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美军借助聚合科技打造未来战场“超级战士”(2)

2012年07月12日 10:37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思想大战》封面
《思想大战》封面

  聚合的趋势:人的“武器”化与武器的“人”化

  倘若非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来描摹波澜壮阔的人类战争史,首选“人”与“器”或许不会有多少异议。从古代的自然中心战到近代的机器中心战,武器一直是人天然器官的延伸,人与武器的界限尚比较清晰,但聚合科技旨在打造的“超级战士”却隐隐地透露出,人与器之间的传统界限正趋于模糊化。

  聚合科技重塑的未来战争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或许今天的科幻电影《机械战警》《再造战士》及《阿凡达》等能为我们标示出一丝动向。具体而言,借助于外骨骼增强战士计划,“超级战士”将不再受限于体能的制约,自然中心战时期所追求的“力大如牛”也不足挂齿,甚至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飞檐走壁”也不再是幻想。而且,在代谢工程的协助下,“超级战士”的战场损伤修复也将大大超出今天的想象。此外,借助于生物医学状况监测项目,“超级战士”能对自身有更精准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与传统武器的有效链接。最后,依托增强现实性工程,“超级战士”或许将从功能简单的指令接受与执行者,转变为集信息感知、传递及处理为一体的“复合终端”及“智能终端”,从而整体优化作战指挥网络的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及决策效率。

  总之,由于聚合科技的应用,人的“武器”化及武器的“人”化趋势越发明显,人与武器之间的交互将更为高效。这是军事科技研发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关注的动向。进一步拓宽视野,我们会发现:交叉学科是当今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据统计,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一半左右属于交叉学科。百年诺贝尔奖,有41.02%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此外,许多重大科研成就也都是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如人类基因组测序、“绿色革命”以及载人空间飞行等。

  军事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整体科技创新长河的一个分支,其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却越发明显。如近年来,美军就持续进行了心理战、生物战与信息战的整合性研究。此项研究囊括了心理学、生物学、药理学、信息科学及宗教、社会研究等多个学科、多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及大学的研究队伍。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组织与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战士纳米科技研究院(由美国陆军所资助)、国际意识研究实验室(负责制定全球意识影响计划)。这些研究项目旨在借助媒体通过阈下信息影响技术达到影响人大脑意识的目的。尽管围绕预期效果,学界存有较大争论,但其透露出的军事科技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趋势,颇值关注。

  聚合的争议:大脑深处的军备竞赛

  有关聚合科技(NBIC)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相关争议一直不断。乐观派认为,在人类进化史上,只有三次重大事件改变了人类进化的方向。第一是人的直立行走,它使人与猿最终分离;第二是火的使用,它使人能摄入异体蛋白,最终完成了脑的进化;第三是文字的使用,人类的经验因此形成为知识,并代代相传给后人。如今,旨在“通过多科学的努力,去理解人类心智的结构与功能,并增进人类的能力”的聚合科技,则有可能将人类文明带向我们难以预知的未来前景。

  然而,在悲观派看来,聚合科技催生的高效交互,特别是脑与脑的交互、人与机器的交互,将不仅使戴维德·查尔斯等人先前所言之“意识的本质”问题成为形而上的哲学难题。而且,一旦大脑成为军事较量的领域,这无异于打开了新的“潘多拉之盒”。

  对此,莫雷诺在刚出版的《思想大战:脑科学与21世纪的军事》一书封面上,特意将人类大脑设计成为一个“手雷”的图案,寓意非常明显:“当战争较量围绕大脑展开的时候,这对整个人类都极其危险。”此外,对于诸如美军通过药物令士兵保持超过24小时的清醒状态,用高营养药丸提高士兵代谢能力,以科技手段改造人的神经系统,打造未来战场上的所谓“超级战士”。莫雷诺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是战争史上最久远的主体,也是最脆弱的节点……上述提升人体机能的手段,不仅没有‘加固’这一节点,反而使之更加脆弱……高技术导致人类异化这一整体进程不会变,其中当然也包括士兵的异化。”正是基于此,莫雷诺在该书末尾写到:“或许,更好地了解这一复杂得近乎可怕的系统,能够使我们从呼唤战神的念头转到企盼和平上来。”但愿莫雷诺的预警不是杞人忧天,但愿科幻电影《机械战警》《再造战士》《阿凡达》及《变形金刚》等预演的战争永远只是科幻。(石海明 贾珍珍 曾华锋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