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某机步团合成作战演习因配合不力致失败
编辑点评 体系作战无“配角”
■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由诸多作战要素通过信息系统聚合而成的一种新质战斗力,每个作战单元都是体系内的重要节点,各个节点融为一体,才能发挥体系的最大作战效能。
■ 未来战场上“单枪匹马”的短兵相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在这种作战模式下,各自为战,难成胜局。必须让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犹如“三头六臂”收放自如,才能打得更准更狠。
■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首先要加快转变观念,“基于信息系统”关键是人脑要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融合”关键是思维观念要融合。(魏 兵)
新疆军区某机步团着力提升诸兵种合成作战能力
联合训练:让“三头六臂”收放自如
“三头六臂”居然失了手
“装甲、火炮、防空、陆航等10个兵种合成作战,就像长出了三头六臂。这样一个威猛无比的‘变形金刚’,居然还失了手!”新疆军区某机步团团长赵勇没想到,第一次指挥“合成战斗群”亮相演兵场,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败仗:
战斗刚刚打响,步兵分队就遭遇难关,攻击路线被“敌”火力封锁。担任前沿指挥的一名连长立刻派出3人爆破组,迂回向“敌”碉堡逼近,结果在跃进途中遇“敌”火力压制,爆破人员当场“阵亡”。再次派出6人爆破组,分别从两个侧翼同时出击,仍是伤亡惨重……而此时,在“敌”阵地前沿,配属步兵分队攻击的车载火炮、单兵火箭等10多种火力反倒成了摆设,配属分队无动于衷,成了看客。
接下来的战斗更让人纠结:主攻的装甲分队向“敌”纵深发起进攻,配属的步兵分队没能及时跟上实施排障作业,3辆坦克被“敌”方反坦克壕沟阻拦在开阔地带,暴露在对方炮火之下,成了“活靶子”;抗击空降之“敌”,步兵分队不知道主动为空中火力指示打击目标,侦察分队未能及时提供作战地域信息,自己人差点打了自己人……
“配角”为啥不入戏
演练复盘,团作训股长齐创忠告诉记者:其实,车载火炮隔着几公里就能覆盖“敌”阵地,单兵火箭在300米开外敲掉“敌”火力点更是小菜一碟,如果火力支援到位,步兵分队的伤亡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该出手时为啥不出手?随着复盘的一步步深入,失利的症结浮出水面:除个别指挥员不熟悉兵种间武器装备性能和战术原则外,配属分队“貌合神离”是根源所在。
团党委在随后的深入调查中发现,“配角”不入戏的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
——有的官兵认为自己反正是配属,就别跟“主角”抢戏。经常担负配属任务的一名工兵连爆破手坦言:以前配属给谁就听谁指挥,很少了解兵种或友邻间战术原则,只要人到齐、车到位就行了。
——有的官兵天天把合成挂在嘴上,一到了训练场就全忘了。兄弟单位的武器装备能帮自己什么忙?自己什么时候该为主攻兵力添把手?脑子里不清楚,缺乏合成作战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说到底,兵力、装备‘互联互通’了,一部分官兵的头脑还没有‘互联互通’。看似兵种众多、阵容强大,然而配属的兵种分队却没有真正树立起主动补位、合力应对、整体联动的意识,合成作战演成了‘独角戏’!”赵团长说。
训练转变加快“攥指成拳”
“未来战场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每个作战单元都是体系内的重要节点,配属不等于‘配角’。要让每个角色都入戏,必须靠观念转变、靠训练磨合。”团政委陈发展告诉记者,为提升官兵的合成作战能力,该团连走了几步棋:
——创新训练内容。仗怎么打,兵怎么练。设置同一课题、不同背景,小兵种分队围绕提高协同作战、野战生存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兵种围绕提高情况判断、组织计划、协同保障和快速反应能力,首长机关围绕提高情报信息获取与处理、指挥控制能力,逐一明确标准,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
——转变训练方式。仗一起打,兵一起练。建立完善训练模拟系统,以信息网络为支撑,诸兵种训练一网牵,在互学装备性能、作战原则和战术运用中,提高官兵合成素养和应变本领。
——制定训练规划。逐步设定集成目标,立足现有装备,实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对“打击集群”体系,实行信息化改造,建成融诸兵种作战平台、信息攻防于一体的合成战斗群训练体系。
前不久,在该团组织的一场合成战斗群对抗演练中,诸兵种分队协同作战,不分你我。工化协同破障势如破竹,轻重火器携手编织火网,多种通信手段一体保障,预警雷达快速传递数据……指挥员果断决策,灵活使用多种兵力火力,处处占得先机。
走下战场,赵团长兴奋地说:“如今,整个作战体系形成合力,‘三头六臂’不再是摆设,收放自如,打得更准更狠了!”(冷鲁 王传峰 毛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