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内普遍认为邓锋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他对麾下的北极光团队要求确实也很独特:首先要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斗志,最后要有团队精神。
踏浪归来
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生邓锋,与恋人一起来到美国。一开始,邓锋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邓锋就开始在校外做关于咨询方面的工作。1993年,他正式进入英特尔做了一名工程师。此时他已在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被英特尔公司套上了“金手铐”——拥有公司股票期权,4年间股票从60美元涨到390多美元。
英特尔的工作既紧张,又有规律。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是,太平洋的海风每时每刻都会把硅谷的创业气息吹到有创业激情的人身边。邓锋有了辞职创业的冲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逐渐兴起,身处技术前沿的邓锋很早就意识到,网络安全将是未来影响网络应用的大问题。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在他心中慢慢长大。
在硅谷,除了创业冲动,邓锋还遇到了清华同窗柯严和另一个伙伴谢青,3个年轻人开始在工作之余筹划属于自己的未来。不久,邓锋辞去了英特尔的“金饭碗”,放弃100万美元的英特尔股票,走上创业之路,他们把新公司命名为NetScreen,开始通过硬件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像所有成功的例子一样,NetScreen也拥有一个艰难的开始。新公司的非主流定位和小规模并没有引起硅谷风险投资家的注意。邓锋和他的两名伙伴只好自掏腰包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刚刚买了房子的邓锋手头已经没什么积蓄了,他向同学借了5万美金。这么做的想法很简单——创始人要做最前方的敢死队。
尽管有时创业就意味着坎坷,但在硅谷创业的每个环节上,“帮助你迅速成长的人”显然不可或缺。通过同学和朋友的介绍,邓锋和他的伙伴终于找到了愿意与他们对话的天使投资人。幸运之神开始眷顾邓锋,愿意投资NetScreen 的“天使”也越来越多。
但是邓锋对眼前的胜利依然清醒,他回忆说:“我限制他们,每人只能投10万美元或者更少。因为如果一家投得太多,就会对我们形成控制了。”只用了2个星期,他们就从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了第一个百万美元。NetScreen成立5个月后,以投资雅虎而闻名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也纷至沓来。4轮投资之后一共融得了8800万美元。NetScreen的技术被迅速转化为产品并投向市场。
2001年底,邓锋的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是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第一家提出上市的公司。
邓锋在硅谷创造的神话还不止这些。2004年2月,NetScreen公司被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Juniper公司以40亿美元收购。NetScreen公司被许多人看做是华人企业家在硅谷创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邓锋因此也在2002年获得美国北加州“年度杰出企业家”奖和2003年“年度创新企业家”奖。
NetScreen公司被收购以后,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但是邓锋似乎并不满足于创业苦熬后即将到来的安逸生活,2005年,邓锋回国发起创建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从零开始
邓锋回国那年,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在经历U型反转。
如果从1986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算起,应该说中国创投业发展头一半的时间,是在摸索中前行,政府主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1998年,国有的创业投资开拓者中创关闭,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经过几年的调整、巩固,自2005年起,国内创投市场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这个阶段被称为风险投资(VC)在中国的第二个发展浪潮。邓锋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中国。
2005年10月,北极光创投成立,第二年就筹集完成规模为1.21亿美元的第一笔基金。带着硅谷的阳光,邓锋正式进入中国VC的行列。
做VC可以有很多捷径,邓锋选了最难的这条。
2005年,一家美国著名的风投公司曾经找到邓锋,邀请他做中国公司,但是邓锋拒绝了,他希望做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团队。邓锋说:“我很注重团队,我觉得VC最后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这帮人是不是有共同的理念,是否能够共同对外。”
乡音依旧,物是人非。“两眼一抹黑!”邓锋这样形容2005年回国后的心情。
这是一次真正的从零开始。没有房子,没有秘书,就连找司机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广告。“回想起来有点后怕。”对于邓锋来说,三大变化同时发生——职业的改变,从企业家变成投资人;市场的变化,从美国回到中国;起点的变化,不是做外资VC的中国公司,而是做自己的创投基金。
邓锋坦言,很多失败的案子都是他在回国的早期投的。和一些在国内工作过很长时间的普通合伙人(GP)相比,长达15年之久的美国工作、学习经历此时甚至有时候变成了他的劣势。“可能人家只需要找项目,但我要完成4项工作: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组建团队,募集资金,寻找项目。”
当时的邓锋,最大的困扰主要是对被投资的人的把握,没有那么多关系网,没有那么多人来做调查和背景审查,好比盲人摸象,出错几乎是必然的。
选好棋手
在初期的一些失败经历之后,邓锋渐渐形成了自己选择项目的独特价值观。“我们希望投资不仅仅是赚点钱,而是希望实现梦想,比如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如果选择梦想的话,我们就希望这个团队有这种潜力。”邓锋因此成为出名的选择棋手而非棋局的风险投资人。
“技术总会落后的,有胸怀就会找到比你能干的人进来。另外创业者要跟着公司的发展走,中国的公司很难说在开始的时候什么样,在后来就是什么样。”在邓锋看来,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能够顺应变化调整航向。“中国公司从开始成立到成熟或者上市,VC能够退出的时间要长,中间的变化太多。所以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必须很强。学习能力强了,即使今天技术不是最好的,明天也能变成最好的。”
