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步:少数族群传媒视野下华文新媒体社区化发展
作者:彭伟步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当前以电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华人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相比较居垄断地位的华文报纸,网络和手机使用方便,信息丰富,功能完善,日益取代华文报纸,成为华人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与渠道,呈现出少数族群传媒传播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一、华文新媒体社区化具有厚实基础
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已达到6000万,他们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和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华人社区和购买能力,其文化教育水平,人均消费能力都非常高。海外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健全的信用体系,高度的电脑普及率,方便的线上支付手段,发达的配送体系,社会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此外,海外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发达而健全的银行金融系统,这为海外华文网站建设综合性的网站提供了外在条件。大量大陆新移民定居海外,为海外华文传媒提供了新的受众群。他们教育水平高,又以年轻人居多,思想比较活跃,这样大陆新移民能够以比较宽容的思想接受外来事物,特别是对网络信息非常关注,而且养成了从网络接收各种信息的习惯,求学经商的目的十分明确,对国内实时信息和商业信息非常渴求。
华人社区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华人对新媒体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一大批有新闻工作经验的大陆新移民在海外创办了不少华文新媒体,使海外华文媒体进入了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新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留学生和新移民开始办报,并逐步出现电子刊物,尤其是华文电子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华文报刊的更新换代。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解决了新移民各种生活上的问题。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和世界工厂,各国的主流社会也希望及时了解中国大陆的政经情况,海外华文网站不可避免的成为海外和中国交流的窗口和纽带,这也使海外华文网站创造了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此外,一些国家为帮助新移民顺利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实行文化多元主义政策,对少数族群传媒提供各种经费资助,或为其提供各种方便,也使华文新媒体能够在一个相对合法化和宽松的环境中运营和发展。
二、华文新媒体社区化发展现状
当前海外华文新媒体数量的增加呈井喷态势,然而,并不是所有针对华人传播的新媒体都能获得传播客体的关注与青睐,一些缺乏特色、服务不够完善的网站就无法赢得网民的信赖,而一些专注于社区服务的网站则获得网民的青睐,不断培养发展,逐渐取代传统华文传媒,特别是华文报纸在其冲击显得步履蹒跚。华文新媒体在收集和整合信息,人才年轻化等方面拥有许多优势,它们更善于为新移民提供社区化的服务,从而拉走了许多原本属于传统华文媒体的广告。
海外华文新媒体由于采用社区化的服务模式,为华人特别是新移民提供了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在信息服务方面不断下功夫,内容整合更加符合年轻一代华人的阅读心理,因此成为越来越受华人欢迎的媒体。华文网站投资小,容易生存,又能为海外华人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华文网站数量得以不断增加,从而在世界各国均出现了以主打社区化服务的华文网站,其中尤以北美和欧洲最为明显,对传统华文媒体构成了强烈冲击。在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华文网站数量超过百家,涌现出枫华园、万维读者、加拿大华人信息港、多伦多在线、温哥华华人网等影响力大较强的网站,华文聊天网和论坛更是数不胜数。而在美国,华文网站的数量则高达500家,出现留学园等影响力较大的网站,在欧洲,由留学生创办的华文网站也成为留学生和华人新移民的重要信息来源。
华文新媒体更注重构建华人的精神家园,在社区服务方面狠下功夫,为华人特别是新移民提供了一站式、集群式的服务,解答华人的各种问题,甚至帮助新移民解决生活与工作问题,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主流媒体和华文传统媒体的生活与工作虚拟新社区,成为华人常态化的社区交流空间。
三、华文新媒体满足移民的信息要求与情感寄托
英国著名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认为,媒介为个人提供大量而充足的信息,了解周围环境、社会和世界上有关的事件和情况,从中寻求做出个人决定的可供选择的建议。从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来说,个人通过大众传播传媒了解自我,获得行为模式,使个人的价值观得到巩固和加强,并认同其他的价值观。个人可以通过大众传播获悉需要联系或参与的社会活动的信息,某些信息还能提供交谈的材料。大众传媒还可以作为现实生活的替代物,代替社会实践,或直接由受传者参加大众传媒举办的各种活动。同时,个人通过大众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可产生安全感或社会的秩序感,从而消除因生活紧张忙碌而出现的紧迫感和基于某种社会心理造成的离异感,有助于个人的社会角色的实现。这些理论均能够解释海外华人移居到异国,何以首先依赖母语传媒的现象。
