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当心,家用医疗器械是一把“双刃”剑

2018年09月09日 02: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当心,家用医疗器械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一种健康投资和养生保健,家用医疗器械正在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老年人,对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家用医疗器械更是青睐有加。但是,对于家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得当保健治病、使用不当损伤身体的“双刃”剑后果,消费者却没能充分认识。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的健康保健的意识也日益增强起来。除了有病及时就诊、平时滋补保健,另一个途径就是购买家用医疗器械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前不久,笔者在一位朋友家中看到,靠窗户的地方放置了一台韩国产的温热理疗床。朋友说,这台温热理疗床的价格为9600元,是他送给老母亲的健康礼物。老人年岁大了,筋骨不活络,经常要到医院去按摩。有了这台温热理疗床,可以居家自行按摩。

  笔者了解到,由于老年人群体弱多病,很多老人还患有多种慢性病,对家用医疗器械较感兴趣。诚然,添置像温热理疗床那样昂贵的家用医疗器械为数不多。但是,像轮椅、按摩器、助听器、血压计、失眠治疗仪等,在老年人的医疗消费中已占了不小的比例。另外,测血糖高低的电子血糖仪、前列腺治疗仪、保健枕等,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据上海一家大型药店副经理介绍,过去到药店一般买保健食品的比较多,很少有人买家用医疗器械。如今,家用医疗器械逐步红火,有些小辈还把家用医疗器械当作送给长辈的“健康礼物”。

  那么,如今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如何呢?

  纵观市场,家用医疗器械可分为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用保健器械和家用护理康复器具四大类。家用治疗仪包括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助听器等;家用检测器械包括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保健器械包括电动按摩产品系列、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用护理康复器械包括功能床、睡眠仪、制氧机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如今的家用医疗器械制作得越来越精制,一些新型的设备不但外观漂亮轻巧,而且功能实用。所以,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

  然而,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问题和销售的规范化问题,值得引起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诚然,家用医疗器械能够起到自我保健、治疗的作用。但是,有些人把家用医疗器械当成万能的“家庭医生”,有可能弄巧成拙。

  比如,前不久因扭伤而致脚关节疼痛的退休工人王大伯,考虑到上医院就诊太麻烦,便让女儿买了个按摩器自行在家进行按摩。但是没有料到自我治疗很长时间难以奏效,疼痛反而加剧。后来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诊断王大伯是关节脱位,并且因为按摩不当而导致自己的病情加重。

  为何会出现这类情况呢?据专家解释,排除产品质量本身因素,主要在于医治水平的问题。比如,一些患者缺乏医疗常识,在关节脱位、骨折等疾病治疗中使用按摩器,这会适得其反而贻误病情。患者自我医疗难以做到像医生那样控制按摩力度和角度,所以机械地按摩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家用医疗器械也是“双刃剑”,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治疗常识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应该谨慎使用。

  另外,还需注意,有些商家打着免费体验医疗的旗号,声称提供免费使用的医疗器械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某款低中频高压治疗仪广告中称使用这种机器不用打针吃药,对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血管性头痛、颅脑损伤后综合征、脑梗塞、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百病有治疗效果,诱使众多老年人蜂拥而至排队等候体验。显然,广告宣传是噱头,这种机器不可能如此神奇。因为每一种医疗器械都有自己的专治属性,对一些病症有辅助疗效,但这种改善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就如上述举例的低中频高压治疗仪就不是人人都可使用,各种出血症、心脏病、肿瘤患者、心肺肾功能衰竭患者属于不适宜人群。所以专药可专治,专病要专医。

  在现实中,像“馅饼”的“陷阱”就是利用免费体验,让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掏钱购买了体验的产品。因此,对于“免费体验”这类消费现象,监管部门称之为让人放松警惕、引人上钩的诱饵。通过免费体验让人掏钱购买其产品,实际上是一种十分隐蔽的商业欺诈行为,值得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为此,有关专家告诉笔者,与药品一样,家用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也必须引起重视。消费者应多了解一点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和管理规定,在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慎重选择产品和商家,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查看正式的产品说明书,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经审批的医疗器械,能治哪些病或者适用范围有哪些,都是特定的。当遇到宣传“疗效神奇”“保证疗效”等与产品说明书内容不一致的宣传单、使用指南、病例介绍时,应当特别留个神。

  文/邬时民

【编辑:于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