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部队高工:7年负责5型导弹定型装备部队
主人公小传:葛爱学,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办公室副主任兼高工,国防科技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2部,被总装聘为导弹总体技术专家,第二炮兵新武器建设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隆重举行。
作为优秀博士后,葛爱学受邀参加了庆祝大会,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此时此刻,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位透着儒雅之风的学子,却是大国长剑的铸造者。
1994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第一旅的发射排长。3年后,深感高新知识对武器装备建设重要性的他,考回母校硕博连读,毕业后分配到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某所。
葛爱学研究的是“某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技术”,这是多专业耦合的前沿学科,也是未来战场新武器建设的重要平台。
2004年4月,葛爱学首次上导弹靶场执行任务,面对工业部门递过来厚厚的一摞参数表,感觉有些底气不足。不服输的他,跟成百上千组数据较上劲。半年后,他不但把所有参数都背熟、对上号,还萌生一个大胆想法:能否设计一个系统软件,通过对发射参数分析处理,从而对待发导弹技术状态做出客观评估?说干就干,他一边开展研究,一边向上级汇报。两年后,他开发的“发射信息综合判读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演习发射,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委评价:“该课题能快速准确评估待发导弹技术状态,增强了发射技术决策的科学性,具有全军领先水平。”
在葛爱学眼中,靶场就是战场。他先后16次赴靶场执行重大演习和发射任务,每次演习,他都是身兼数职:协调组长、质量监察、技安队员等。虽然这些都是跑腿的苦差事,但这让他接触了更多的战位和专业,了解到更多的导弹装备信息。如今,部队导弹装备质量怎样,哪个环节易出问题,他都心中有数。
那年初夏,戈壁深处某靶场,导弹发射前突然通讯信号异常。是功能性故障?还是系统误判?争论声起。这时,作为军方技术负责人的葛爱学说:“弹上信号时有时无、时强时弱,说明是接触不良,我们不妨检查一下测试电缆接口,说不定是某一插针或插孔有问题。”他语调不高,但从容淡定,透着自信。大家按他分析的线索检查,很快找到故障点。在场的一位地方老总拉着葛爱学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你一下点到穴上,如果返厂那就更耽误事了!”
葛爱学表面看着文静,做起事来却风风火火。跨入第二炮兵装备战线7年来,他先后负责过5个型号导弹装备,参与完成了多个重大专项的立项论证,产生了重大的军事效益。如今,由他负责论证的新武器,已定型装备部队。(王 铁 曾 磊 朱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