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萍:新时期华文媒体的新使命
作者:胡艳萍 美国《侨报周末》南北卡主任
北卡以著名的高科技研发三角区和三大高校(杜克、北卡大学和北卡州立大学)吸引了不少华人来此求学定居,华人数量持续稳定增加。华文报纸 (替代原来《华星报》的《侨报周末》北卡南卡版)记载见证了华人社区的发展点滴,也为社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剂作用,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
积极促进华人参与社会活动
自从2003年《华星报》创刊以来,华文媒体就和社区同呼吸共患难,一起成长。华人社区从当年的全职房产经纪2-3人到现在的全职房产经纪不下百人(兼职全职),华人社团从原来的2-3个到现在的10多个。特别是自2013年10月《侨报周末》南北卡版运行以来,微信群发展迅速,各种信息服务群诸如种菜群、房屋投资群、美食群、海鲜购物群、团购群、音乐群在社区里百花齐放,各自爱好的圈子发展迅速壮大,从不同方面和报纸一起为社区起着信息服务的作用,社区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美国 3亿多人口中,有380万华人,华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23%,华人比率比较高的是纽约和加州,纽约的华人比例为3%, 加州的华人比例是3.6%。而我们北卡州的华人比例是0.4%,南卡州的华人比例是0.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北卡州华人比较集中的三角区(1.2%)和夏乐特区(0.6%),华人比例还是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接近的。一直以来,我们华文媒体为社区提供新移民的生活资讯交流平台,为华人联谊的情感交流孜孜不倦,获得社区的一致称赞。现在,华人的交流平台逐渐向数字移动平台转化,华文纸媒的信息服务交流作用受到各种微信群的威胁。
作为专业媒体,我们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更专业?和商家紧密合作,提供真实可靠的高质量信息,主办大型文艺晚会,推广中国文化,丰富社区文化生活。除此之外,我们感觉社区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华人在大社会中的地位和华人的声音被听到的诉求,华人的政治参欲望与和社会地位的谋求日益增长,但是因为华人历来喜欢只耕自己门前三亩地的习惯,加之很多勤奋的华人,双职工家庭经过多年的打拼过上了小康生活,因此而失去了继续追求的斗志。微信群为大家提供一些交流购物信息和投资的体会尚可,但讨论这样严肃而艰难的话题,微信群很难胜任。如何将华人在新的形势下的诉求作为凝聚华人的力量,我们《侨报周末》南北卡版有了新的使命。
《侨报周末》要唤醒和鼓励更多华人积极参与到大社区,进行活动前提醒,活动后报道,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在社会里有一席之地,有表达声音的平台。
报纸里,我们特别设置“近期活动”一栏,着重推荐一些大社区的活动给读者,鼓励大家多多参与。譬如今年2月维克郡学区展“家长峰会”,以往都没有华人的影子,展览的主办方郡政府是可以资助配翻译的,但是历年华人的参与度不高,就没有准备中文翻译,而韩国人口少的族群反而配上了翻译。因此,我们鼓励敦促华人积极参加,争取明年华人也能得到社会的重视,享受相同的权益。
鼓励华人积极参加选举
多年来,我们努力在选举方面着力,无论是在竞选知识、竞选人介绍,还是在竞选消息的跟踪报道上都不遗余力。除了我们自己记者编辑写,也欢迎热心读者加入我们一起写。华人参政的点滴活动我们都着重报道。去年中选,我们的北卡州联邦议员选举的文章介绍受到广泛关注,出现了候选人主动接近华人的局面,在热心华人企业家刘起国的午餐赞助下,我们组织了华人的参选签名的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投票,很多人对我们报以称赞和信任的目光。
有些社团积极给政客募捐和投票,我们也积极配合报道和参加组织,树立本地的典范和侨领,譬如美国南北卡华人总商会在这方面做得很积极,他们积极为市议员、州议员、州长、副州长大力度募捐,把以往为联邦议员过生日的传统活动延伸到地方选举的积极参与,并且活动规模增大,为华人在市政府和州政府里争取职位和发声付出努力,在北卡华人的参政议政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商会RTP分会副会长符江秀去年参选,就获得大家点赞。她也加速参政步伐,一天火速加入共和党,并在当天当选共和党一个选区的主席。至今,她活跃于共和党的各种聚会,选区、州长、联邦议员、华盛顿都是常去开会的对象和地点,她自己打趣说这是刚刚开始,还在见习长经验阶段。相信通过我们的报道,像这样年轻有理想的华人朋友会陆续挖掘出来,活跃于美国的政坛,服务人民大众。
这些听起来似乎很光鲜亮丽,实际上做起来还很艰难,很多场面都不大,华人性格内敛,思想观念里有浓浓的中国元素,入乡随俗还需一个过程,参政行为仅仅还在摇篮里刚刚萌芽。尽管如此,这样的正能量社区还是需要的,每每出了问题,你看到那么多寻求帮助的眼光,那么多寻找组织依赖的愿望,去年到今年,本地区中餐馆的老板屡屡遭劫,没有地位的确不好办事,没有声音的确是无能为力。
