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降兵部队实战演练 北斗参与信息化作战
16日10时30分,皖东某基地突现“神兵天降”,空降兵某部空降着陆后,现场硝烟弥漫。导弹、火箭、战车、迫击炮、高射机枪、数十种装备齐上阵,北斗、卫星、无线电台、一体化指挥平台信息化植入“战场”……
驻汉空降兵某部千里机动,深入“敌后”,“空降砺剑-2012”演习进入高潮。
指挥:实现从依靠电台话音指挥,向数据传输转变。也就是说以前靠“喊”,现在靠“点”。
情报处理:侦察员将自动生成的情报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单批目标处理速度提高80%。
反应速度:发现目标到炮弹发射时间缩短70%。
该部部队长刘发庆说:部队要积极求变,才能让信息化装备真正爆发出强大战斗力。
该部政委高鹏说:基地化训练是各国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
北斗参与信息化作战
16日10时31分,空降兵着陆后空降战车乘员搜寻所属战车,驾驶员迅速发动车辆,车长安装车载电台天线,进入车内使用车载定位系统确定方位。指挥员使用车载电台指挥各战车迅速脱离空降场。
与此同时,另外多处空降着陆官兵,通过信息指挥系统、无线电台等方式,寻找突击车、空投物资等脱离空降场,向预定地域快速集结;警戒分队组织对指挥所预定开设地域进行搜索,通过无线电台引导指挥车进入开设地域;防空队根据指示,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展开部署,组织对空防御;指挥所勤务人员结合地形对指挥车进行快速伪装。
合成营依托3台指挥系统车构建营指挥所,与各队组连、排、班指控终端构成核心指挥网络,并利用卫星、北斗、无线电台作为辅助补充手段,构建了“三网一系统”指挥平台,实现上联军师、下通各队组的扁平化指挥网络。
“营长,突击二队指挥信息系统恢复正常,各队组均在预定地域空降着陆,全营累计伤亡25人,空降受损战车1台、突击车2台。”在网络上营长李柯看到情况后,立即发出指令:“命令各队组迅速向预定地域集结。”
作战参谋姜志伟:“上级敌情通报:敌前沿警戒兵力依托反空降堡对我实施袭扰,9号高地炮阵地对我实施火力反空降。”
李柯利用信息指挥系统指令:“命令火力队对敌5号高地及9号高地实施火力压制,突击一队、突击二队、阻击队迅速组织兵力分别歼灭反空降之敌,防空队在139高地北侧占领发射阵地掩护。”
“信息系统的运用,实现了从依靠电台话音指挥,向数据传输转变。也就是说以前靠‘喊’,现在靠‘点’。”该部参谋长孙向东说。
情报处理提速80%
“战场情报侦察精准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该部侦察科长蔡永富说,随着空降兵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该部依托指挥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战场电视、单兵雷达、野战侦察车等多种侦察力量,构建多元感知、实时共享侦察情报网络,并依托系统对情报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为指挥员实时掌控战场态势提供支撑。
在演练现场,侦察员综合运用雷达、战场电视、电磁侦测、数字照相等多种侦察手段,采取“前沿侦察与纵深侦察相结合、武装侦察与仪器侦察相结合、上级通报与自主侦察相结合”方式,组织侦察行动,快速实时获取战场情报信息。
记者在指挥车上看到,电脑屏上不断接收到,各路侦察人员传回的“战场”实时情报。指挥人员根据情报,通过信息平台向作战部队下达任务。
据了解,野战侦察车实施机动侦察,车载白光、微光、激光侦察设备,可昼夜间对装甲、堡垒、人员等目标实施可视侦察,自动生成目标图像、距离、速度等数据信息;某型战场侦察雷达可对地面活动目标实施监测,该雷达可对武装直升机、车辆、人员等目标实施昼夜间侦察,并自动识别目标信息;战场电视和数字照相设备主要是对敌前沿实施抵近侦察。
侦察员将自动生成的情报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单批目标处理速度提高80%。初步实现情报处理从手工作业向人机结合、情报分发从点对点向全网共享转变。
反应时间缩短70%
16日11时许,作战参谋向营长李柯报告:“综合上级敌情通报和当前战场态势信息,敌防御地域内共有各类残存目标62个,其中1类目标3个,2类目标5个。我各突击队已占领攻击出发阵地,建议立即展开综合火力打击。”
李柯:“组织综合火力打击,重点打击敌主战火器发射阵地和前沿工事群,尔后按计划发起攻击。同时,9号高地敌电磁干扰站对我指挥和部队行动威胁较大,应作为一类目标重点打击。”
键盘刚点完,炮兵参谋迅速修订火力计划,火力队对5号高地前沿工事群和9号高地电磁干扰站实施重点压制,突击队直瞄火器重点打击敌前沿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11时9分,反坦克导弹指挥员接收打击命令后,使用反坦克导弹对9号高地掩体内敌装甲目标实施射击。
信息指挥系统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打击目标精准度,而且使以往由手工作业决定射击诸元,转变为系统自动生成射击诸元方式,实现打击目标与射击诸元的同步进行,使部队从发现目标到炮弹发射时间比以前缩短70%。
演练战场进展情况,通过网络可直接传送到千里之外的鄂北某地,“战场”同样可以接收远方的视频和指令。通过信息指挥系统,使作战指挥从多层逐级向扁平网状转变。
驻汉空降兵某部,是一支动在空中、打在地面,具有快速机动、垂直打击等特长的快速反应部队。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发展、作战样式变化和使命任务拓展,部队担负起除空降作战外的特种侦察、反恐维稳、重大活动安保等更多类型的军事任务,作战环境可能是高原、海岛、丘陵、沙漠、城市等不同地域。
该部部队长刘发庆介绍,为提升部队全域作战能力,该部积极向上级部门请示,主动与兄弟单位协调,依托全军各基地组织跨区训练。采取战场位移、边情内设、任务牵引的思路,瞄准不同对手,围绕不同战斗样式,构建逼真战场环境、营造实战化氛围,研究探索不同地形、不同气象、不同水文等条件对官兵生理、心理,武器装备效能和后勤保障筹措的影响。“基地化训练是各国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该部政委高鹏说。
近两年来,该部队先后赴青藏高原、山岳丛林、热带雨林、东北寒区、内蒙古草原、沿海岛屿进行适应性基地化训练,成功完成了水上、森林、高原、海岛、戈壁、丘陵等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跳伞试训。
如今,这支部队从指挥员到士兵,已掌握4种机型、9种地形的跳伞作战技能,部队全域作战能力大大提升。(董晓勋 廖强民 钟文礼 杨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