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近日一些在澳中国留学毕业生试图通过一家求职中介找工作时被要求”先交押金后面试“,这些留学生在交过押金面试不成后试图取回押金,却发现中介已经人去楼空。
找工中介一夜间人间蒸发
或逾百学生押金被卷 受害人欲集体投诉
小覃是刚毕业的留学生,向一家澳洲求职中介交了500多块找工作。辗转折腾面试了几间公司后,小覃对中介渐渐失去了信心。当她想根据协议拿回押金时,却赫然发现这家中介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人间蒸发”了。
像她一样的受害人还有很多,小罗、小宋、小黎、小李……他们陆续都与本报取得了联系,他们的矛头都集中指向沙瑟街太平洋贸易大厦的一个房间(B公司)。据他们认为,被骗人数或许有上百人之多。
“不交钱拿不到雇主资料”
小覃今年5月找到这家中介,看到“只有很小的一间办公室,陈设简单”时,“当时就觉得不太靠谱”。不过,一位名叫S的职员自称公司经营已经很多年,有数百名注册会员,“如果不能帮他们找到工作,还不整天来闹啊?”听S这么一说,小覃想想也在理,再加上“S一身职业装,形象好,口才也不错,我就信了,当场交了66块钱会员费。”没多久,以提供面试机会为名,S要求小覃再交500块钱。“押金?服务费?”小覃至今仍不知具体名目。“不交就拿不到雇主资料,况且他们说面试不成功可以退还,我当然只有交啦,至少多个机会。”
记者采访众多受害人后发现,他们普遍心存戒心,但又抱有侥幸心理,在找工无门心情急迫的前提下,用“至少多个机会”来安慰自己。几乎所有人都按中介要求“先交钱,后面试”,缴费金额从500元至800元不等。小李也许是唯一的例外。“我觉得不放心,谎称自己身上没钱,跟另一个付过费的女孩一起去面试”。不过,面试感觉良好的小李担心最终错失工作机会,面试结束后便匆匆赶回中介办公室,“补交”了500块钱。当然,这笔钱最终也打了水漂。
“我怀疑雇主中介联合骗人”
从5月到7月,在小覃的不断致电要求下,她终于拿到3个面试机会。“第一个是Photoshop图形处理,回家上网一查地址,竟然远在Wentworthfield”。这对住在内西区且自己没车的小覃而言,每日搭巴士和步行往返近两小时路程显然困难重重;第二个工作在一间“车行”,“我以为是卖车行,没想是修车行,全公司就我一个女的,还要倒乘巴士”,小覃不得已又放弃;“第三家公司其实还不错,新加坡饰品公司招客服”。得知小覃是中介推荐,且交了500元介绍费时,招聘人员显得颇为吃惊。小覃说,“我当时就感觉这里面怪怪的,有猫腻,哪有用人单位不了解自己中介的?现在想想,也许他们之前根本就互不相识”。偶然也好,必然也罢,这次面试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值得留意的是,这些受害者在各自讲述被骗经历时,发现有几家由这间中介推荐的公司存在长期重复“招聘”的现象。小覃和小黎都去过市中心一家华人律师行应聘,小黎、小罗和小李也都在唐人街某家较为知名的会计师楼面试过,而小宋所提到的一家位于好市围的会计师楼,也都是不少人竞争“上岗”的对象。不过,这些公司“招聘”的时间,却持续长达数周乃至数月之久。小宋告诉记者,“我怀疑这些公司和这家中介合伙骗人,以招聘为名收取介绍费,公司也可以从中拿提成”。这个说法现阶段自然无法核实,除小李在上述会计师楼“试工”一周,拿到仅286元菲薄收入外,这群刚毕业的留学生至今无一人正式应聘成功。小黎也在唐人街那家会计师楼“试工”一周,不仅没有任何薪酬,还“倒贴了50块钱车马费”。小黎愤愤不平地表示,“我自己感觉挺好,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份工作就‘试’没了”。
一夜间人去楼空如泥牛入海
“我每次给中介打电话,要求推荐工作,他们总是一推再推”。实在没信心了,7月份的时候,小覃要求中介退还500元押金,被告知只能在“最后一次面试结束3个月后才可退”,并且要扣除10%。“450就450吧”,小覃不想再多纠结。从10月10日起,小覃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电话不再有人接听。几天后找上楼去,发现大门紧锁,早已人去房空,小覃这才确信自己被骗。
