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平民化导致就业压力大 专家吁调整求职心态
近年来,海归也出现了就业困难现象,一方面是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是因为回国的留学生年年增多,能力良莠不齐,“洋文凭”的含金量逐渐被稀释。尤其是一些短期出国的海归,由于他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短(1-2年),积累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倘若就业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则会带来一连串的心理压力。
待业成为一大心病
王坤在本科毕业后赴英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回国后曾在家待业半年。他说:“本以为在国外所学专业会比国内更有竞争优势,可没想到一回国就待业在家。前4个月里应聘过数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但收到的面试通知还不到10份。再加上接二连三的面试失败,让人自信全无,对自己的未来也变得茫然起来。”对于待业的滋味,王坤感到很是苦涩,“这种心理压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到后面越让人不堪重负。”
有调查显示,一个人待业越久,就业的难度也会跟着增大。在待业期间,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减少,适应能力下降,相关的工作技能也跟着变得生疏,最终陷入“待业越久,就业越难”的恶性循环。一位网名叫汪酥酥的海归说:“在家赋闲久了,人变得很自卑,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有时候会觉得很压抑,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简历都撕得粉碎。”
留学费用打了水漂
“如果自己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学,不但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不会那么重。之前全家对我这个留学生的期望还很高,但现在都快心灰意冷了。”小何回国已有两个月,在接受采访时,他对自己之前的留学决定表示很后悔,“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在美国留学两年花了家里近40万元,但回国求职还是四处碰壁,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现在几经波折找到一份工作,月薪还不到4000元。”小何无奈地叹了口气,“与高价学费相比,虽然杯水车薪,但总比继续待业好。”
树立目标 缓解压力
海外留学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近年来出去留学的学子,正处于这种教育的转型阶段。就业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周围人的不理解,都无形中给海归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
“虽然不少人已经认识到海归正在向平民化发展,但还是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区别对待。”中国心理学会的冯老师认为,除了这些外部因素,留学人员对回国就业的困难估计不足是给其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再者,一些海归的求职心态没调整好。面试被拒很正常,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认真反思求职过程中的得与失,弥补自身的不足,迎接下一个挑战。”冯老师说,“海归的挫败感和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对自身的定位的不准确,倘若树立的目标切实可行,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此目标,相关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谭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