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慧争:我的人生梦和中国梦好比藤缠树树缠藤

2015年08月19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作者:沈慧争  印尼《千岛日报》资深记者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定于2015年8月下旬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这是世界华文传媒互相交流、互相联谊大团结的盛会。它为世界各地华文媒体提供了弘扬、交流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大平台,也为全球华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支持中国、表达海外赤子对祖籍国的无限热爱,愿为祖籍国奉献一切的好机会。

  我作为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记者,以84岁的年龄有幸代表《千岛日报》受邀参加这个盛会,感到非常荣幸,是《千岛日报》对我最大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实现了我最大最高境界的人生梦。

  这个梦围绕着中国梦在脑际中回旋,就像一棵大树被长藤缠绕着,思想的长藤紧紧缠绕着大树永远不分离。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大最美妙、多姿多彩的梦想,能在仅存不多的岁月里实现这个梦想,死也瞑目了。

  我从小就有好多梦想。我生长在贫穷家庭,父亲早逝,遗下母亲和7个幼小儿女,我是老大,从小就在贫苦地度着艰难的岁月。我家住在印尼一个很偏僻只有几百华人的小镇“彬路”(Nanga-Pinoh),就在这个偏僻乡村的华侨小学念完小学,我常常梦想能有机会到大城市里受教育。果然,在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1947年,我只有13岁,经营小生意的三叔父沈珍传来到我们居住的地方,看到我家这么寒酸,看到我父母生活潦倒,孩子多,过着穷日子,于是提出拟把我带出到大城市生活,跟他在首都雅加达住在一起,培养我成人。我喜出望外,跳雀万分。父母无二话,因此我就跟着叔父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梦想。

  我在雅加达“中华中学”上中学,受到进步良好的教育,思想开始深入到中国的形象,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好好学习,好好做人。恩师张国基对我爱护有加,经常鼓励我上进。我开始接触到新生事物,接触到爱国进步思想,因此我的脑子里渐渐有了另一个梦想,想当一名教师或者写作者。

  三年初中学习生活没有白费,初中三年我学会写文章,15岁就当了一名义务夜校的华文教师。学生都是失学或打工的年轻人,他们岁数都比我大,但我很幸运能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白天打工,晚上上夜校学习知识。与此同时,我的习作经常在报上发表,老师同学都推崇和鼓励我,称我是“小作家”。这样,就逐渐地实现了我的第二个梦想。

  1950年,我刚踏上高中的阶梯,生活又有了变化。那时我半工半读,上午上学,下午到《生活报》打工,做一个校对员。我计划念完高中后就回中国深造,计划在中国念完大学后,继续当教师并努力写作,梦想成为一位“作家”。但是,这个梦想终于破灭。

  有一天,我接到巨港中学校长赖增创老师的信,聘请我到巨港教书。那时我才18岁,口尚乳臭,怎能担当这个责任呢?我向我的恩师张国基请教,是否放弃念完高中而去教书?张老师斩钉截铁地鼓励我说:“不必犹豫!去实现你当老师的梦想!因为,当前华校正缺乏师资,你有资格当好老师!当教师很光荣,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张老师的谆谆教导,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子里。

  于是,我就带着小布袋当作皮箱,在市场买了两件衣裳,单身匹马地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巨港,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我也预料不到,我的教学会受到师生的欢迎,教书生涯很快就成了我的理想职业。我在巨港教书,一呆就呆了13年,由小学、初小到高小,又由小学到初中,再由初中升到高中。后来,我又迁居楠榜,在“华联中小学”当中学教师。三年后,就到回我求知的母校诞生地——雅加达,在“巴城中学”当了一年的中学教师。1965年,我被调到雅加达南区的“醒民学校”任中学教师,直至学校被印尼政府封闭,这样,我从事教育,前后摸索共计17年,算是圆了第三个梦想。

  我深深细想,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竟敢去教高中的文史地,也真是吃了老虎胆,竟然敢挑起这个重担。我自己也觉得不自量力,但是学校领导肯定了我的能力,鼓励我一定能胜任愉快。就这样滥竽充数,但我很努力,寻找教学资料,认真备课。我总不负众望,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学生们的敬爱和尊敬。我得到温暖和鼓励,又跨过了一个门槛。

  在教学的同时,我也努力写作,并参加了厦门大学文学系的函授学校,文学基础也有了进步。印尼各华文报都喜欢我的文章,我写散文、诗歌,写小说,写杂文,慢慢地我成了小有名气的小作家。1966年,印尼全国华文学校被当时的右派政府勒令停办,我失业了,再也无法上课,文章也“无用武之地”,华文报纸和所有的华校、社团全被封闭,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和危险。虽然偷偷摸摸还可以当家庭教师糊口,但是生活可煎熬人哪!眼看就要变成现实的梦,又破灭了!

