个层面,那就更宽,所以我说把这些维度再打开,可能有城市空间的维度,再往上可能有卫星通讯维度,现在其实智慧城市北斗系统,那直接涉及到它的导航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互联互通系统等等,你想站在空间的系统多大。 (2015-5-29 10:28)
杨天举 说:那这样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那城市的各个信息的信息岛,比如说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园林,智慧商业等等等等,这样的信息岛如果能做到有效的互联互通,那第三个维度就是这个城市的产业,如果这个产业,它的特色产业再和互联网+结合,那就是互联网+这个产业,反过来这个产业又产生了互联网+这个翅膀,带动这个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如果有了这样的协调发展,那一定得有载体,那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怎么建设,智慧城市怎么发展,如果有了这样的智慧城市怎么发展,那所有的楼宇,所有的项目,能不能有智慧的概念,智慧的项目,现在我们这个行当经常讲的BIM系统,如果BIM系统和这样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经营有机结合,那项目的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就变成把信息化和项目管理系统和BIM系统的做到有机结合,我们是不是可以产生更多的维度,比如说互联金融,再延伸还可能有更多的系统。 (2015-5-29 10:29)
杨天举 说: 所以当把这么多的维度有机结合,再和我刚才讲的五层也好,六层也好的分级,这样一个横的纵的有机结合,我们探讨这样的一个智慧城市,那可能我们真的是跟中央提到了创新驱动,内升增长,结构升级,是不是改变了增长方式了呢?由原来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带动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现在的创新驱动,我们内升增长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城乡统筹,这样的城镇化,我们认为有这样的使命去发展,我想我们不至于那么多的浪费,不至于那么多的遗憾,而实现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了,也有理念的问题、建设的问题,我们这个过程当中,真正享受了国家在改革开放当中的制度红利,政策红利,但是需要我们去创新,去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等等等,当然了,这是一个梦,我们能够有这样的理想去做,这就是我理想当中的智慧城市。 (2015-5-29 10:31)
主持人 说:我觉得您刚才这一番话就是觉得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作为一个智慧城市的开拓者,您的这一番对于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相互融合的深度思考,可以说是全维度的深度思考,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就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头脑风暴。 (2015-5-29 10:32)
杨天举 说:你客气了,我还在认识当中,践行当中。 (2015-5-29 10:32)
主持人 说:确实是深度非常有高度,让我们觉得您描述的这个智慧城市一定可以推动我们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那么在我们集团的内部,因为互联网+在2015年是一个非常热的关键词,很多企业都把它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举措,那么咱们泛华集团2015年,我们在传统的产业,还有创新产业方面,我们怎么实现经营突破的呢? (2015-5-29 10:33)
杨天举 说:经营突破就是现在企业都在转型,企业不转型就可能被淘汰,转型的前提就是创新驱动,找到自己企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我们对企业来说,我们要求我们自己的企业,各个成员企业,如何更专一点、更精一点,能不能有共建精神。
(2015-5-29 10:36)
杨天举 说:我们集团崇尚工匠精神,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就是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它熟悉的领域,能够为社会做的贡献,就是做精品的东西,在市场的角度,能不能做增值的服务,能不能在模式创新上做一些文章,所以我们提到了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头几年搞了一个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这个创新模式就是城市如何可持续地从顶层设计入手,有一个科学的行动纲领,到如何把城市的资源、资产、资本的有机结合,再如何城市可持续建设,再城市如何可持续运营,这个6年前也得到建设部的高度认可。其实我们现在谈智慧城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全要素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运营商,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创新、优化和提升,创新优化提升的过程当中,所以也得到建设部的高度认可。
(2015-5-29 10:37)
杨天举 说:比如说现在大家或者政府更在积极推广的PPP模式,怎样用社会资本和公众资本结合,实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这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这个过程当中,其实PPP模式怎样把社会资本和政府有机结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显得又特别总重要。为什么呢?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政府投资了,企业合作了,大家就把这个项目做成,其实PPP模式真正是把政府的投资驱动,从冲动型的投资项目,能不能理性纳入到国家预算管理的盘子,能够让城市的投入变得越来越有效,如何投入变得越来越有效,那就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社会资本也不是简单的就是借钱、股权融资,融资完了阶段性就退出,能这样就关心项目的质量。
