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数读习近平中东行 从推进“一带一路”到五大合作

2016年01月25日 10:19 来源:未来网 参与互动 

  数读习近平中东行 从推进“一带一路”到五大合作

  虽然现在正是严冬季节,习式外交的“开年大戏”却让中东早早迎来了春天。

  1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伊朗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中东三国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习式外交春来早。按照惯例,中国领导人通常是在春节长假和国内“两会”结束后才开始出访的。十八大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是2013年的3月下旬;习主席去年的首次出访则是4月下旬。

  在2016年的新年贺词中,习主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仅仅过了不到20天时间,习近平就开启了中东三国行之旅,可见这个地区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丝路传情,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落实之年,中东三国正处在“一带一路”的交汇地和关键节点上,中国梦与中东三国梦的融合,是打开中国梦与中东梦、与世界梦相融合的重要的“筑梦空间”。

  在抵达三个国家访问之前,习近平分别用“四好伙伴”(战略伙伴、互惠伙伴、合作伙伴、友好伙伴)、“真朋友、好兄弟”和“久远,方值得留恋”形容中国与沙特、埃及、伊朗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与三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都是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延伸下来的。驼铃相闻,舟楫相望。沿着绵延万千公里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文明远行并拥抱,中阿人民远行并交好。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上千年的传统友谊延续下来,三个国家与中国自然成了有血缘之亲的真朋友、真伙伴、真兄弟。

  “数”说成果,从推进“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到五大领域交往合作。

  1本纲要:中国与埃及发表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双方重申应相互支持两国核心利益,照顾彼此特殊关切。

  2个提升:中国与沙特、伊朗提升为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发表联合声明。

  3份谅解备忘录:中国与沙特、埃及、伊朗分别签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5大领域:1月13日,中国对外发布首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清晰定位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全面规划了政治、经贸、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和平与安全五大领域交往与合作。习主席此次出访,让文件变成了行动落实。

  5年计划:中国的“十三五”与沙特开始实施的新的五年计划和伊朗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世界瞩目,开年中东三国行,是中国大国政治的前奏。

  对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开年首访,外媒高度关注,世界把眼光转向了中东。德国《斯图加特新闻报》21日评论认为,从沙特到埃及,再到伊朗,这是中国大国政治的前奏。俄新社的报道指出,中国是中东事务的积极参与方之一。中东的局势紧张,相对于选择在国际冲突中的阵营,中国更希望实现的是经济合作。现在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路透社则对中国在中东地区不选边站的态度给予了肯定。而在习主席出访的三个国家,埃及《金字塔报》19日刊登习主席署名文章《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后,第二天推出了20页的专版报道,以“命运共同体:习主席的访问将连接中国梦和阿拉伯梦”为主题,全面回顾中埃关系以及两国高层交往。习近平结束对沙特的国事访问后,沙特《利雅得报》评论员发表文章盛赞“沙特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

  互利共赢,中阿同奏丝路新章。

  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两千年前走来,从远古走到现代;中阿友谊的友好基因从古丝绸之路流淌,一直传承到“一带一路”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逢其时。“一带一路”为中东及沿线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中沙、中埃、中伊、中阿在“一带一路”取得的互利共赢,体现了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胸怀和视野。我们相信,这友好基因还会一直延续、传承下去,“一带一路”一定会给中阿及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互利共赢的大利,共同奏响新丝路上的最美乐章。

  (未来网评论员 宾语)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