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海外中国留学生"孤独症"蔓延 华媒吁不做"宅人"

2012年01月29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月29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海外中国留学生中“孤独症”在不断扩散。这种“孤独”,缘于年轻人的“离群索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孤独,非常不利于年轻人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甚至会影响到年轻人整体的社会状态。文章呼吁留学生走出蜗居,勇敢接触社会。只有在尚未真正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学会适应环境,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发展的新社会人。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孤独症” 正像流行病一样蔓延。《中国青年报》上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群居孤独症困扰大学生》的报道,报道了在中国国内大学中,同学们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却各自孤独的现状。类似的情况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同样存在。海外中国留学生中的“孤独症”也在不断扩散。这种“孤独”,缘于年轻人的“离群索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孤独,非常不利于年轻人个人的健康发展,而且甚至会影响到年轻人整体的社会状态。

  可以用一个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来形容现在已经染上“孤独症”的留学生——宅人。这里所说的宅人,是指那种不喜欢外出、没心思结交外面的朋友、喜欢把自己关在家里的一类人。一个在日中国留学生曾经描述过这类同学——他们喜欢窝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基本限于“上课、打工、回家”这个路线,学校里组织的活动,无论是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还是日本同学社团的,基本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如果不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必须要外出打工的话,这些留学生可以整日不出门,甚至连学校都不去。在家里干什么呢?主要就是闷头上网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有点个人爱好的,就是上网打游戏,或者看看动漫。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随着中国人家庭富裕程度的增长,能够为孩子提供所有在国外生活费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一些留学生索性就躺在父母远程准备好的温床上度日。这样的留学生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语言不过关,就拿在日本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的留学生日语水平仅限于从语言学校毕业时的水平,应付日常生活交流尚可,但更深层的文化交流则比较有限;第二个特点就是这些学生的个人自立能力都不强,有父母在后面支撑,当初出国前抱定的“打造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消磨在个人蜗居里;第三个特征是他们都比较怵头与外界交流,缺乏沟通能力;第四个特征就是虽然经历几年的留学生活,但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却几乎是原地踏步,没有什么长进,无法融入自己所处的海外社会。据保守估计,在中国留学生中,这一类学生的范围正在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宅人的中国留学生恐怕已经达到三成。

  年轻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出生,在家中都被长辈们奉若皇帝,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过分的呵护,走出家庭、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比较差,面对复杂的社会,心理上缺乏基本的认识,初次步入社会,遭遇艰难之后便畏缩回家中;但是,出国留学后,父母和家庭只能从经济上支持孩子,却无法给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安慰,不少留学生在初尝留学生活的艰辛和打工艰难后,心理上不能获得家庭的安慰,只有缩回到自己租的屋子里,整天与脱离现实的电视、电玩和动漫为伍,希冀从中找到心理安慰。殊不知,这样一来,却使原本心理脆弱的留学生更加失去了在风浪中锻炼的机会,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这一现象发生在当今这个社会交往频繁的社会,发生在大量前往海外吸纳先进文化和社会意识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应该说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悲剧。作为年轻人,就应该拥有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上进心,遇到困难更应该有股子倔强的心理——不拼过去决不罢休。留学生应该走出蜗居,勇敢接触社会。只有在尚未真正走上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学会适应环境,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发展的新社会人。(吕娟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理事长)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