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8日,是我国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90寿辰的日子。北京中关村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迎来了前来向谢先生祝寿的学生、同事和领导。大家看到谢先生耄耋之年,耳聪目明,精神矍铄,都非常高兴,纷纷询问先生健康长寿的秘诀。谢先生幽默地回答:“我正在返老还童!”
60多年来,谢家麟以2项世界原创、3项填补我国空白的科研成果,奠基和开拓了新中国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事业,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 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加速器放疗装置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放疗已和手术、化疗一起,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但许多人并不知道,最早使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治疗肿瘤的,是居里夫人。后来人们发明了X光机,加大了辐射的杀伤作用,但X射线的穿透力很强,会导致肿瘤后面的组织也受到损伤。因此,科学家们设想,研制医用的高能电子加速器,使辐射的杀伤作用仅限于肿瘤局部。这种对人体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深度肿瘤的放疗装置,正是由谢家麟1955年初在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当时,这个创新项目曾轰动了美国高能物理界,成为芝加哥媒体上的重大新闻。
从1947年去美国留学,到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硕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谢家麟只用了4年时间。他就读的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很早就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由此形成的“斯坦福加速器中心”,先后产生了4位诺贝尔奖得主。谢家麟的两位博士论文导师,后来双双入选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任两院院士。
1951年9月,刚刚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谢家麟,满怀对新中国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思念,乘船踏上归国旅途。船到夏威夷,却被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人拦住,被迫返回美国本土。
一年后,谢家麟被斯坦福大学微波与高能物理实验室派往芝加哥,研制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加速器。他只有100万美元的经费,自己招聘的助手是一名退伍兵和一名50多岁的机械工程师,经过两年废寝忘食的工作,这套世界首创的装置成功问世并用于临床。正当他一举成名之际,美国移民局给他来信,要他在做美国永久居民和限期离境之间选择,他毫不犹豫决定回国。由于他归心似箭,甚至没来得及把自己的这个重大创新项目整理成文发表。
谢家麟说,留在美国工作只是锦上添花,而返回祖国却是雪中送炭。
2 想吃馒头,先种麦子
1955年7月,谢家麟回到祖国,立即投入到新中国火热的建设和科研当中。他不仅继续在加速器的研制上辛勤开拓,还到清华等大学讲课,到各地做学术报告,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在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事业往前迈进的一个个里程碑上,都有谢家麟洒下的辛勤汗水。
从斯坦福大学的试验室回到中国,谢家麟面临着极其落后的科研条件。他回忆说,建国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科研人员短缺,经费投入有限。他当时开展的加速器科研项目,本来应该建立在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基础之上,但国内却没有,国际上则对我国禁运,苏联老大哥也以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出售。谢家麟迎难而上,他形容自己是“想吃馒头,先种麦子”:给新分来的大学生补“核物理”、“电子学”、“微波技术”、“电子直线加速器理论”等课程;没有试验用的元器件和装置,他带着学生动手制作。1964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
这台加速器的问世,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带动了大功率微波电子元器件的研制,在辐射消毒灭菌保鲜、肿瘤治疗、集装箱检测、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谢家麟还承担了牵头研制中子管的任务,为我国原子弹爆炸的辐射模拟试验和其他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3 跳上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
1990年12月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BEPC)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总设计师,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对于普通人很难完全弄懂的这个高精尖项目,媒体是这样报道的:这是中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为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我国尖端领域的科研培养了大批人才。
每当提起BEPC,谢家麟总是说,BEPC的顺利建成是党和政府,特别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决策和前后一贯支持的结果,是整个科研团队共同努力和攻关的结果,也是与国家各部门通力合作、国际科技交流协作分不开的。
参与BEPC研制的叶铭汉院士曾动情地说,谢家麟在我国选择建造高能加速器道路的关键时刻,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最终确定了BEPC的正确方案。BEPC技术难度很大,“以至于当时有人说,我们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要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跳上了就飞驰向前,如果没有抓住,就会摔下来粉身碎骨。”
由谢家麟担任对撞机工程经理的团队,最终跳上了飞驰的特快列车。他们仅用了4年时间,就创造了国际同类工程中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