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新西兰留学新政实施:在校管理更严低龄留学更规范

2011年05月30日 14:0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2月起,新西兰移民局开始执行新的学生签证政策,简化了申请签证等待办理程序,随后对移民条例进行修改,允许五岁以上的国外小孩获得旅游签证,每年可赴新西兰学习三个月,这些政策让部分申请者认为新西兰的留学政策日趋宽松。但近日新西兰媒体报道称,新西兰移民局对学生签证采取了“外松内紧”的政策,新西兰移民局和新西兰教育部加大留学市场监管力度,因为出勤率或考试通过率不够而导致拒签的学生大幅增加。对此留学专家建议,有意赴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应尽量选择公立院校和正规机构办理签证手续,并在学校就读时提高出勤率。

  新政解读

  1

  学生签证“外松内紧”?

  背景:据媒体报道,目前新西兰移民局对学生签证采取了“外松内紧”的政策,一面放松了海外学生签证申请的要求,加快了申请批准的速度;一面对已经在新西兰的学生的出勤率、考试通过率和资金担保等加大了监管力度,同时会同教育部加强了对学校的监管,关闭了一些不合格学校。

  【政策影响】

  促使留学规划更加理性

  “新西兰并没有放松对于海外学生签证的申请要求,只是在签证审理的评审效率上提高了新西兰移民局的服务质量,加快整个签证办理周期速度,对于申请签证的学生是一大利好消息。”金吉列留学首席顾问陈璐怡首先纠正了这一说法。

  据悉,新西兰移民局一直对于留学生在当地的学习质量有所监控,要求在新西兰的留学生出勤率要达到80%以上,在续交签证时保证有相应的生活费证明,而对于学生的成绩只要按照实际的学习进度去准备即可,这些都是一直为了监控学生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针对目前一些不合格学校被关闭的情况,陈璐怡介绍说,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将学生的学费按时存入由政府监管的信托账户。这对在新西兰留学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政府会帮助学校的学生转到其它新学校,并得到更好的质量保证。

  澳际澳新留学事业部总监钟平胜认为,这些政策无疑会促使想要赴新西兰留学的学生“摒弃侥幸心理,留学规划的制定更趋于理性”。

  【提醒】

  1、尽量选择新西兰正规的8所公立大学和19所公立理工学院,其教育质量在新西兰非常有保障,并且回国后被中国教育部所认可。

  2、控制境外转学现象。有小部分留学生想通过所谓快捷途径或以学费低廉为噱头的方式拿到学历,选择没有保障,教学质量极差的学校,导致权益受损。 

  3、如被新西兰私立学校录取,学生应检查这所学校是否符合以下标准:已在新西兰学历评估委员会(NZQA)注册、课程被NZQA批准并得到NZQA官方认可来提供该课程;同时该校已经签署了《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

  2 五岁以上可

  在新西兰学习?

  背景:新西兰移民局对移民条例的修改日前生效,根据新规定,五岁以上的国外小孩可获旅游签证,每年允许赴新西兰学习三个月。如果小留学生没有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陪同,学校需要一封家长或监护人的协议书,同意该学生入读和接受学校安排。

  【政策影响】

  短期内对低龄留学市场影响不大

  启德北京澳新部负责人、资深留学专家宋阳表示,目前年龄在5岁左右的学生如果出国,大多数都是因为移民。虽然新西兰公布了这项针对低龄留学生的政策,但是由于该政策针对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就启德澳新部而言,目前尚未接到相关学生家长专门针对此政策的咨询。

  宋阳告诉记者,相比其他一些留学的目的国,新西兰可以接受初中没有毕业甚至更小的学生出国读书,说明新西兰对于低龄学生留学市场的政策还比较宽松,“但鉴于中国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家长对于孩子独立生活以及安全方面的考虑,目前前往新西兰的出国人群还主要集中于初中或初中以上的学生群体。所以,从短期来看,该政策对新西兰的低龄留学市场不会产生很明显的影响。”

  陈璐怡认为,新政对想出去读但还没做最后的决定的家长而言会有好处,她建议学生和家长可以同时办理短期的访问签证,提前让孩子感受国外留学,为将来是否留学做更充足准备。

  【提醒】

  1、尽可能让孩子多看国外原版的影片或动画片,利用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构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锻炼开口能力。

  2、做好相应材料准备:例如孩子的学历,身份的公证,申请表格等。

  3、资金准备充足,通常要60万以上的担保金,要求存够半年以上,签证过程中需要提供担保人的相关收入等证明文件。(缪晨霞 高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