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成为各大媒体突出处理的内容。
把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作突出处理,源于这一举措意义非常,影响深远。
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加速,是近年来我国人才状况的重大变化。1978年至2002年,我国每年留学回国的人才不超过2万人,但在2003年首次突破3万后,人才回流几乎每3年翻一番,2007年为4.4万人,2009年为10.8万人。在不久前的一次峰会上,一位中央领导指出,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出国人员归国热潮,第一代的代表是孙中山和周恩来,第二代的代表是钱学森、李四光等科学家,第三次归国潮就是现在。
根据《纲要》,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要从现在的1.14亿增加到1.8亿。为此,《纲要》提出,要坚持自主培养开发与引进海外人才并举方针,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经济发展是人才回流的第一引力,我国经济腾飞为海归人才提供了大量用武之地。从目前看,留学人才回流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回流量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开掘空间。某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例:留美博士欧平(化名)回国后,得到了在国外得不到的发展机会,但也遇到一些苦恼,比如,学校人际关系微妙,大量的时间被用在了“谋人”上;学校的学术圈和交际圈有意无意排斥海归;学校规则意识不强,有没有“关系”成为决定办事效率乃至成败的关键;学术官僚化和学校行政化色彩浓厚,学术权力时常给官本位让位,等等。
欧平的烦恼正是很多留学生对回国的疑虑。知识和技能是留学人才归国的第一资本。这种资本如要转化成财富,必须要有其他资源的配合。如果市场机制不健全、规则意识缺乏、法律和制度的刚性不彰,就会增加海外人才回国的疑虑。放大“回流潮”,至关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一方面健全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成为资源分配的主导力量,使优胜劣汰成为真正的竞争法则,另一方面要增强制度和法律的刚性,让法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准则,减少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推动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正是社会“去官本位化”改革的重要方面,因而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放大人才“回流潮”,还要充分重视“细节的力量”。有的留学人才担心自己多年在外,一时回国难以适应,有的担心小孩在国外接受的教育难以跟国内接轨。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有针对性的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如果能够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人才“回流潮”就会来得更大更猛。
1929年,26岁的冯·诺依曼虽然在学术界声名鹊起,但在只重视资历和行政官员评价的德国,只能在汉堡大学担任兼职讲师。然而,就在这一年,他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聘书,并承诺如果愿意定居美国,将在一年后聘为正式教授。事实上,凭借着不分国籍、种族、血统、资历,只看才智贡献,美国吸引到的海外人才,远不止这位“计算机之父”,还有爱因斯坦、“中子物理学之父”费米、“火箭之父”卡门、“氢弹之父”泰勒等顶尖科学家。显然,美国当年这方面的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刘庆传)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