在心理上,新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曾经熟悉的文化环境和虚拟的生活环境使之能够落脚,找到精神的慰籍,所以这种与主流社会的陌生感实际上是由于新的社会环境导致的文化认同的缺失,产生了与主流社会的“社会距离”。由于文化上的隔离等原因,导致很多移民陷入了“边缘人”的尴尬境地,在面对或融入主流社会时,新移民产生紧张感、失落感、自卑感等。而华文新媒体的存在,为减少社会距离,缓解边缘人的心理紧张状态提供了缓冲地带,稀释了新移民的紧张心理,对缓解新移民的思乡情绪,淡化边缘人的色彩,加速融入主流社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文化层面上,华文新媒体为其打造了一个精神家园,使华人在其中能得到文化的慰籍,在精神方面的舒适感,华人移民定居海外时,发现自己处于文化转型的阵痛,需要一个适合的媒体帮助自己了解当地的文化、政治、经济与法律,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被锁定在华人狭隘的社交圈子里,因此需要一些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由于语言文化隔阂所带来的困难,尽快适应新家园的生活,而主流社会又缺少这类渠道,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就为华文新媒体横天出世而创造了机会。移民刚到一个新的国度,人生地不熟,首先要依靠耳熟能详的传媒为自己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延缓文化适应与转型的阵痛,保留自己对族群文化的印记,这是一种基于自身安全的心理需求。作为少数族群传媒,华文新媒体一旦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就能受到当地华人的关注与支持。这些海外华文新媒体为海外华人创造一种全新、体验式的媒体接触环境,并对其族群和文化认同心理产生了吸引力,从而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为移民提供了一个文化缓冲地带与情感寄托环境,构建了想象共同体。它们向华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精神家园,使他们在异于主流社会文化的环境中能够获得暂时的心灵的宁静,在陌生的土地上尽快开始新生活,进而立足生根。
华文新媒体还因为特殊的族群经济而发挥其他传统华文传媒和主流媒体所不具备的商业功能,华人也更倾向于在在华文新媒体寻找相关信息。比如说,华文新媒体,特别是华文网络刊登了大量华人餐旅业、运输业、超市百货、留学、招聘等广告,小到周六日超市的商品打折,大到购房购车,华文新媒体均为华人提供了一篮子、集群式的生活信息,而由于华人企业的本土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以及华人稳定和强大的购买力,也吸引了许多当地公司企业在新媒体刊登广告。这样,华人就很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华文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得到了财政支持。它们注重和加强媒体对社区的服务性,为华人提供了应景式和体验式的信息服务,实现各种法律咨询和社区互助,并亲自介入到这方面的社区服务中去,从而成为华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好帮手。它们以一种无缝对接的服务形式,以垂直和小众化传播定位媒体的发展方向,实现媒体的服务和传播的精准发力,使新媒体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均非常明确,吸引了当地华商甚至主流社会商家的关注,为自己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广告环境。 这些社区化的华文网站传播的都是华人身边的事情,成为华人表达诉求和反映心声,甚至传达个人情感的社区平台。
四、华文新媒体社区化服务的建议
少数族群传媒能够重构少数族群与当地主流社会的社会关系,并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少数族群传媒面向少数族群服务,但是由于其承担了族群与文化认同想象共同体构建的功能,因此其虽然处于社会的边缘,但是却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传播话语体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需要少数族群传媒既要善于报道各种社会公共议题,也要冷静地引导少数族群的舆论,防止少数族群传媒民粹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一方面要满足少数族群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为其争取更多的公共化空间的权利,但同时注意避免引发华人与主流社会的矛盾与对峙。就以华文新媒体来说,其要加强社区服务的针对性,也要善于应用少数族群传媒特殊的话语权,为华人的生存与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以理性的方式表态华人的利益诉求。
1、强化社区服务的针对性
海外华人移民到一个全新国度,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上,为了生存和寻求发展机会,华人很自然地希望尽可能地了解当地国的法律制度、当地政府的各种政策和当地主流社会的信息。海外华文新媒体在这一方面充分显示其优势。比如说,东欧是中国人进军欧洲的桥头堡,但是对于东欧以致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和人文景观都相当不熟悉,许多华文新媒体就要在这一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由于各国移民的情况不同,华文报纸面对的对象也不同,因此报道方针也不同,内容也有所侧重,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不论华文新媒体针对的是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它们都会为华人提供当地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和主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一方面使华人对主流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华文新媒体在为华人服务的同时,建立起华人族群对华文新媒体的依赖感,从而形成威信,增强公信力。
