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疗行业信息化之路缓解患者看病难题——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健康新闻
    上海:医疗行业信息化之路缓解患者看病难题
2010年04月09日 08:41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如何将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一直是医疗行业信息化最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浪潮中,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创新制度的利器。但信息技术如何才能用得其所?

  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跨医院临床信息共享系统,通过技术创新、顶层设计创建了大医院之间以及纵向资源整合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模式。上海“医联工程”以临床信息共享为突破口,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模式实践。本报推出特别报道,以飨读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医改正挟着前所未有的强大势能介入医疗信息化。医疗,这个被信息界公认的最难啃的行业,会因此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看病无需在长龙般的队伍中等待,每次转院也不必抱着一大叠的病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得到智能化的用药安全提醒……这一幕幕美好的社会图景在上海正如火如荼建设的“医联工程”中正逐渐成为现实。

  打破医院之间有形与无形的障碍,让孤立的资源流动起来,通过医疗信息化实现医院间信息的共享,疏通有限的医疗资源提供协同服务,上海医疗服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网络时代”。上海医联工程覆盖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简称申康中心)所属的23家市级三甲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把这些医院患者就医的信息链接起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和用药,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申康中心是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的先行者,按照上海市政府的办医要求,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是市级医院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2005年9月,申康中心成立后,开始酝酿实施医联工程项目,实现所属医疗机构临床信息的共享,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2006年10月,申康中心率先启动上海市医联工程系统的建设;2007年,在上海市科委的组织下,与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瑞金医院、长宁区社区卫生管理中心、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单位一起申请获得了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支持。经过3年多建设,医联工程已经实现了23家三甲医院及所属6家分院的医疗信息横向共享,并与上海长宁、闵行、卢湾、闸北4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纵向互联,为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搭建了桥梁,为新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诞生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不立。面对各家医院信息化系统异构性强的现状,上海市科委为推进医联工程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布局:2005年通过软课题对医院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的问题进行了研究;2006年在单个医院应用数字健康支撑平台(DOP)整合仁济医院各个异构系统的诊疗数据,并继而在岳阳医院、肺科医院和儿童医学中心应用,规模化互联后将数据上传至医联中心;2006年同期在长宁区实现了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和共享;2007年组织了上海优势单位申请到科技部支撑项目;2009年布局相关课题,深化利用互联共享的医疗信息,为市民提供全程健康服务和协同医疗服务。这些科技项目的布局,有力地支撑了上海市医联工程的建设。

  以人为本 智慧医疗

  上海医联工程的重点在于整合三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患者,核心是惠及民生。

  今年65岁的干阿姨是“三高”人群的代表。15年来,她一直不定期地要到市级定点医院就诊。漫长的挂号等待、复杂的就诊流程以及付费、拿药的反复奔波,交通拥堵、上下楼梯和排队等待让年迈的她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如今,干阿姨在自己住的卢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社区全科医生早已通过EHR(电子健康档案)获得了她的基本健康档案和个人信息。通过初步的诊断,医生建议她到三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并通过医联工程平台向瑞金医院发出电子转院单,直接预约了该医院的门诊挂号以及生化和影像检验,干阿姨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排队就诊了。

  干阿姨拿着23家三甲医院统一认可的医联卡,到了瑞金医院之后,门诊医生通过医联平台的“医生工作站”就能直接调阅她以往在多家医院做的生化和影像检验报告,直接诊断和开药。方便的就医流程、准确的诊断治疗让干阿姨笑逐言开,也终于解决了她多年来的一块心病。

  “医改方案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将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理念的一次转型。”申康中心副主任高解春说。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病人围着医院转。病人抱着一大叠病历从这家医院跑到那家医院,还要在每家医院长龙般地等待。借助“新医改”,医联工程建设的理念从“IT和业务驱动”转变为“为人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医院围着病人服务。

  在上海市科委组织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整合上海医疗和科技方面的优势资源,包括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以及一批专业IT公司等,把全市23家三甲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实施横向共享,打破各家医院围墙和信息孤岛;同时与一些区级医疗机构尝试纵向的资源整合联动,通过共享、共建、共赢,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纵横结合的医疗信息共享格局。它边研发,边示范,再扩大应用范围,成为典型的科技支撑民生的大工程。

  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发展,医联工程项目的横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一卡、一库、一网、一平台以及若干协同服务功能,即一个可在所属市级医院通用的就医卡(医保患者使用社保卡、自费患者使用医联卡),一个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一个连接各医院的网络,一个医院间临床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查询检验报告、跨院调阅信息、医疗安全提醒、影像即时通等服务功能。

  医联工程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整合,将分散在各医院各系统的割裂的信息整合成患者的诊疗档案。截至2009年年底,工程已经为1300万患者建立了档案,其中有4900万份就诊日志,2.7亿条的医嘱信息和2100万份检验检查报告。

  上海社保卡作为统一就诊的凭证,实现了“一卡通”;但自费病人并未纳入这个体系。为自费病人服务的“医联卡”应运而生,自费病人不再需要手捧一堆卡,周旋于各家医院之间了。一张印有“医联工程”标志的就诊卡,拥有统一的编码,在一家医院办理,可以跨院通用,不需要任何附加费用。医联卡方便了外来人员等自费患者,避免了重复办卡的问题,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从去年3月在全市23家三甲医院推开,至今为止,医联卡总共发放了280万张。

  患者以前到医院做完检验后需要过一段时间再去医院取化验单,来回奔波。医联工程实施后,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联的门户网站上查询到在有关联网医院所做的检验报告,节约了时间和交通费用。患者还可以通过上海市民信箱订阅医联工程联网医院的检验报告信息。

  李先生是一个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患者,以往到医院去看病,需要携带病历、X光片和检验检查报告等资料。有了医联工程之后,不必再担心遗忘带病历资料,在李先生就医后,医生工作站上就会跳出李先生在医联中心有就医信息的提醒。医生轻轻一点就可以方便地看到他以前的看病资料。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科的于医生准备给李先生开抗生素,在医联平台上显示几天前李先生在另一家医院开过抗生素。平台发出提醒,直接对重复检查、重复用药、药品剂量不当、用药禁忌进行阻断。

  于医生深有感触地说,“基于医联平台的医疗安全辅助系统”有效利用了患者的诊疗档案信息,与药品安全知识库有机结合,扩大了用药安全的提醒范围,并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药提供了帮助。目前,通过“医联工程”信息平台的互动合作,为医生掌握患者用药历史,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用药提供了帮助,也为解决国内抗生素药物滥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影像即时通”平台,可以在医院间互传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可视化操作,相互交流,形成内部影像会诊。而23家三甲医院间即将启动的“医联影像会诊中心”,可实现强强联手的远程医学影像数据传递、浏览和协同诊断。瑞金医院与地处郊区的闵行区合作,将闵行十几家社区连入到影像会诊中心,城乡居民在社区医院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高水平诊治服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