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七旬海归医学专家婉拒高薪 乐当“社区义工”

2011年04月19日 14:5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七旬海归医学专家婉拒高薪 乐当“社区义工”
周老师在社区上英语课。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曾在底特律任韦恩医科大学博导,又从全美顶级的休斯敦安德森肿瘤医院退休,年过七旬的肿瘤专家周大绪,2007年定居上海。得知消息后,好几家大医院找上门来,高薪聘请他去当主任、顾问,不料都被婉拒。

  周大绪平时忙些啥?一问浦东新区张江镇晨晖路居委会的居民们就知道了。每周一,他准时到居委活动室,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每周六,他滚动开班教授英语……老先生满头银发、笑容可掬,只要邻居需要,他家随时可以“开门”:孩子吃饭不香啦、感冒发烧啦,甚至夫妻吵架,“只要能帮上忙,我都乐意出力。”

  近日,继获评上海十大杰出志愿者后,高龄海归周大绪又被评为感动浦东“身边好人”。上周末,记者随周老先生度过了忙碌的一天——

  滚动的英语教室

  地点:居委会二楼活动室

  周老师:“这是我从美国报刊挑的文章,谈的是亲子关系,你们可以就文章观点发表看法。学英文并不难,只要你敢开口。(指着一名学生)你来复述一下我刚才说的这句话。”

  学生:(嗫嚅说回答不出来)

  周老师:走神了?没问题,就用英语说,对不起,我不能回答出你的问题。放心好了,我不是你的老板,不会炒你鱿鱼,也不会降你工资。

  学生:(哄堂大笑)

  为了每周一次的英文课,周大绪每天都要浏览美国报纸,看到好的文章就保存下来。“很多学生都从ABC开始学,打好基础很重要,每个词不能教错。”

  上午9时30分到10时30分,第一堂课开始。“我不喜欢把学生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我把它叫做1.0班。就是从ABC学起的起点班。”尽管学生是初级水平,但周大绪对每个学生的每个发音都很“纠结”,不标准的要挨个纠正。“刚来上海时,一些南腔北调的外教,激发了我义务教英文的念头。”

  10时30分到12时,第二堂课“1.5班”开始上课。“我主要选用美国报刊,包括医学、文学、旅游等各种内容的文章,根据学生水平,中英文穿插讲课。”

  12时,周大绪打开带来的大瓶矿泉水喝了几口,又忙着回答学生提问,“中午两个小时‘开小灶’。”

  【画外音】 那天周老先生来居委会拿出简历,我们很是纳闷,“这小庙怎么摆得下您这么大菩萨,付不起高薪啊!”周老师笑说:“我只想为社区服务,不收一分钱。”2008年1月,周老师开出英语班。开始时学员才20多人1个班,后来增加到几百人4个班。一次居委干部为他送盒饭,没想到下午4时多还没见他吃,一堂接一堂上课,根本顾不上。

  ——晨晖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锋

  下午2时到3时30分,“2.0班”开始上课,全英文教学,选取最新国际时事话题日本核危机等,学生们听得兴致勃勃。

  下午3时30分到下午5时,“我把它叫开口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参与讨论。”周大绪上课风趣幽默,课堂上不时爆发出笑声。“我上课一不点名、二不收学费、三不考试,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坚持,从小学生到80多岁的老先生,后来我和他们都成了好朋友。”

  【画外音】 我住在闵行梅陇镇,每周六一大早就出来,听一天周老师的课。我今年50岁了,是外来务工者,完全没有英语基础,跟着周老师从“ABC”学起学了近1年,现在我看过的文章能听懂近八成,没看过的也能听懂一两成了。——学生王晖

  在周大绪的学生中,多数是年轻人,很多人都是从宝山等外区特地赶来的。在陆家嘴一家银行工作上班的白领刘刚表示,自己英语虽然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觉得口语有待提高。听朋友介绍来上周老师的课,他口音标准,而且敬业。“听说周老师在美国讲课,每节报酬500到1000美元,在校外演讲一个半小时2000美元呢。”

  24小时“家庭医生”

  和周大绪聊天发现这位七十五六岁的老先生十分风趣幽默,所以有人叫他“老顽童周伯通”;也因为他很热心,经常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服务,又得了“周菩萨”的名号。“虽然我每周一固定在居委会为居民提供义务医疗咨询,但来的人并不多,因为很多人认识后就直接打我电话,或者干脆上家里来找我了。”周大绪笑着说,自己“来者不拒”,无论凌晨深夜,也不管是隔壁邻居还是菜场小贩。一次,小区一租客凌晨3时发病,向物业求助。物业拨通周老先生电话,他二话没说就上门检查,确定她心脏存在问题,建议详细检查,忙到早上七八点钟病人稳定下来才离开。

  因为看过的病人很多,周大绪常在路上碰到“陌生人”打招呼。有人看到他一把拉住,撩开衣服就问:“周老师,我身上长了点东西,你看要不要紧啊?”马路成了露天诊室。

  毕竟是七旬老人,由于过于劳累,周大绪两次晕倒在居委活动室。居民看不过去为他“挡驾”,“周老师太累了,让他休息一下吧。”可从医院出来,周大绪又重新当起了义工。

  “如此辛劳,无名无利,是什么促使您几年来坚持为社区当‘义工’?”记者问。

  周大绪说:“我2007年底从美国回来,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自找苦吃?我告诉他们,美国不是天堂,尤其对外国人而言。我生在中国,小时候在四川念小学,后来从台湾读完大学去了美国。如今孩子已成家立业,我觉得该回国做点事了。妹妹在沪定居,我来探亲时被上海深深吸引,便选择在这里生活。”

  如今除了周老先生,小区还有一位退休牙医参与坐堂服务;一名学生在居委会开出日语班。另外,还有人教形体舞蹈,都是免费服务。“看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周大绪眯着眼笑了。(宋宁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