我们有心鼓励各类参政行为,譬如我们这里抗议ABC主播的侮辱华人的言行游行,抗议Orange郡的中文双语学校的撤销行动、抗议大学内定按照族裔录取比例的联合行动、纪念无辜被杀的华人教授的大型烛光默祷会等,我们都在积极报道和呼吁,我们还是一些活动的主办者和执行者。
我们见证北卡华人参政发声的发展足迹
北卡的华人以科研骨干闻名,最开始这里成立了CAST-NC(旅美科技协会北卡分会),成立了北卡华联、中文学校、NCCBA和各类文艺社团,都是以传承中国文化、普及中文教育、华人联谊、科技探讨等为目的。2000年,华人的参政议政主要是老侨领卫高荣帅大家去参加联邦议员的生日派对,在大家的工作探亲签证、移民申请遇到问题时,可以获得议员的查对敦促等帮助。后来,北卡华联的主要领导团队意识到有些事做起来的确需要政府里有人能代表华人的利益,曾组织过为州务卿募捐、为州财长募捐,大家你几百我几百的募捐数量在几千左右,虽说募捐规模很有限,但的确为大家能参与罗利国际节推广中国文化走了“后门”。同时,华人的参政意识也在逐渐发展,期间Joe Zhou积极组织华人参与美国人口统计,陈曦、杨堃一批中青年组织大家抗议ABC主播有损华人的言行,NAAAP组织白宫亚裔协会与北卡华人的互动,NCCBA组织过很多中美话题探讨的活动,也邀请联邦议员来与华人互动交流。北卡中国中心的成立和推动,把北卡的对华交流推到了一个高潮,后来北卡州立大学的谢立安教授成立了卡罗莱纳—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促进湖南和北卡州的交流合作。10年前,北卡的州长不理会中国,把来北卡寻求合作的中国代表团拒之门外。现在,经过大家参政循序渐进的努力,中国成为北卡的主要合作伙伴。2008年上任的女州长普度在任4年期间,就两次访问中国,接待来自中国的大小型代表团无数,其中有中国国家组织的,有来自省市企业的,北卡还和中国建立了5个友好城市。2013年美国南北卡华人总商会(CCCC)孕育成立,杨华东、李建明、李闵、苏中等一批有胆有识的成功企业家站出来,他们积极为北卡州长、副州长募捐,为州议员募捐,为市议员募捐,募捐数量是几万到十几万,并成功为华人在市里、州里争取到一些席位。2013年《侨报周末》南北卡版落地,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报道,大大促进了北卡州和中国的商贸交流和文化交流,把北卡华人参政议政的局面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最近,共和党州长麦柯瑞派大型商务和农业代表团去中国访问,湖南省书记率团来北卡访问,北卡和中国的各项交流将会好戏连台,硕果频出。
求同存异 团结华人一起发声
我们通过微信平台、报纸媒体与华人社区广泛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虽说关心的人是少数,但所有参与的人都热情高涨,很多时候争执热烈,很难有统一意见。仔细分析,可以将社区的大部分华人概括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持中国护照(或者说短期居住),他们里外都仍然是中国人,爱国、爱中国,维护中国利益,关心中美关系,尽管身在美国远离中国,但更看重中国的消息和动态,更关心中国那里发生了什么,爱吃中国菜,爱说中国话,更有一颗中国心。
第二种人,有持中国护照美国绿卡的,也有为了身份和工作换了美国护照的,他们比较温和,既看重中国的利益,也看重美国的利益,主张中美双方多合作多理解、合作共赢的原则,这些人没有明确的政治态度,一边是自己的居住国,一边是自己的祖籍国,希望两边都好。想参政,又抱有中国思维放不开,这样的人占绝大多数 。
第三种人,加入了美国籍,从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彻底西化了,完全接受了美国的观念,认为自己是纯金十足的美国人,和别的美国人没有两样,所以要以美国的利益为重,中国的利益与自己无关,也不主张在美国社会争取华人的利益,认为这是是搞特殊,华人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平等的。这些人很多都是在美国混得自我感觉不错,其中部分人也许并没有见到美国的黑暗部分,对美国的愿景很是乐观,加上自己在中国有些坎坷或者不是很自豪的经历,所以对美国很感恩。他们是参政的主力军,标榜要为美国效力。
上面的第一和第三种人是比较极端的,他们的立场绝然不同,在一起讨论问题时观点极为对立 。至于是支持共和党,还是支持民主党,又是一个可以引起北卡华人大战的问题, 目前华人还处在一个看个人结交圈子的状态。譬如一位企业家受到了民主党的邀请和督促,就热情高涨地支持民主党,但是问起为什么支持民主党,他的回答是“我还真的不知道”。商会的募捐也主要是针对共和党个人的朋友圈子,以争取华人的商业权益为主。符江秀参与共和党很积极,但是她说她不一定赞成共和党的所有作为,至于是否要代表华人的利益,还不是很明朗,一切还都刚刚开始。
我们社区的华文媒体,首先要鼓励大家求同存异,能团结发声。华人参政意识的觉醒是最宝贵的,身在美国,先把美国的事情和生活处理好是当务之急。华人在政治舞台上角色的建立,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