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医院救灾队:格萨尔广场上的“生命守护神”——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健康新闻
    536医院救灾队:格萨尔广场上的“生命守护神”
2010年04月24日 1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题:第二炮兵536医院救灾医疗队:格萨尔广场上的“生命守护神”

  作者 韦存韧 于夕红 谭虎彪

  在玉树灾区的格萨尔广场,第二炮兵536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被藏区群众誉为“生命守护神”。这是最早进入灾区的医疗队之一,也是玉树抗震救灾前期规模最大的医疗队之一。截止4月23日,他们已收治伤病员4000多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抢救生命和时间赛跑

  4月15日深夜,结古镇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一位奄奄一息的藏族老人,被紧急送到医疗队营地。老人名叫卓玛,83岁,右臂和左腿被严重砸伤,家里三个亲人在地震中也不知下落。

  高血压,严重失血,年老体迈,老人一度昏迷不醒。骨科主任袁皓卿带领3名专家,立即启动野战手术方舱,对老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手术取得圆满成功。老人苏醒后,硬要将随身多年的金项链和手镯,送给救命恩人。袁主任笑说:“我们做的是份内事,不需要回报!”

  从16时05分到达玉树灾区,袁主任已经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没有进一粒米,没有喝一口水。在随后的30多个小时里,他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蹲在地上用凉水洗个脸。抢救出一名60多岁的妇女后,他两腿一软,累瘫在地上。 

  在医疗队所有人员眼里,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竞速。据536医院院长兼医疗队队长李涛介绍说,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医院迅速成立了骨科、外科、内科专家和优秀护理人员在内的42人医疗队,携带5台救护车、2台手术方舱、1台X线诊断车和1台仪器保障车,紧急奔赴灾区。经过15个小时摩托化强行军,到达受灾群众最集中的结古镇格萨尔广场,就地搭设帐篷,支起医疗设备,开设起灾区规模最大的救治医疗点,拥有100张床位。

  医疗帐篷还未搭好,已围满了等待就诊的各族群众。医疗队员顾不上休整,便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护士长康玉萍是个“大忙人”,每次护理时都要弯下腰来仔细地察看病情,第一天,她就接收护疗560余名伤员,腰痛得直不起来,连续11个小时没吃一顿饭。原本瘦弱的康玉萍更加消瘦了。

  面对大灾和死神,医疗队打响了顽强的生命争夺战。野战手术方舱前,运送伤病员的担架来回穿梭。4月16日,记者记录下了当天接受抢救的伤病员名单,他们当中,有藏族、汉族,足有1100余名。

  穿着白大衣的“格萨尔”

  震中的结古镇,大部分建筑一片废墟。23岁的洛松巴赞,已出家当尼姑,抱着才3天的侄女绝望地坐在瓦砾中。家里十口人,转眼间只剩下自己和小侄女了。

  浑身冰凉的小女婴,严重脱水,肚脐上还沾着血迹,被迅速送到了医疗队。地震中,这个女婴失去了母亲,父亲因重伤被送往外地治疗,至今没有音信。护士长任玲把小女婴轻轻地抱在怀里,用身体温暖这个弱小的生命。

  任玲一边给婴儿清洗检查,一边输喂营养液。婴儿慢慢舒展手指,缓缓睁开眼睛。她还托人专程从西宁买来奶粉和婴儿用品,每一两个小时便会为她喂水、喂奶,并手把手教巴赞照顾孩子。

  看着将孩子拥在怀里的任玲,洛松巴赞几度流泪,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你就是孩子的母亲。”后来,这个在地震当天凌晨出生的女婴,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金珠拉毛。一位藏族老师告诉记者,金珠是解放军的意思,就是感谢解放军,拉毛是仙女的意思。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医疗队还连续救助和护理了7名失去亲人的藏族小孩。

  为了最大限度地抢救伤难同胞,医疗队还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火线抢救、伤病分类、重伤急救、现场手术、物资发放等8个小组,以格萨尔王广场为中心向结古镇四周辐射,分头展开救援。医疗队还在“帐篷医院”旁边开设了受灾群众安置区,1000余名受灾群众在这里住进了震后第一个“帐篷之家”。2台炊事车也在全力保障,每天为灾区群众提供馒头、牛肉粥、开水等简易餐饮服务,近3000名受灾群众吃上了热饭菜。

  4月19日下午2:30,一名怀孕7个月的藏族女同胞,肚子痛得难忍,被医疗队迅速后送到本部治疗。医护人员检查发现,胎儿心率过快,如不及时处理,大人与胎儿均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开展手术。一个体重3.2公斤的小生命诞生了,母子安全,一个家庭完整了。

  老人,幼儿,孕妇,都在医疗队里感到了浓浓温情。在他们心目中,医疗队员就是穿着白大衣的“萨格尔”。

  特种医疗设备扬名灾区

  4月17日22时,医疗队本部。藏族伤员挲多,在地震中刚搜救出来,由于病情严重,被医疗队后送到本部诊治。他骨盆骨折,急需确诊病情,医疗队迅速启动了“远程影像会诊信息系统”。

  大屏幕前坐满了骨科、外科等众多医疗人员。医疗队人员在第一时间,把患者的影像及病历资料,传到了上级体系医院的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千里之外的北京,骨科专家王奎友、脑外科专家张保中等几名专家立即进行了会诊。

  10多分钟后,挲多的病情诊断、治疗建议被传回到医疗队本部,现场医护人员按照专家的意见,马上对他展开救治。医疗队队长李涛介绍说,这套系统利用3G网络技术,由上级体系医院研制列装,可以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伤员,得到专家的诊断和救治。系统汇集了军内外上百家大医院、数千名医学专家的雄厚医疗资源,是我军首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远程参与重大救灾。

  医疗队动用的高科技医疗设备,还远不仅仅如此。医疗队携带了包括急救、保障、手术方舱、X光诊断方舱在内的8台医疗特种车辆,组成了一个野战医院,可同时展开6台手术。新型X光诊断方舱,性能在全军属领先水平,可直接将影像资料传到诊疗电脑上,最快5分钟内便可完成过去数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诊断工作。野战手术方舱,由检验、超声、麻醉等数个要素组成,具备检伤分类、急救手术、供应洗消等功能。(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