(2015-5-29 10:37)
杨天举 说:我们感觉特别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能不能有机结合,如果有机结合,又回到我刚才的话题,就是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谈项目,如果简单的项目谈项目,可能某些项目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PPP模式,比如一个盈利模式很清晰,用BOT做就行了,靠社会招标,有人投入,政府释放特许权就行了,但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项目回报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必须回到这样的命题,如何智慧发展,解决未来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有了这样的需求,根据这样的需求,才能孵化出我们针对的项目,才能做投入建设,做PPP。这样涉及到如何使项目有效率,又回到了智慧发展问题,智慧建设问题,智慧运营问题,如果三者做到有机结合,大家同唱一首歌,来提高城市的系统能力,我们做这样的PPP模式,我认为是国家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企业真正投入的有效途径。 (2015-5-29 10:37)
主持人 说:您刚才跟我们详细分析了这个PPP模式,就是让政府的投资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资本当中,从而形成一定的资金的回报,那么更好地去建设。 (2015-5-29 10:37)
杨天举 说:政府的投资更有效率,不是无度地投资,更有投入产出,更有效益和效能。 (2015-5-29 10:38)
主持人 说:促进我们智慧城市更好地发展,其实我们2012年末开始提出要建设智慧型城市,应该说我们的经济社会环境还是比较良好的,但是现在有观点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就是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政府的资金投入有明显的不足,我们在实际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您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吗? (2015-5-29 10:39)
杨天举 说:很正确,就是说我为什么建设部这么认可,或者这么支持泛华提出的这样的理念,全要素智慧城市综合解决运营方案的思路,这也是作为建设部,作为行业的部门来引领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一直主张一个观点,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IT,智慧城市,IT是信息化的手段,可能也会产生IT的产业,来提供这个城市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把这个城市的战略、产业比较优势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如果为上信息化而上信息化,可能政府为政绩工程搞的纯政绩工程。
(2015-5-29 10:40)
杨天举 说:大家知道信息化软件要阶段性提升,要阶段性更新,这样如果你上了那么全面的,所有的信息化都上完了,如果不切合这个城市的需求,很快就会落后了,技术落后了,软件落后了,设备也落后了。如果能根据这个城市的发展,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建设,那可能就最大的效率和效能,比如说关心的政务,关心到民生,关心到老百姓便利,那可能急需的上,关心到城市发展快捷的要上,关心城市效率的要上,特别关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动力源,特别现在新常态下的城市怎么发展,如果能把这个发展和信息化,和智慧城市有机结合,这就是造福这个城市,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我说智慧城市不能说大而全,小而全,智慧城市不能为智慧而智慧,不能为IT而IT,要真正地大智慧,大智慧带来大发展,可持续发展。 (2015-5-29 10:40)
主持人 说:其实这个智慧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那么我们手里有一份针对3300多位网友的一个关于智慧城市的调查显示,有53.9%的人,他们认为阻碍智慧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呢,有可能有一些地方政府,他们对这个智慧城市的认识不足,最终就会导致您刚才说的,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变成一个政绩工程,那么对此您怎么看,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015-5-29 10:41)
杨天举 说:要说建议呢,这个题目提的老是那么大,我刚才说了,还是智慧城市不能为IT而IT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首先是一把手工程,如果地方党政一把手能够高度认识了智慧城市是什么意义,它可能就会真的是从智慧的发展,城市到底未来的愿景和自己的近期有什么样,处在什么样的,城市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是工业化的初期还是工业化的中期还是工业化的后期,城镇化的初期,城镇化的中期,城镇化的后期,对应着需要什么样的硬件支撑,而不是它本来就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或者是城镇化的初期,搞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智慧解决方案有意义吗?没意义。
(2015-5-29 10:42)
杨天举 说:所以一定要研究这个城市它的要素禀赋处在什么阶段,自然禀赋优势呢,还是交通区位优势呢,还是产业优势呢,还是人文优势,还是整个城市的美誉度优势,还是生态优势,如果这个地区是生态优势,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先从第二产业入手呢?中国第二产业,很多产业都是已经过剩了,但我们一个小县城,一个小城市,为什么还要就工业而工业呢,它应该怎样把城市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变成产业优势,能不能形成复合产业,再带动区域发展,可能不先走第二产业,可能先污染再治理,有了第三产业,一定会带来民生的改变,经济的活跃,可能食品加工业,可能也能带动,可能其他产业能带动,所以我主张一定是城市发展。有没有无中生有的机会,有,那是偶然,怎样把偶然变成必然,应该是有中创造有,再通过有创造更多的无中创造有的机会,这才能把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我说不能简单地谈智慧城市。 (2015-5-29 10:43)
