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岛二月二十六日电 据《青岛早报》报道,全球首只机器人鸟近日在此间山东科技大学问世,与一般意义上的机电机器人不同,此种“机器人鸟”是在家鸽脑中植入微电极、装上刺激发生器,原本四处飞翔的家鸽立即变成了受人控制的机器鸟,根据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起飞、盘旋、转向飞行等动作。
据此项研究的总负责人山东科技大学教授苏学成介绍,家鸽之所以成为受人控制的机器人鸟,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家鸽身上的刺激发生器控制植入家鸽脑内的微电极,将技术人员事先编辑好的电信号施加到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从而使家鸽在神经核团的控制下实现起飞、盘旋、左转、右转、前进等特定动作。
课题研究小组的刘小峰博士给记者演示了机器人鸟完成指令的实验。在山东科技大学的实验室,他将一条宽六厘米的红色带子排成“8”字,将家鸽的翅膀绑起来,让家鸽按照指令沿红色带子完成整个“8”字的行走。每当家鸽行走路线出现偏差时,实验人员立即通过计算机对家鸽发出转向指令,家鸽随即重新回到正确路线。
“动物机器人比机电机器人具有更大的优势。”刘小峰告诉记者,机电机器人在执行行动中随时可能出现能源中断的可能,但动物机器人则可以规避这一“瓶颈”,而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中,由于动物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更加容易完成特殊任务。“机器人鸟”的应用范围则更加广泛,在搜救、探测、空中摄影、投递以及许多人类无法到达区域的探查,甚至在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