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EDTV”广告英国触礁 命名违反广告法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IT新闻
    三星“LEDTV”广告英国触礁 命名违反广告法
2009年11月16日 09:5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公司因为对旗下新款液晶电视取名为“LEDTV”,因此被英国AdvertisingStandardsAuthority(ASA)组织判为违反了该国的广告法。

  英国AdvertisingStandard-sAuthority,简称ASA。该组织负责广告行业的标准认定和监督,大致类似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的相关职能部门。

  三星今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多款采用LED背光的液晶电视,这种电视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是将传统液晶电视的背光源改为LED光源。而不是将LED直接制成成像的元件。英国ASA介绍,三星的“LED电视”并没有全部采用LED元器件,这可能导致消费者理解错误,这种命名也违反了ASA对广告真实、明确、无误导的原则。

  据悉,三星公司近期将在英国的所有广告中修改相关用词。针对三星LEDTV在英国“触礁”,国内有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郝亚斌。郝亚斌的看法是:“首先LEDTV的叫法严格来讲不是很准确,它还是属于LCDTV,只是发光源有了改变,也还是LCD液晶电视范畴。”

  LEDTV与LCDTV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据专家介绍,LED(LightEmittingDiode)翻译为发光二极体,一般都简称LED,它是利用磊晶成长技术及半导体材料制作的发光元件。相对于采用CCFL发光模式(冷极灯管)的电视机,LED用的是自主发光的二极管、晶体管。其优点是体积小(所以可以达到组装后,厚度薄特色)、寿命长、坚固环保,而且确实省电,号称可以比CCFL至少要省50%以上。但也有网友评价所谓的“LEDTV”时认为,“真正显示的还是——液晶,后面的CCFL、LED、HCFL模组,只不过是让它发光而已,把前面的液晶面板拆掉,你看到的只不过一堆灯管、LED灯泡而已。”

  业内人士称,相比三星LEDTV,中国彩电企业的做法显得科学谨慎。比如,海信的产品称“蓝媒LED液晶电视”,创维称“酷开LED液晶电视”,TCL称“超薄LED液晶电视”。最为难得是,比起三星等外资企业推出的价格高昂的“LEDTV”,海信、创维、康佳、TCL为代表的几乎所有的彩电国内厂家,早已将42英寸LED液晶电视的价格从此前的2万元下调到1万元左右。价格之所以能降下,是因为对比LCD时代国产品牌“缺芯少屏”的窘迫,创维、海信、TCL、康佳等企业无不早早备战LED电视。记者了解到,创维、康佳分别在深圳石岩和江苏昆山建立自己的LED背光模组基地。海信电器(600060.SH)总经理刘洪新告诉记者,“目前海信研发重点也已全面向LED领域转移,预计两年内,海信在城市市场主力销售产品将全面升级为LED液晶电视。”显然中国彩电企业为了避免重蹈平板电视初期“缺芯少屏”的尴尬局面,已经开始在LED液晶时代提前在上游开始布局。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到明年LED电视零售量将达298万台,LED电视零售量将达1080万台,显然中国市场有望提前进入LED液晶电视时代,在此之前中国彩电巨头将继续在产业链的上游打好基础。所以,中国消费者大可不不必如此前LCD开始上市那样崇洋媚外。

  据了解,在英国ASA的干涉下,英国的电视台已停播三星的LEDTV的广告,三星也已经修改了其在英国播出的广告中的用词。而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三星没有任何动作,LEDTV的广告仍随处可见。有学者认为,其实此类事件在中国已经屡见不鲜,至少三星的这种做法是对中国政府的极其不尊重,也是对我们消费者的不尊重。与此同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政府职能部门的反应不够迅速和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淡薄。

  中国消费者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值班人员认为:三星将其一款产品直接叫LEDTV,有一点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而在道德上应该是站不住脚的,作为这么大一个企业,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严谨。记者获悉,在国内已有购买了三星LEDTV的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了投诉,有的甚至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消费者称:三星这是故意隐瞒,应该属于商业欺诈。记者问及消协方面会有什么动作时,这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还不便透露。他表示,消协肯定会中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郝亚斌指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三星的做法确实令人失望。他认为,继英国ASA做出相关裁决后,其他欧盟国家也可能跟进采取措施。而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三星应意识到这里也存在着同样的危机,应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避免继续误导消费者。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