杨天举 说:比如说这个城市发展,它就是个消费城市定位,那我为什么要建那么宽的马路呢?那么大的广场呢?这个城市将来定位就是健康的、旅游的、民生的、生态的、宜居的城市,那我们马路就应该跟适度的宽度,你整那么多宽马路,八车道,六车道,那把人脉都破坏了,商气都破坏了。所以我说我们有些城市也是在它,这个城市文化历史,但文化历史的前提是什么,你这个商脉怎么和文脉相结合,文脉都没有挖掘好,你就能打动文化产业,就为挣钱而挣钱吗?所以你的载体有什么,再把能不能打造一个共融的生态圈,这才能带领民生的发展,所以我说智慧永远是一个手段,但是大智慧是一个科学发展,如果这样的话,我就说它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真的吃透了什么是智慧发展,它再做智慧建设的时候,就不是形象工程,不是政绩工程,而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2015-5-29 10:43)
主持人 说:您说得特别好,让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一定首先自己要具有大智慧,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其实我们中国的城市发展本身就处在一个并不均衡的状态,比如西部一些城市,它软硬件设施,比东部沿海城市,发达城市要落后一些,我们推性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当中,西部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遇到这样类似的困难吗? (2015-5-29 10:44)
杨天举 说:因为智慧城市现在看呢,建设部推广了这么多智慧城市,其实它也有代表性的,有发达地区,有欠发达地区,有中等发达地区,其实中国的广域这么多的城市,600多个城市几千个县也都在搞试点,有的可能速度快、慢,如果刚才按照我自己认为智慧城市的理念,其实还是回到了怎样确定这个城市处在什么阶段,不同的阶段对利用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不一样,比如说北京地区、上海地区,这样的地区它利用智慧城市更多的民生的问题、效率的问题,重要的是区域要素市场的打造,区域要素市场、服务要素市场的打造的问题和IT结合,可能发展就会更快一点。
(2015-5-29 10:46)
杨天举 说:比如说我们西部地区,我们欠发达地区,它现在上智慧城市,如果就是简单IT的智慧,那肯定发挥效率不大,可能就变成了成本中心,它不能和效益中心有机结合,但是西部地区呢,它又带来了一次历史的机遇,什么机遇?就是来承载和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那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那发达地区到那儿,它根据它那个地区的要素禀赋情况,比如说区位优势的情况,产业的情况,可能一些发达地区的总部的集团性的企业,可能在那儿设分厂,设生产基地,设什么竞销平台等等等等,如果用信息化的手段,用智慧的手段,让世界更扁,更互联互通,让大家更便利,那其实是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大家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心里的距离也拉近了,那对那个地区的招商引资问题,工作效率的问题,那和大企的联通的问题,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互联互通,把空间距离拉近,让世界更扁碰,把效率更拉近,大家可能感觉到都在一个城市、一个平台工作,这时候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对经济的建设,可能对那个地方能更快地加速产业的转移,承接发达地区的一部分,承载发达地区一部分的市场。
(2015-5-29 10:46)
杨天举 说: 比如说哪个地区的特色产业更好,哪个特色产业更能卖到全球,那可能再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智慧的手段,可能把那个地方的东西,更快地卖出去,带动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加工业,可能对这个地区的发展有更大的贡献。终究来说,还是总结一句话,一定是创新驱动型。 (2015-5-29 10:47)
主持人 说:刚才您通过这个西部地区和北上广这样大城市的对比,提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还是要把握这个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脉络,那么未来我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您觉得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2015-5-29 10:47)
杨天举 说: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应该还有20年的进程,这样的进程对所有人都是机遇,对所有产业都是机遇,所以我觉得智慧城市应该健康可持续发展,它是一个更广义的智慧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为客户、为城市增值服务的空间。
(2015-5-29 10:48)
杨天举 说:其实市场前景特别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们正在谈的,我们在城市地下管网方面,那如果更智慧一点,把传感器放在各个管网里头,它什么时候漏水了、漏电了、漏气了,能及时发现,能智慧管理,能带来多大的产业。反过来,对城市的节约、节能、节能减排又是多大的贡献。比如说我们现在桥梁大跨度的梁板柱,如果把高科技融进去,传感器融进去,不至于楼倒塌了以后再谈遗憾,那我们这又有多大的智慧市场。所以我觉得智慧城市市场空间无限,就是能不能创新,使得大家能够一起能够分享这样的一个大蛋糕吧。 (2015-5-29 10:48)
主持人 说:非常感谢杨书记给我们做了这么精辟的论断,也祝愿我们泛华集团在推动具有中国特色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当中能够越来越好。 (2015-5-29 10:49)
杨天举 说:谢谢。 (2015-5-29 10:49)
主持人 说: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马宁在北京祝福各位健康快乐。 (2015-5-29 10:50)
杨天举 说:谢谢大家! (2015-5-29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