  在艰苦难熬的日子里,我没有放弃写作,继续将文稿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华文报刊,如愿以偿地被采用。这时,我得到前辈们的指导和鼓励,更加自信地努力写作。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很幸运在文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主要的是我的粉丝越来越多。每当我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就有不少粉丝打电话向我祝贺。有时为了不同观点,我也受到批评甚至谩骂的电话。我不灰心,把批评或谩骂当作鞭策,努力纠正错误,朝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1998年5月,雅加达发生排华动乱,被称为“五月暴乱”。我以“啄木鸟”的笔名写了一篇报告文学《火烧雅加达》,马上得到好评,在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一整版的版位醒目刊登,轰动一时。这时,“啄木鸟”开始引人注意,我写作的劲头更大了。

  “五月暴乱”引发了民众的抗议,很快,苏哈托暴力政权终于被推翻。印度尼西亚开始变天,民主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接着,民主改革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印尼华人的地位开始受到松绑,华文补习班开始萌芽,华文报纸也开始出现,华人社团也开始逐渐复苏。一片大好形势鼓舞着所有的华族,华族解放了,我觉得这是大展拳脚的时机。因此,我的热爱文化的思维又开始蠢动,我又有了新的梦想。

  在迎接新的太阳的阳光里,我参加了泗水《千岛日报》写作者的队伍,成了一位通讯员。一晃就过了15年,是《千岛日报》锻炼了我,鼓励我进步。我的记者生涯开始有了定位,除了写报道,也写杂文评论。为了鼓励我进步,报社曾两次派我赴北京参加“两会”采访。中国有重大事件或节日,都会邀请记者参加,我很幸运,多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又到各地区考察参观。期间,我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筹备的报道,受邀请参加上海“世博会”的筹备报道,过了一年又参加广州亚洲运动会筹备会议的报道。我有机会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2009年10月我被邀请登上天安门检阅台,观看了庆祝国庆60周年大游行,多次参加北京市政府国庆招待会,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到北京地区进行考察,游览了北京许多名胜古迹。这些活动少不了要写许多报道在报上发表,得到了好评。朋友们见到我就问我何时再去中国?羡慕我“走遍中国”!其实这是太夸张。中国那么大,我哪里能走得完?我觉得,我的第三个美梦又实现了。

  三年前,当我80岁那一年,我向《千岛日报》领导写《辞职报告》,领导考虑到我年事已高,同意我的辞职。那时我声明,我不会离开《千岛日报》,有机会还会为《千岛日报》写东西。就这样,我“退而不休”,还继续为《千岛日报》写报道。今年,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贵阳举行,《千岛日报》又派我参加盛会。我乐得睡不好觉!

  就这样,我又有了和世界各华文媒体前辈讨教的机会,又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会见许多老朋友。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论坛》,我会学到许多知识来提高我的思想和写作水平。我会尽我有生之年,只要脑子还灵活,不痴呆,我就会用我的十个手指,在电脑的键盘上,来打出最美最有说服力、最引人注目的好文章来。这是我第四个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举行,刚巧是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时候,我们要利用这个良好的时机,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铺路,利用我们手中的笔和我们睿智的脑袋,勾画出“一带一路”光辉的蓝图,为“一带一路”铺平前进的道路。

  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壮大,我们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大力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大力宣传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中国爱好和平但不怕战争的决心!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宣扬中国辉煌的五千年文明,继续发挥我们的力量,利用我们特殊的地位,为中国与当地政府和人民架起一座友好桥梁,共同建设美好的花园,让美丽又芬芳的鲜花绽放,开遍全世界!

【编辑:谢萍】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