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易引发孩子性格缺陷——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健康新闻
    “隔代教育”易引发孩子性格缺陷
2010年03月31日 14:16 来源:沈阳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有这样一个事儿——前几天,读者武女士向本报热线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儿子从八个月大就被送回老家,由姥姥照料。现在快三岁了,我把他接回来,却和我一点不亲,总哭闹着要找姥姥。送到幼儿园也特别不合群。”

  有这样一个说法——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吴宁告诉记者,这是典型的由于隔代教育引发的问题,孩子的性格出现了缺陷。

  有这样一个现状——记者在沈阳一些幼儿园和小学采访了解到,在市区,不满12岁的儿童有半数左右主要依赖“隔代教育”,在郊县,这一比例高达近80%。

  命题 工作忙碌造成责任错位

  对年轻的父母来说,把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多是无奈的选择。受访者孙先生说:“我们两口子都是公交车司机,实在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刚过一岁我们就把他送回了黑山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每年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就一个多月吧。”

  像孙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大量离婚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成为隔代教育方式下问题多发的“高危人群”。

  据记者了解,在国外,有很多女性在生育后成为全职妈妈,还有些国家集体保育的条件也比较优越。而在我国,“全职妈妈”对于许多年轻母亲只是一个传说,她们需要为生计奔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接纳不满3岁孩子的幼儿园也越来越少。于是,由老人从孙辈婴儿时开始照料,一直持续到幼儿园、小学……这是许多年轻父母的选择,大部分老人也把此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

  析题 习惯养成优于衣食住行

  “宝宝,那个东西高,姥姥替你拿下来。”“宝宝,别跑,小心摔了。”“宝宝,外边冷,就在屋里玩吧。”……这是网友总结的“隔代教育”常用句式。幼儿园教师王玉还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孩子,他奶奶几乎每天中午都来幼儿园,先是躲在门口看孙子吃饭,后来干脆强行进教室给孩子喂饭。在老师的坚持下,后来孩子的奶奶终于不来了,但那孩子在班上还是胆小孤僻,动手能力差。”

  吴宁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断给予孩子语言和智力上的良性刺激,引导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隔代教育”最普遍的问题就是“重养轻教”,多关注衣食住行,而少关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可能会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胆小怕事等人格特征。

  破题 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一些“隔代教育”的成功例子。铁路五校校长于莹说:“我们五年级有两个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孩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这几位老人的共同特点是知识层次高、修养好、人生阅历丰富、善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对此,吴宁表示,年轻父母要多与长辈沟通,通过沟通与老人达成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还可以引导老人多读一些深入浅出的教育书籍。同时,年轻父母要善于与孩子交流,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要注意更新生活、教育观念和方法,“隔代教育”完全可以成为特色教育,一举三得,让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老人有所寄托。(本报记者 张膺浩 见习记者 刘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