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靠前发力以进促稳

  本报北京1月18日讯(记者陈果静)“此次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在国新办18日举行的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1月17日,MLF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降息”引发了较多关注。孙国峰表示,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将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

  2022年,在“稳”的基调之下,货币政策如何靠前发力,体现“进”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

  “在经济下行压力得到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刘国强表示,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在近期“降息”之后,市场关注下一步是否还有降息或降准的空间。对此,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已分别于2021年7月与12月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刘国强说,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数据显示,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连续5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的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刘国强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会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会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刘国强介绍,人民银行接下来将重点围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刘国强强调,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