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发展社区医疗 让公立医院显“强项”——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健康新闻
    人大代表:发展社区医疗 让公立医院显“强项”
2010年03月12日 08:48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四基本一试点”,是列入医改的5项重点改革。其中,“一个试点”就是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而这又被认为是医改中的最难点。对此,江苏代表团的几位公立医院院长代表在审议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坚持公益性。这是接受采访的三位院长代表的共识。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代表说,从全国看,财政拨款占医院收入的比例大概在8%左右。实现“医药分开”,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必须做到政府投入与取消药物加成“同步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生存也好,发展也好,必须完善投入补偿机制。”

  著名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代表说,比较近三年人代会上总理报告对医疗卫生改革的表述,今年的内容最具操作性。其中对两点内容印象深刻:一是开展社区首诊试点;二是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这两项举措,有利于公立医院与社区医院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不堪重负、越建越大”的状况。

  “在美国,床位数超过1000张的大医院数量并不多。其实,我们的公立医院也需要适度规模,一味扩张不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式。要通过快速有效的治疗和双向转诊,提高各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陈鑫代表这样认为。

  几位专家同时提到,公立医院现在之所以人满为患,关键在于病人结构不合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在西方国家,80%的病人在社区就医,20%的大病、疑难病病人转诊到大医院,而我们的结构恰是相反。”陈静瑜代表说,很多专家门诊,不得不把时间花在了很常见的疾病上,这是资源的低效利用。

  对公立医院面临的压力,陈鑫代表有两点体会:一是医疗资源非常紧张,二是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三位代表认为,缓解公立医院压力的对策之一,就是通过加大投入、提高报销比例等举措,发挥社区医疗的积极作用,让各类病人“该到什么医院就到什么医院,而不是大病小病一起涌到大医院”。

  对此,陈静瑜代表提出,国家加大对医改的投入,这个“蛋糕”应当合理分配,应当向社区医疗倾斜,提高其硬件软件水平。美国的一个社区医生管 5000—10000人,很受尊重,国内很多全科医生感到没方向没前途,根子在于社区医疗发展不足。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医生支农、支边的机制,我认为还要加上“支持社区”这一条;还可以通过有机协作、紧密合作,以及轮转、培训等各种形式,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提高老百姓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否则,公立医院再怎么放大,也顾不过来。陈鑫代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医院已经就此进行了探索,通过吸收10多家二级医院组建集团,通过双向转诊,既释放了大医院的压力,又盘活了小医院的资源,可以说“求得了双赢之效”。

  医务人员是改革的关键因素。三位代表的一致意见是,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充分调动起来。陈静瑜代表举了他熟悉的例子:一台肺癌根治术,从主刀到麻醉到护士,需要7个人;加上水电、耗材等成本,总共收费2000元。可以明显看出的是,医生的劳动力价值、技术含量体现不足。“提倡‘医药分开’,我们积极支持。但医药剥离之后,需要提高医生的价值体现。怎么体现,这需要探索。”他说。

  身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三位代表结合实际,对加强医院内部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王静成代表提出,现在反映的“看病难”,主要是指到大医院看专家难。因此,要换位思考,强化医院内部管理,优化看病流程设计,解决病人的难处。苏北人民医院推行了“弹性排班”,挂号窗口早晨6点半就上班,减少了病人排队时间;CT、核磁共振等医技科室取消预约,病人当天检查,当天出报告;专家门诊全日制,尽可能地方便路远的病人,缩短看病时间,减少就医成本。(陆 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