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对抗演习 遭遇超饱和攻击
盛夏时节,北国深山,我战略导弹部队某训练基地组织演练。令前来驻训的多支导弹旅没想到的是,昔日的“老房东”变脸了——未等来者安营扎寨,他们就派出蓝方分队发动连续攻击,打得“回头客”措手不及。
走进某导弹旅阵地,旅长施湘阳告诉记者,这是“老房东”5年来的第3次“变脸”。此番,该基地打破单一军种的攻防,与友邻部队建立“联合蓝军”,全维度侦察、大纵深迂回、超饱和攻击使驻训官兵遭遇新挑战。
在施旅长的印象中,5年前的“老房东”可不是这副面孔——夹道欢迎、腾空住房、清理发射场、搭建观礼台,各种保障一应俱全。不久,“老房东”的笑脸不见了,不但不提供食宿等保障,还为驻训部队布下“陷阱”:这边导弹刚刚起竖,训练基地就密集施放电磁干扰;那厢紧急转场,训练基地就冷不丁地发动特战攻击……
在导调中心,该基地司令员孙金明指点记者窥见“老房东”的新面容:基地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纽带,通过综合集成手段,侦察、指控、打击、考评系统平台无缝链接,实现了导控实时化和战场可视化,使导调触角延伸到演兵场的每个角落,根据演练态势随机生成战术条件。对抗方式由“要素比拼”向“系统能战”发展,导调方式由“计划导调”向“随机导调”过渡,评估方式由“总结优长”向“直揭短板”转变。
春江水暖鸭先知。基地化训练最直观的变化,还是体现在驻训部队身上。机动转场,“故地重游”的印象杳然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危机四伏,困局重重。前不久,某导弹旅刚下专列,训练基地就派出蓝方分队处处设险,如影随形,对抗一直打到兵车回营,可谓一路硝烟、步步惊心。
驻训部队一胜难求,指战员们不忧反喜,纷纷前来自讨“苦”吃。几年间,这个训练基地变成了导弹部队竞相进驻砺剑磨枪的“宝地”。今年以来,先后有9支导弹部队递来了“请战书”。
新闻延伸
■基地化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基本形式,是训练场对接战场的一座桥梁。这则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二炮兵乃至我军训练基地建设和基地化训练发展的变迁。
■我军训练基地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4年10月,全军训练基地建设论证会议召开。1997年,《全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建设规划》下发。经过多年建设,各军区、军兵种训练基地形成了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统”,初步实现了导调手段现代化、战场控制实时化、训练环境实战化、质量评估科学化、基地管理规范化和野战保障一体化。在此过程中,训练基地完成了全面转型:由保障机构向训练机构转变,由使用简单的训练手段向高技术训练手段转变,由组织单一军兵种专业训练向组织合同战术和联合战役训练转变。一座座“未来战争实验室”成为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推进器。(梁蓬飞、张显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