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举行的海外人才择业双选会显示,虽然在国外“镀过金”,但海归的求职路并不平坦。
2008年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的施晨曦到现在已经换过4份工作,年前准备再找合适机会跳槽。“我的留学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快40万,按照现在的工资,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赚回来。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建材贸易公司做会计,和国际贸易专业基本不沾边,月薪1800元,和国内高校毕业生薪水相差无几。”施晨曦虽然面对海归“金色招牌”褪色很无奈,但她并不后悔找了份看起来起点并不高的工作,“现在想想自己很幸运了,工资低可以慢慢涨,工作也可以换,但最怕是毕业后回国求职接连碰壁的情况,这种失败感会消磨人的锐气。目前月薪已经有了3000多元,在市场上求职的底气稍微足了点。”而这种自信不是来自国外教育背景,而是两年的工作经历。
南京一家环保生物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十几年前,出国留学被看作是“顶尖人才”出去学习高端知识和技术,海归回国工作自然金贵。而现在留学已经很普遍,年轻人出国有的就是接受普通的大学教育,比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强的就是外语熟练程度。从专业技能知识上看,并不一定比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生过硬。求职者合格与否,和在哪里读书关系不大。此外,企业现在对小“海归”不像以前那么热衷,怕他们对薪水期望值比较高,如果企业无法满足,即使招进来了也难留得住。
一方面是海归找工作不再顺风顺水;另一方面,省内各地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原因何在?
目前海归中,数目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商科专业留学生。而国内紧缺人才却不集中在商科,以江苏为例,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所需的是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其中工科人才最缺。一家国家级高新区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找工作的海归不少,也不乏硕士、博士,但是求职意向大多集中在行政、管理、财务等岗位,园区企业最缺的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不多,而政府和企业大力度引进的就是这类科技创新人才。
如何缩小出国所学专业和国内急需人才的差距?省人才中心主任韩志忠建议,不要跟风盲目学商科,想到江苏发展,工科的优势更大。此外,如果只把留学当做镀金,没有真才实学,就业竞争力很可能不如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年轻的留学生毕业后,最好先在海外专业对口的行业工作几年,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一般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吕妍)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