关于这个“3个月”的期限,学生们都认为存在误导嫌疑。“他们最初从来不会明确告诉你从哪天开始计算,我还以为从入会那天开始呢”。小覃一脸无奈地说,也获得其它人纷纷附和。小黎认为,“我觉得他们(中介公司)早就想跑了,用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就是不会退钱”。小宋对此颇有感触,“其实我还真等足了3个月时间,10月份去要过一次。他们跟我说没有现金,要我10月27号再去”。因为没有坚持,小宋与拿回押金的最后机会失之交臂,再去时看到的自然是大门紧闭,“办公室里都搬空了”。小宋的语气里略有自责,“‘没有现金’?这样的借口也行?可惜我当时心软,也不知道面对这样的理由该怎样坚持”。
在记者访问的学生中,小李是时间观念较强的一位。她承认自己对这家中介依赖心很强,“天天给他们打电话,希望有面试机会”。读工程学的她曾于9月27日致电中介公司一位名为C的女职员,对方称有一个自动防盗门相关工作适合她。10月4日她再打去时,换了一个她从未接触过的男职员接电话,告知C已经辞职。聊到早先C推荐的这份工作时,这名男子或许一时说漏了嘴,“公司计算器里没有这个工作”。他告诉小李,称C会在10月15号回公司交接工作。小李当日再打过去,这家公司的办公电话就再也没人接听了。小覃和小李均告诉记者,10月15日应该就是中介“消失”之日。小李也在那天打过电话,有人接听,但电话那头一片沉默,随后挂断。
从那以后,无论是公司座机,还是老板R、两名职员C和S,以及公司的两只公用手机,全部都无法再接通。似乎一夜之间,这群人就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了。
“至少有上百人被骗或更多”
据这群受害人介绍,这家中介“生意很好,估计有很多人被骗”。小覃说,“我在那里看到过很多求职的人,基本上以中国学生为主,也有来自尼泊尔、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人”。小罗支持这一观点,他称,“我每次去,那里至少有2、3个人在求职,还总是陆续有人进来”。据他估计,“他们的会员至少有上百人,或甚至更多”。
这是小覃第一次通过华人中介找工的经历,也极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她说,“我不了解这些骗局,又没有跟当地外国中介打过交道,也就无法比较。不过,我对华人职业中介的信任已经彻底粉碎,再也不会碰了。”她称,尽管自己手头拮据,500块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追讨钱款之外,“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黑中介曝光,避免更多人上当”。
谈及这家中介,小黎气愤不已。她称“一直以为,在澳洲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会比较高,但没想到有人公开行骗。”她苦笑著称自己“很傻”,也不敢将经历告诉父母,以免老人在国内担心。小李也表示,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一定时间内求职找工都会留下心理阴影。
跟其它人不同的是,小罗除了“气愤、失望和无可奈何”以外,他在这家中介的办公室门上留下一张字条,呼吁所有受害人与之联系。“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小罗说。他很清楚,“就算集合所有受害人向公平交易厅投诉,这笔钱也不一定拿得回来。不过,我们不能坐视骗子逍遥法外,再有更多人跌入这个求职‘陷阱’”。他称,正考虑向公平交易厅发起集体投诉,将这家中介的斑斑劣迹上报执法部门。
截至一周前,已有近20人与小罗取得了联系。
采访后记
没错,大家都在谴责中介。但与此同时,或许可以往深里多想想。记者近年来报道太量留学生被骗的案例,找雇主开工作证明被欺负索偿,找职业中介被卷款,找移民中介被骗财骗色。走到哪,哪里都可能有骗子。没有经验,没有PR,他们想躲都躲不过去。
不可否认,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将留学生们推到背水一战的境地,一定程度上化身温床,催生了上述形形色色的骗局。移民政策又收紧了,又有更多骗局在萌生发芽,黑暗里一些人蠢蠢欲动。留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却面临仅有的两个选择:继续被骗,或打道回家。(沈布康)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