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会计专业非同一般的火爆,任何大学的经济系大楼都是最富丽堂皇的,每年技术移民申报,最多的仍然是会计。网上有个统计说来澳洲近50%的留学生选择了不同程度的会计专业,连本科不是会计或商科的,也都跑去读会计。我自己体会更深,因为每年的高中留学生一大半都选了经济含会计的本科,包括我班上好几个尖子生,明明有考医科的实力,偏偏就要挤国人扎堆的墨大、悉大的经济系。
我倒想做个调查,到底有多少读会计的中国人毕业后找到了会计工作?
我看了看我高中同学的记录:当时文理不分,50个人的班级里,100%的上海一本率。7个各类医科、3-4个语言类、3个法律、3个传媒新闻、5个信息工程、4个机械、2个电子、2个数学、2个生物工程、3个会计、4个金融、4-5各类设计艺术、2个工商管理,还有一些本硕不同专业。当时真可谓百花齐放,丝毫没有受到“工商管理”的冲击。十几年后发现各行各业都有同学的身影,发现当年学校坚持文理不分是多么明智。
而到了海外从事教育,理应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怎么一窝蜂还是选择会计?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苦口婆心劝学生放宽眼界,打开思路,不要10年后才后悔当年选错专业。
首先,选一些文化底蕴的课。我经常逼我的学生去选历史、哲学这种社会科学课。学生总觉得没意思,死记硬背的课。其实,大多国内留学生只知道死读英文,而不了解英文社会的历史文化,这样如何能真正掌握西人的思维?我自己教对外汉语,总想方设法讲一点中国历史故事,而花那么多钱来读英文的人,反而对英美历史不屑一顾。
在任何一个国家,博学的人总会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引经据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现代职业中如律师、咨询,甚至金融,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社会科学。
其次,了解职业,选择专业。西方高中生毕业后往往有一年的GAP(又称“过渡年”,可用于周游世界,了解社会),西欧北欧的甚至规定每个毕业生要不从军,要不就出国游学。有很多GAP组织,帮助学生一边打工、一边旅游。等一年后再选择大学专业,其实就是鼓励先了解社会,多看一点职业,然后决定自己的事业方向。
梦想是一回事,你可以说我喜欢做会计进“四大”,我喜欢做白领带着团队做项目,但你知道做会计是怎么回事吗?小公司的会计和大事务所的会计是不是一个概念?你知道一个项目从创意到执行的具体过程吗?GAP是一个途径,让高中毕业生从底层做起,观察各种行业的工作环境,再决定自己想要走的路。
再次,能够移民的不只有会计。澳、新、加这些移民国都本着“你是人才,我就要”的宗旨,我们知道,他们有紧缺工作列表,医生、护士(国内读的并不承认)就比较抢手,因为能读出医科本来就不简单。工程师、教师也算紧缺人才,尤其是教师,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偏远地区都奇缺教师。但问题是,这两种行业对英文要求也非常高。
最后,眼光不要只落在大学里面。西方人最喜欢做蓝领工人,水电煤、管道工、汽车修理工等,一辈子一份工作,为别人打工,为自己打工都可以,家家户户少不了你,而且自己做老板后,工作时间完全自己控制,一份工作养活一家人,还可以到处旅游。如果你的人生是追求简单的生活,这是不错的选择。可惜,家长根深蒂固的大学梦,学子只能一心追求名校的金字招牌。
我年复一年地告诉学生这些,只希望将来我的学生脚下的路能走得更宽。(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