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旅英教授孙来祥: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经济

2011年03月22日 14:50 来源:神州学人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旅英教授孙来祥: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经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孙来祥,1957年出生,1978~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5~1991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兼系主任助理。1992年赴荷兰海牙社会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7年获得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2001年期间,在奥地利及联合国相关国际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2001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任教,现担任教授和系主任。

  2010年,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

  因为“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罗纳德·科斯(Ronaid H.Coase)获得1991年的诺贝经济学奖。他做学生时就对中国印象深刻,并多年来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1988年,他提出:“我坚信,对中国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情的研究和理解,将会极大地帮助我们改进、丰富我们关于制度结构对经济体系运转的影响的分析。”他认为:“过去,经济学曾经是英国主导的一个学科,现在美国成为了经济学的主导。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能够有正确的态度,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中国主导的一个学科。”他甚至断言“经济学的未来在中国”,“如果我头脑中‘正确的经济学’首先在中国发展起来,那么就应该被未来的历史学家叫作‘中国经济学派’。”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主任孙来祥教授就是一个在国际经济学舞台上积极发挥中国学者作用的经济学家。多年来,他将数理模型、经济与管理理论模型、数据验证相结合,以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丰硕成果得到了英国社会科学界的认可。近年来,国内诸多的经济热点问题都能听到孙来祥的声音,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中文广播时常就一些经济问题采访孙来祥。

  2010年,孙来祥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院士。他也是当选该院院士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在英学者。

  英国社会科学院是由英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团体及相关机构组成,其院士来自于在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及专业人员。

  在伦敦的采访

  2010年深秋,我们来到孙来祥在伦敦的办公室进行采访。在伦敦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位于城中心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面积不大,由几栋不高的楼房组成。孙教授的办公室也比较小,当我们3人落座后,办公室几乎没有了转身之地。

  在英国多年,孙教授的生活已经很伦敦化。一身休闲装,椅子上是一个双肩背包,每天他背上双肩包,以自行车和火车为交通工具,往返于办公室和位于伦敦远郊区的家,用他的话说是“点到点的时间1个小时”。谈到当选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后在母校北大有什么反响,孙教授笑着说:“这不算什么,北大的名人太多了……”

  孙来祥是甘肃省秦安县人,一路走来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历程感概颇多:“我老家那里算得上是中国很穷的地方,我刚出生就赶上3年自然灾害,上学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后来又是上山下乡……当时对于未来没有太多的设想!”

  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要说从家乡到英国,就是从家乡到北京也是难于上青天。1976年,孙来祥应征入伍到新疆某部服役,那时能穿上军装在村里也是一件大喜事。孙来祥说自己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得益于祖父的家庭教育。爷爷虽然是农民,但很好学,很重视教育,经常鼓励并指导孙来祥的学习。孙来祥的叔父毕业于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很多“文革”前的课本都给了孙来祥。于是,孙来祥背着一包书到了部队,业余时间就自学。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让孙来祥感到特别振奋,他赶忙让哥哥寄了很多书给他,抓紧学习。

  那时候考大学要考外语,孙来祥几乎没学过,但数学成绩很好的他用概率统计原则大胆地推测,那些陌生的字母、单词被他当成了符号,没想到他居然“蒙”了30多分,这在当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外语分数了。1978年,孙来祥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他考上了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在北大,他幸运地遇到了对自己一生有重要影响的姜伯驹先生。“姜老师的教学很像英国、美国的教学方式,他在教拓扑学的时候,常用最新或最经典的专著,并给我们几个学生每人分一章,要我们自己上讲台讲。这就逼得你必须要做系统准备,跟同学充分讨论。所以跟姜老师学习5年,收获很大。”

  除了在学业上的收获,孙来祥还“意外”地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硕士的孙来祥常去“蹭”博士生的英语课程,教博士生英语的老师认为来旁听的人太多,影响教学,就将她认为不像博士生的学生“请”出课堂。孙来祥和一个人口经济学专业的女硕士有幸未被“请”出课堂。他俩便坐在一起“蹭”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结果之一就是这个女生后来成了孙来祥的夫人。这个算是“北大轶事”的故事也是孙来祥在北大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

  1985年,孙来祥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85~1991年,他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兼系主任助理,这使他有了师从厉以宁教授的机会。

  跟厉以宁一起研究中国经济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城市改革时,究竟应当从哪里着手,当时主要有两方面主张,一是先启动价格改革,破除双轨制;二是先启动股份制改革,明晰产权。今天看来,应当说两者都重要,而后者尤其关键。但当时的决策者,选择了更容易进行的价格改革,而不愿轻易碰触更复杂敏感的股份制改革。

