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澳洲留学将有更多利好政策

2011年01月19日 14: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月16日,一场以“留学澳大利亚”为主题的大型官方行前准备会在中国广州嘉鸿华美达广场酒店举行。据悉,这是澳大利亚驻华使领馆教育推广部门首次携手中国政府机构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留学行前说明会,有力整合了双方的信息、政策资源优势。

  会上,澳洲驻华大使馆和澳洲驻广州总领事馆的有关官员坦言,相关政策的变化给中国学生的留学热情带来一定影响,不过澳洲政府依然欢迎中国学生留学澳洲。去年年底澳洲已经公布了相关利好政策,而未来将推出更多利好政策。

  融入澳洲,要与当地同学打成一片

  在此次行前准备会上,澳驻广州总领事馆高级移民官对学生签证最新政策以及赴澳前后的签证须知做了详尽介绍。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则到场讲授留学回国政策及留学人员回国须知事项。而澳中同学联谊会不同年龄段的资深校友也现身说法,披露其留学心路历程,零距离分享成功经验。

  “Don’tbe shy,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与当地同学及国际学生打成一片,是中国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迅速适应留学生活的最有效方法”,澳中同学联谊会代表、新生代澳洲校友周雪霏在她的演讲中向即将赴澳留学的学子传授经验。

  新奥美嘉医疗中心董事总经理、资深澳洲校友游向前博士演讲则提到,留澳8年大大改善了他的英语能力,使他能更好用英语与外国人深入交流沟通、更好向另一个使用英语的世界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和拓展机会。

  利好政策再次推动留澳春天

  对于2011年的澳洲留学市场的走势,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的专家表示,走过2010年震荡的留学之年,岁末年初的澳大利亚留学市场频传利好消息。去年底,澳大利亚公布了《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战略》,其核心内容包括国际学生的福利、消费者保护、国际教育的质量、国际学生教育体验的质量以及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准确信息。

  不仅如此,最近更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是针对中国学生的高等教育签证类别(Subclass 573)风险等级将从2011年4月起从4级下调到3级,这意味着赴澳攻读高等教育课程的担保金将降低三分之一,对存款存期以及经济担保金来源的要求也随之相应放宽。“因而可以预见,赴澳留学的春天已再次到来。”

  澳政府表示欢迎国际学生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商务专员吴珍妮(Jane W alli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去年私立院校倒闭和移民政策收紧等对学生的留澳热情有一些影响,但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洲是因为澳洲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元的文化以及安全的环境等多方面原因,而不仅仅是为了移民。另外,经过各方的努力,澳洲的教育质量正在不断加强,私立院校倒闭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移民方面虽然政策有所收紧,但是留学生移民澳洲的机会仍然很多,譬如雇主提名计划和地区提名计划等。

  吴珍妮还表示,2010年底,澳洲政府已经公布了包括降低中国学生高等教育签证类别的风险等级等在内的一系列放宽政策,未来还将公布更多利好政策。

  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签证处移民领事乔风(Joe Feld)也表示,相关移民政策调整后,留学生的有关数据是有所下降,但两者之间是否有直接因素尚未能得到证明。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移民政策将来也会根据相关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广州高级商务专员唐杰夫(JeffTurner)则透露,澳大利亚政府去年底公布的一份“留澳国际学生全国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国际学生对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体验表示满意,超过85%的学生满意或非常满意他们在初到澳大利亚时得到的帮助。

  唐杰夫表示,澳驻华使领馆乐意向中国学生提供优质的学生支持服务。澳政府也希望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澳大利亚欢迎国际学生,并将在教育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数据2010年中国学生留澳注册人数比增6.9%

  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学生就读各级各类课程的注册人数为16744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9%,占国际学生注册总人数的27.1%,因此中国仍然是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的最大生源国;

  截至2010年11月底中国学生就读各级各类课程的入读人数为89572人,去年同期数字为89108人。

  2009-2010年财政年度,澳大利亚教育服务的出口收入为191亿澳元,比2008-2009年财政年度增长了10.2%,其中对中国的教育服务出口收入约为45亿澳元。(于冬雪 以上数据由澳洲驻广州总领事馆提供。)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