2、华文媒体要整合资源,实现传播全球化
海外华文新媒体不仅要加强针对性,实现社区化服务,而且还要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联动,实现传播全球化、网络化。华人对传统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失去对传统媒体的兴趣。只不过,他们更习惯于从华文网站和手机去寻找信息,更快捷地浏览新闻。传统华文媒体为华人提供最贴近的新闻,让受众读到最实用的新闻,显现了其亲和力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但其本身很少生产新闻,更多依赖传统华文传媒的内容产业。由此可见,传统华文传媒的内容注意力并没有流失,而是传播渠道变化了。这说明华文新媒体光靠自身的内容生产,无法满足华人的信息需求,必须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内容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华文新媒体的社区化经验,以及其成功的信息传播方式,推动了传统华文传媒的转型,迫使其从传统的传播运营理念尽快形成媒体经营管理的新思维,把内容有效地推送出去,实现海外华文传统媒体的新飞跃,拓展生存新空间。
在新媒体的压力面前,一些华文传媒在转型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美国的《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加拿大的《明报》、《星岛日报》等,除了发行纸质报纸外,还建立了官方网站,网上不仅有纸媒信息,还有华语电台等。目前,有80%以上的海外华文传媒建立了官方网站,把信息挂上网,建立官方在线资讯,开设官方微博平台、微信公共账号等,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融合报道,贴近年轻一代的读者,如意大利《欧洲华人报》在保留以往媒体形态的同时,建立从平面到网络、从资讯到观点的全媒体产业链条,形成对受众的立体覆盖。美国美南新闻电视报业集团采用内容、渠道、服务多位一体的操作模式,在日渐萎缩的传统受众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欧洲时报》努力发展多份子报,形成了拥有华文日报、周报、多媒体网站、视频节目、法文书籍出版社、旅行社、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实现传统媒体多元化、国家覆盖广泛化和传播语种多样化。
海外华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媒体融合,才能真正发挥为华人服务的功能,才能在日益碎片化的社会公共空间中争取华人的话语权,也才能为已赢得更大的生存环境。
3、利用少数族群传媒的特殊话语权表达利益诉求
海外华文传媒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1000多家。当前,有些国家的华文媒体,适时扩大网络版图,在主流社会上拥有愈来愈强的舆论影响力,如在马来西亚,华文报纸虽然面向华人,但却成为主流社会不敢忽视的信息载体,其影响力不亚于马来文和英文报纸。星洲媒体集团与马来西亚电讯合作,不仅通过手机传递新闻,而且在手机开播星洲媒体视频新闻等,进行全媒体、全时空地进行信息传播。
海外华人网民、华文网站数量迅速增加,功能不断完善,使得华文传播更加快捷和自由,大大拓展了华文媒体的发展空间,促成了一个全球性华文传播网络,在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产生了重要作用。然而,华文媒体的社区化服务有时陷于误区,即把社区新闻等同于民生新闻,简单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局限于就事论事,内容缺乏深度和引导力,这样就无法增强影响力。社区新闻的平民化视角、通俗化语言,是吸引华人的重要手段,但是一定要有品位,要充分利用少数族群传媒特殊的话语体系,构建少数族群传媒无法替代的传播环境,从而在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使少数族群的话语与声音不至于缺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华文新媒体,还是致力于转型的传统华文传媒,均要在社区化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少数族群传播的话语空间,要利用传播全球化的契机,在关系到华人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中实现对主流社会的反向穿透,拓展华文传媒的政治话语空间,要学会站在少数族群分享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角度,利用和制造社会公共议题,替华人表态诉求,增强华人对华文传媒的依赖度,从而提升华文传媒的影响力。
总而言之,从今天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朝数字产业发展,向新媒体方向转型已经成为传媒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华文新媒体的出现,帮助海外华文传媒业重组,推动媒体改革,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成一个立体、多层次、跨媒体和全球化的传播网络。抓住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媒体传播领域,并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在业务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受众提供新的信息分享网络,为其提供社区化的服务,并加强构建少数族群的话语传播体系,将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业的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