  人称“厉股份”的厉以宁的改革思想在当时深受人瞩目。1986年4月25日,厉以宁在在北京大学发表了题为《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的公开演讲,这是他关于所有制改革最具影响力的演讲之一。他的著名论断“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但经济改革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价格改革,而取决于所有制的改革,也就是企业体制的改革。”很快这些观点便出现在一些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在20世纪90年代初,厉以宁集自己研究之大成的中国非均衡经济发展理论专著出版,被列为影响中国改革进程最重要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孙来祥留校任教的时候正是北大经济管理系成立之初,系里只有20多位教师,多数是年轻人,大家的团结凝聚力极强。时任系主任的厉以宁每个学期都开讲新课,年轻教师们都一起去听课,教室里专门为本系年轻教师保留座位。研究方面,厉以宁发起和主持以“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转型发展”等专题系列论坛。他对青年人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展开研讨和争论,并对年轻人的发展规划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帮助。

  孙来祥说:“厉以宁教授是北大另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发展的成功已经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导致中国成功的几个主要步骤彰显了许多中国特色,在这些特色中最为震撼的是国有和其他公有制度部门中的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准备足足持续了10余年时间,这些理论和政策主张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被认为是离经叛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潮。厉以宁可以说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最著名人物。我跟厉老师一起做了很多项目,厉老师带领课题组研究中国的经济问题,如‘1988~199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课题组,我是中心组成员。我的长处就是能够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研究,那段时期,我发表了一批论文,取得一些成果。”

  在今天伦敦的办公室里,孙来祥还保留着当年课题组的一份资料,由于时间太久,纸已经开始泛黄了。

  1992年,孙来祥同时收到两份博士录取书,一个是荷兰海牙社会科学学院,一个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该校提供奖学金,但要求博士期间担任助教,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自称当时外语一塌糊涂的孙来祥选择了海牙,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奖学金是政府提供的4年全奖,没有教学任务。1997年,孙来祥获得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2001年期间,孙来祥在奥地利及联合国相关国际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2001年至今,孙来祥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任教。

  在英国研究成果受瞩目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创立于1916年,刚成立时名为东方学院,后来因为增加非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项目,改为现在的名称。

  国际化是这个学校显著的特点,学院早期为英国政府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管理殖民地的官员,从而在英国殖民统制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这里依然是欧洲研究东方以及非洲问题的中心之一和英国外交官的摇篮,并且是世界上亚非研究领域中拥有学者最多的一个学院。在亚非学院图书馆,120多万册藏书中以东方学、法律、历史、社会学、东南亚语言方面的书籍最为齐备,其中的中文书库还藏有许多中国古籍珍本和孤本,无论在研究和收藏方面都具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这使得图书馆也成为全球性的亚洲、非洲资料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此类资料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

  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孙来祥在英国研究中国经济就有了基础。用他的话就是“在这里研究中国经济是我的本职工作,也可以充分利用我的比较优势”。近10多年来,孙来祥领导并承担了多项由英国及欧盟等机构赞助的科研项目,包括由英国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学术院资助的“生物燃料生产的经济学”项目、欧盟第6框架项目“中国农业经济转轨:贸易、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并在相关领域与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成功开展了合作。

  孙来祥的研究涉及比较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等领域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他善于将统计、调研、观测数据与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模型相结合,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迄今已取得各类学术成果80余项。

  在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孙来祥首次将技术扩散、生产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变动引入跨区域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从而成功地将区域间的互动动态理论化,并为跨区域经济增长回归的空间经济计量学提供了经济行为理论基础。2009年,孙来祥在《区域科学学刊》上发表的《将技术扩散、要素流动、产业结构变动引入跨区域经济增长回归模型以及在中国的应用》一文,成功地用理论模型推演出经济增长的区域间的互动性,促成了标准经济增长理论与空间统计学两者的理论整合。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孙来祥及其合作者将商务学与经济学相整合,将商机研究的思路引入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建立了一个着眼于微观行为的分析框架,并用其去考察“头羊”企业的行为及其带动效应,从而合理地解释了中国和其他起飞型新兴经济体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的问题。中国商务也成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个重要教学与研究领域。

  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在农业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中,孙来祥与合作者建立了一个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即“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这一决策系统是一个以一般均衡模型理论为基础,集生态学、农学和经济学为一体的以农业为主的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目前已应用于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分析,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模拟的情景分析和对应的政策建议,并促进了中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研究机构之间的对话。

  2002年和2007年,孙来祥先后承担了欧盟第五框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区域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和第六框架项目“中国农业经济转轨:贸易/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谈到欧盟的研究项目,孙来祥说:“这2个欧盟项目是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是系统工程项目,要运用整合模型,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我们做项目和纯粹的理论研究有所不同,既要有学术价值又要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各种影响因素考虑进来,用综合知识去建立模型,并在中国实际运用。所以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积累了很多成果,并系统地处理和协调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也经常被引用。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取得一些理论成果。”

  2006年,孙来祥教授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项目的项目专家,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授予他“海外杰出华人学者”荣誉称号。

  现在孙来祥正在筹划申请一个研究中国生态农业与扶贫的项目,希望能在中国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等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的地区,在生态最脆弱的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地带进行研究,开发相应的用生态农业来扶贫的办法。

  2010年10月10日,全英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孙来祥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孙来祥说,在英国的留学人员要经历一个很痛苦的历练过程,才能真正立足。所以作为北大校友会的会长,他会努力为海内外校友服务,为他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环境。(段风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