实际上,邓锋对团队的重视从其硅谷创业的经历中就可见一斑。NetScreen让邓锋最高兴的事情不是最后卖了40亿美元,而是400人的团队每年的主动离职率不到1%,员工每天早上有赶着上班的冲动。
一个团队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要看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正如一位知名投资家所说:“对于风险投资来说,第一位是人,第二位也是人,第三位还是人。”
邓锋常讲,比起商业模式,他更在意企业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他都要通过企业家的性格来分析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投。“领导人的价值观是最关键的,如果不对的话,跟VC就没法合作,也不能建立很大的团队,不可能有领导力,这样公司就不可能做很大。”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邓锋深知价值观的意义。
因为价值观的偏差,邓锋可以因为企业领军人的一句话、一个细节而拒绝一个可能带来可观利润的项目。
展讯是北极光的代表作之一,展讯2007年6月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在当日的股市交易中,最终报收于15.9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3.93%。邓锋是展讯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看中展讯是因为邓锋以前和展讯创始人武平、陈大同是清华校友。“我们在硅谷就彼此认识。大家都不是毛头小伙儿,武平和大同此前都有相当成功的经历。”
平常心
风险投资家在硅谷的流行绰号是“秃鹫资本家”,把他们说成是贪婪的、令人讨厌的食腐动物,以嚼食硅谷工程师辛勤工作和创业精神为生。
邓锋并不认同秃鹫资本家的角色描述,如果一定要做个比喻,他更喜欢“园丁”这样的称谓。他希望自己做一个“掘地的农民”,有农民一样的眼光和耐心,发现好种子,播种、灌溉、孕育。这当然不是说他不用追求投资回报,只是除了回报以外,他更像是在享受此中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经历过曲折的创业经历,邓锋可以更冷静地看待公司的起落。
硅谷有这样一个数据,新创办的企业中,大约有20%~30%会夭折,60%~70%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只有5%的新企业,如苹果公司财源滚滚。邓锋认为:“衡量一家创投公司的业绩,不能单看项目成功率,而是资金总体回报率;如果没有失败的项目,肯定不是最好的风投,很多时候潜力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很多项目,当时看起来“失败”并非真的失败。“很难在某个时刻讲投的哪个公司好,哪个公司不好,变化是很多的。”邓锋以展讯为例,2007年其刚上市时股价表现很好,2008年底2009年初的时候却很差,当时产品质量跟不上,丢掉不少客户,现在股价又是当时的7倍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跟团队的执行力相关。”
目前北极光已经退出了4个项目,2家卖掉,2家上市——其中炬力(ACTS)和展讯(通信SPBD)先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还有2个公司正处在赴美国上市的过程当中。
百年树人
与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邓锋亦热衷公益事业。
现在,邓锋做公司和做公益的时间,大致是4∶1。他用80%的时间做创投,20%的时间再做另外4件事。而这4件事,似乎让他兴致更高。
第一件事,联合多家创投,每年把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7家美国最顶尖商学院的50名中国学生请回来。邓锋说:“我们做这事,是为了帮助这些人回国找工作,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个平台。因为这些顶尖商学院的MBA学生回来无非做投资、投行、咨询、创业及大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
这项活动每年只有50个名额,现在来自这些顶级商学院的申请将近300个。
第二件事,开办领导力训练营,召集清华各院系的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集体参加,连续培训两个夏天。
另外,邓锋还组织这些学生暑期出国。2009年去了耶鲁大学,跟许多别的国家的优秀学生在一起做各种活动。这样做,实际上是让他们能直接跟未来世界各国的领袖进行合作。
第三件事,每年资助100个清华学生参加国际会议,今年是第六年。一次,在中国去美国的飞机上,一对老年夫妇走过来对邓锋说:“你是邓锋吧,我们要感谢你!”老两口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们的学生加起来有10多个人就是因为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而获得了国外奖学金,有人甚至直接得到进入国际知名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第四件事,从2008年起,北极光开始支持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大赛。邓锋发现,原来的创业大赛往往陷入纸上谈兵,他认为学生首先就不适合去做一个公司,做的商业计划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2009年创业大赛就做了一个调整,叫做“公益创业实践赛”,学生不用去做公司,而是做一个可以小一点的项目,比如家乡的水源系统改造,灾后重建工程中某个具体的可能很小的项目。
大赛选择的项目是公益项目,评选出来的优秀项目,商业上可操作性强。北极光只提供种子基金,每个项目也就是几万元。每个项目能够正循环,将来要能够赚钱。这样做,有点像公益创投。
做公益有很多方向,但邓锋只做这4件事并乐在其中,“做得很带劲儿。”
当有人问邓锋:“你会怎样介绍北极光?”邓锋说:“首先,我们对做的事很享受,热爱自己这个行当;第二,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第三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第四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作为一个投资人,我的快乐从与企业家打交道的互相激荡中来。一个好的VC负责人,只有在员工、被投资的企业、有限合伙人(LP)中间找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快乐。”
邓锋,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合伙人。
1963年生,1987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7年,邓锋与朋友共同创建了NetScreen技术公司,2004~2005年间担任Juniper Networks企业策略副总裁,曾获得美国2002年北加州“年度杰出企业家”奖和2003年“年度创新企业家”奖。(摘自:神州学人;文/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