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美读研:GPA比标准考试更重要

2011年01月06日 14:1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平时成绩反映了学习能力 许多海外大学录取时认为这比标准化考试成绩更重要

  Y同学想去美国读研究生,可最终这个机会并没有落在他的头上,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弱项,就是GPA(平均成绩)只有2.0左右,美国一般大学的研究生院要求学生拥有2.5以上的GPA,竞争力强一些的研究生院和专业要求3.0以上的GPA,3.5以上的GPA申请名校才更有竞争力,太低的GPA让他与美国大学无缘。

  记者了解到,与Y同学一样因为GPA低而影响留学国家的选择和录取结果的学生大有人在,因为GPA反映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很多时候,甚至比标准化考试更受校方重视。要留学的学生请切记:GPA stays with a student forever(GPA永远与学生同在)。

  GPA比标准考试更重要

  与国内的高考和考研不同,美国的本科和研究生申请虽然也有标准化考试成绩,如GRE、GMAT、SAT,但是在申请美国本科和研究生过程中,提交学校的平均成绩,也就是GPA同样重要。很多学校,因为申请人太多,往往会通过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加权计算得出一个数字,根据数字排名首先进行初步筛选。所以GPA也同样成为了留学申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偷偷改成绩会犯大忌

  有同学认为,国外院校更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而GPA只是参考因素。对此,留学专家表示,这种说法颠倒了两者的重要程度。GPA和语言成绩是学校录取的硬性条件,该成绩甚至直接决定了你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而参加比赛或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让你更有竞争优势。打个比方来说,GPA是必答题,参加的比赛则是附加题。很多人费尽心思提高GPA,甚至不惜冒险偷改成绩(此为大忌,一旦被学校发现,即便你已毕业,学位依旧会被收回),由此可以看出GPA的重要性。所以,你需要在保证了学术成绩的前提下再进行综合能力方面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具竞争力。

  有些学生是在大三、大四才考虑出国深造,而往往大一、大二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拉低了GPA的分数,所以留学专家建议,最好一进大学就要努力学好各门科目,以备不时之需。

  GPA低,对学业影响有多大?

  案例一:转学难

  某国内重点大学大二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又不能转换专业,无心向学,成绩处于60~70分,更有一些科目“挂科”。两年过去,被迫用高中成绩以Freshman(新生)的身份申请美国的大学。

  点评:启德教育资深美国留学顾问严红表示,美国的大学是欢迎学生带着学分转学的,这个学生大可不必以新生的身份重新申请美国的大一,只要在大学期间用功读好基础课程,带着基础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好成绩的学分,不仅能申请转读美国名校,更能节省在美国读书的时间。这个案例中的学生损失了两年的时间,如果继续以现有的状态拿到大学文凭,日后纵有能力考出不错的托福成绩和GRE/GMAT成绩,也难有缘于美国的名校了,因为他的GPA分数很低。

  案例二:报读难

  广东某重点大学学生前来咨询,面对留学顾问问及GPA,学生振振有词地说:“到美国读书两年要花五六十万元,我在大学期间赚够了这笔钱,成绩都是六七十分。我有钱,不怕花申请费,美国前100的学校你们都帮我申请。”

  点评:美国大学评估学生的第一指标是平均成绩(GPA),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这条路上,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案例三:考研难

  在国外读本科的某同学,觉得读个本科学历出来工作就足够了,大学里吃喝玩乐混混着过。大学毕业回国工作四年,被提拔到中层管理的位置,决定去美国读MBA,虽然考出了非常优秀的托福和GMAT成绩,但选择学校时却傻眼了,GPA这项不佳的指标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学校是申请了,但没出结果之前,GPA这项指标一直在折磨着他,对于曾经的过往,他后悔不已。

  点评:大学毕业几年后要去美国读研,仍需提交大学的成绩单。顶级MBA项目GPA录取的平均值在3.2左右,高值高达3.8、3.9。除非你有独特的职场经历和对社会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否则难入录取委员会的法眼。

  GPA:

  学生平时成绩点数

  美国大学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采取GPA计算方法,即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成绩点数)。举个例子:如果一学期修了4门课,微积分4学分(成绩是A即4点);英文3学分(成绩4点)、历史3学分(成绩2点)、物理3学分(成绩3点),GPA是4×4+3×4+3×2+3×3=43,除以总学分13=3.31。此学生的GPA等于是比B略好。(李琼)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