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反思用脚为教育投票:留学生出国变得更加理性

2012年06月11日 10: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这几年,海归的光环在一次次的媒体报道中渐渐褪去:据新华网报道,国内某留学中介机构发布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显示,“海归”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许多受访“海归”表示,现在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他们对薪金的要求也趋于理性。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世界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超过35%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了错。

  于是,在“海归”之后,又涌现了“海找”、“海待”等新名词,意即“海归”没那么吃香了,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按理说,接下来媒体应该报道留学热由热变冷之类的新闻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留学热不仅没有变冷,相反越来越热。

  一位上世纪80年代出国的“海归”博士告诉记者,他发现他当年没有出国的大学同学的孩子很多都出国了,尽管他们中很多人自己就在国内高校任教;他认识的很多教育部门官员的孩子也都出国了,尽管他们自己在做报告的时候还在说:“我们的高等教育成绩斐然”。

  一位高校教师更是态度鲜明:“有条件的家庭,为自己着想为孩子着想为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着想,都该送孩子去英美这样的国家学习。我在国内高校(还是名校)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对中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培养人才的过程越来越失望……更失望的是目前的师资与课程的设置。国内的职称评审制度实在是太烂,对送审论文的学术鉴定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鉴定的专家自己的学术水准也是有问题的,还有就是这一过程充满了大量的中国特色的关系条子,有学术头衔的老师并不一定有学问。再者学生几乎没有啥选择机会,根本学不到他最想学的科目与知识,开设出来的选修课,任课老师也都是半路出家,一知半解地照本宣科。”

  早在2005年底,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搜狐网,进行了一次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006份。而这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然让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

  公众认为基础教育领域里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德育、体育,高等教育里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教育质量滑坡。68.9%的公众表示对当前大学的教育质量很不满意、不太满意;64.5%的公众表示对当前学生的综合素质很不满意、不太满意;53.9%的公众对“学校的师资水平”持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态度。

  2011年3月1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在京发布,教育蓝皮书称:与前两年相比,我国主要城市的公众教育满意度有所降低,处于“比较满意到不太满意之间”的状态。

  而如雨后春笋般在很多大城市的知名高中里崛起的国际班固然是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支付留学的费用,但意在留学的学生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一次对教育的投票。

  相比第一、二波留学大潮中的前辈出国前的无知与懵懂,他们早已实现与世界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父母大都曾走出国门,甚至他们自己早已以夏令营等各种方式走进过他们心仪的高校。

  深圳某外国语中学的张老师在去英国学习两个月后感触良多:“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差距比我想像的还要大得多。”她计划等自己的儿子到了初中阶段让他出国看看,“让他多一些选择的机会。”

  另一位母亲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在高一的暑假去了美国21天,回来以后即坚定地对父母说:“我要去美国读大学。”母亲感慨:“你看,十几年的教育敌不过这21天!”

  相比第三波留学潮中一些学长的冲动,第四波留学大潮中的小留学生理性在增加,他们并不认为只要出国读书就是好,他们不再只关注大学排名,而开始更多地关注专业排名。他们会有计划地去上语言培训班,参加相关考试,向心仪的大学递交申请。

  同样变得理性的还有他们的父母。中国每年有数十万人自费出国留学且人数还在不断攀升,究其原因,固然有父母对留学生的成功成才抱有极大的希望,对投资子女出国留学的回报有较好的预期。然而,随着媒体对国外一些学校和留学生出现问题的曝光,随着“海归”身价的不断贬值,在对留学的预期投资回报率产生怀疑后,再次选择支持子女出国的父母在反思后变得更加理性。

  有人这样评说:“如果因为留学出现问题或者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就将这归咎于出国留学这件事情本身——就像那些根本不曾为生活奋斗过的人过不上好的生活却指责生活本身,这是毫无道理的。”

  一位去美国读高中的小留学生的父亲说:“我不认为这就是一项简单的投资回报项目,今天我选择花100万甚至更多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他完成学业后就应该立即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投资。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不应该如此急功近利。我相信只要孩子好好把握留学的机会,这段经历会让他受益匪浅。”(朱丽亚)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