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青海6名优秀高层次海外人才获每人20万元奖励

2011年02月23日 14:31 来源:青海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广泛吸引和集聚人才,大力培养和造就人才,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完成我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三大历史任务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随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用人政策和机制逐步完善,全省上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集聚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大批海外留学人员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先后回国并来到青海,以不同方式报效祖国;一部分海外创业、取得显著业绩的高层次人才也来到青海创业做贡献。为广泛宣传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奋力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吸引和激励更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投身到建设新青海的伟大事业中来,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体虎博士,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博士,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赵海兴博士,玉树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宋仁德博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崔森博士,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王作全博士,授予“优秀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称号,并各奖励个人和团队人民币20万元。

  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发扬扎根高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引领全省各领域人才积极投身到建设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全省广大人才要以受表彰的优秀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加强科技研发,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贯彻实施国家和我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和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突出抓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四个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优秀海外高层次来青人才”事迹简介

  王体虎,男,汉族,1962年3月出生,籍贯江苏滨海县,美籍华人,1995年获美国科罗拉多矿产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硅材料和高效太阳能电池开发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有:《中国首次实现的<磁场下直拉高质量硅单晶>》、《世界最高效P型硅基底非晶体/单晶体复合型太阳电池制备》和《新型西门子氯硅烷法高速沉积多晶硅》等,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12月,引进海外资金创办了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聚集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近百人,2008年末亚洲硅业一期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解决就业岗位600余个,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企业先后被授予“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工业投资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外商投资优秀企业”等称号。公司硅材料与技术研发中心入选2010年度青海省人才“小高地”。本人曾获选百名华人华侨“杰出创业奖”。

  格日力,男,蒙古族,1952年1月出生,籍贯青海德令哈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4月获得日本信州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2001年7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青海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低氧和运动生理研究工作,主持创建了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首个永久性野外高原医学(可可西里)研究站,申请并设立青海首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参与制订了第一部国际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青海标准。提出的高原训练最佳高度、训练方法和筛选优秀运动员等易感指标,其研究成果已被成功应用;启动了“藏羚羊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及其基因资源开发”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曾获得国际高原医学研究特殊贡献奖、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奥委会特别贡献奖和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曾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入选2010年青海度省人才“小高地”。

  赵海兴,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籍贯青海湟中县,2004年获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荷兰特文特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全国运筹学会和组合与图论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网络优化和复杂动态网络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图多项式理论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主持科技部973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青海省人才“小高地”1项。负责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授权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藏文信息中心建设,形成了“网络优化与藏文信息安全和超图结构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团队,培养各类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青海师范大学藏文信息研究中心入选2010年度青海省人才“小高地”。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宋仁德,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籍贯青海门源县,中共党员,2004年获日本国立鹿儿岛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生物生产科学专攻),现任玉树州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从事生态畜牧研究和保护工作,主持完成的“中国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硒营养状态研究”课题,为改善牦牛的生产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填补了牦牛科学研究的空白。先后主持完成“青藏高原牦牛的放牧行为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青藏高原牦牛两季放牧系统的评价”和“牦牛综合繁殖性能改善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7篇,现主持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玉树综合试验站牦牛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荣誉奖等奖励,2010年被评为全国、全省抗震救灾模范。

  崔森,男,汉族,1965年3月出生,籍贯青海贵德县,中共党员,2008年获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生理机能控制学博士学位。现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血液病、风湿病和高原病临床、教学、研究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成功实施青海省首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主持和参与完成《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运动训练对过敏性休克及过敏性肝血管反应的影响》、《Vegf在高原缺氧状态下的表达及慢性高原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干预效应》和《sFas及sFasL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关系探讨》等10余项科研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的2项,国内领先的5项,获青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刊物发表并被SCI收录的8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王作全,男,藏族,1957年11月出生,籍贯青海祁连县,中共党员,1997年3月获日本中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法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股份公司法定代表人制度初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法律对策研究》和《西部区域特征与法制统一性研究》等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多次获得青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商法学》、《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研究》、《昆仑法学论坛》和《公司利益相关者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等法学专著8部,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青海省先进工作者”、“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青海省“优秀法学家”和“人民友谊贡献奖”等称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