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加速吸纳海内外人才 聚集海归2600人——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留学生活

西安高新区加速吸纳海内外人才 聚集海归2600人

2010年09月06日 10:26 来源:陕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时期,西安高新区全力搭建平台,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开拓人才引进渠道,营造人才创业氛围,用人才高地打造价值高地。

  高新区现已有9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5名海外留学创业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正在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大步迈进。

   外吸内引 人才交流国际化

  “没来西安,就不知道西安的价值。”入选首批“千人计划”的西安能讯微电子公司总裁张乃千说。从美国硅谷回到西安高新区创业的几年里,他充分体会到了园区对人才的重视。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不断出台人才政策,增强吸引人才力度,设立了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出台了多个政策,对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返还及人才寻访费等方面优惠,对为当地作出重大经济贡献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高级研发人员最高奖励100万元,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在高新区所属学校优先安排等等。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西安市正在创建国际化大都市,人才的国际交流已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新区作为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前沿,人才的国际化交流已先行。

  为了招募到符合园区发展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西高新不仅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更远赴美国硅谷、日本新宿举办高端人才洽谈会,宣传高新区工作和创业环境。

  西安高新区人才中心负责人说:“随着园区重点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大型跨国企业的增多,高端人才已成为高科技企业争夺的重点。组织企业到硅谷招聘高端人才,就是要真正实现全球配置人才资源。”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聚集留学回国人员2600人,创办企业580多家。

  频出新招 解决大学生就业

  在全国大城市中,西安所拥有的大专院校数量位居前列。对于西安高新区来说,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2009年9月,西安高新区人才中心组织人员对区内8家通信企业、10家装备制造企业、6家创意动漫企业、5家生物医药企业和5家IT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园区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其后,就有中兴通讯、神州数码等20家企业成为高新区新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与此同时,高新区人才中心走进交大、西电、西工大等20余所高校,与高校就业办对接。仅2009年,就吸纳了300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

  为了促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西安高新区采取“系统化服务”方式,在每年9月新生入学时,组织人力资源专家和园区用人单位人事主管深入校园,举办就业指导报告会和企业用人导向说明会。

   贴心服务 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引进了人才,还要留住人才。西安高新区为了让人才扎下根,通过多种措施完善环境,为人才提供贴心服务。

  在高新区留创园,创业者多是从事技术研发的科技人才,他们一般掌握着很好的技术,但往往缺乏经济、法律、管理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西安高新区留创园根据这些海归企业发展的特点与要求,建立了专家服务体系,实行了“创业导师”的企业培育模式,聘请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及成功企业家组成专家支持体系,定期为他们提供系统的管理咨询与培训,使一批海归由企业管理的外行变为内行,并成为科技型企业家。

  同时,高新区围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断完善园区综合环境,健全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园区的生活品质和人才的幸福指数。目前,高新区已在通信、光伏、LED、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聚集了500多名外籍人才和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

  面向全球 筑造西部人才高地

  前不久,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首批20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西安高新区成为全国5个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西安高新区地处内陆地区,经过19年能够发展成为全国领先、中西部最大的高新区,最根本的原因是聚集了一大批人才。西安高新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更是需要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这一战略资源。

  2010年的西安高新区将按照“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人才聚集地”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优化人才环境,进一步加大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激励力度,有效促进园区持续、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新引进100名国际一流的产业领军人才和1500名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高层次留学人员,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高地。(秦峰 沈海 马东方)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