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捍卫南海主权将成瓦良格航母最终任务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7月12日文章,原题:新航母,新战争局面
在8月服役前,中国尚未命名的航母即将开始新一轮海试,还要进行一套完整的舰载起降。该航母一旦服役,将成为中国步入海洋大国的里程碑。但只有将其放在中国愈发咄咄逼人的姿态及复杂的舰队架构中考量,才可理解它全面的战略意义。
中国的舰队现代化,涉及到耐心获取和开发监测、传感器、指挥和控制及武器等系统,并将其整合为均衡的、现代远洋舰队。人民解放军海军已越来越多引入新系统,依托从欧洲、以色列和俄罗斯公开获取的技术发展壮大,并整合从美国获得的各种系统。结果是,中国的舰船和潜艇装备了系列先进的传感和武器系统。随着高端平台大量应用,中国的新航母将拓展海军的触角,增强打击能力。
任何军队都要根据两个因素来平衡自身计划和架构:将面对的最危险局面和最有可能的局面。对中国海军来说,海上阻遏任务被视为用来应对最危险局面。中国航母可起到前线指挥所的功能,将海空军方位的距离延展200海里;而北京认为最可能发生的冲突局面是,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航母能够执行类似任务。
面对羸弱的邻国,中国航母的角色将侧重保持海空优势。其舰队可依靠航母的空中力量,阻截携带反巡航导弹的敌机,攻击对其海军及海上要塞构成威胁的舰艇。一旦海警不足以完成任务,捍卫南海主权将成为北京赋予航母的最终任务。
但目前来看,中国航母的表面战略意义要大于实际战略意义。中国并没有足够多有经验的飞行员满足航母的需求。由于航母需要大量后勤支持,后者也不能小觑。尽管中国已对航母设计及操作研究了20多年,其人员仍需边干边学。中国航母海试自去年以来至少8次,如此频繁的海试说明其海军的谨慎和循序渐进的准备方式。
一直以来,北京渴望拥有一支航母力量,几十年来在密切研究航母的设计、操作和技术。购买航母的高成本和政治含义使之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争论热点。随着金融和政治障碍被清除,中国军事决策者正逐渐熟悉航母的使用、成本和挑战。
目前为止,关于中国航母的讨论忽略了同海军现有系统的整合及与潜艇力量的协作。这些问题给本已复杂的军事行动增加了复杂性。然而,通过建造和运行航母,中国传达出会成为海上大国的信号。未来几年解放军海军如何使用航母编队,将决定地区和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及其意图,甚至航母的名字都会给外界带来政治解读。力量越大责任越大,世界将注视中国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作者卡尔·舒斯特,传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