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森林武警紧贴实战训练 战力大幅提升
“200名官兵每人背负60斤重的装备物资快速穿越草堂沟,无一人报告、叫停;4个建制分队在林中穿梭行20公里无一人掉队、叫苦……”这是黑龙江森林总队紧贴实战大练苦功、硬功时的场景。连日来,该总队着眼扑救夏季森林火灾需要,通过开展紧贴灭火作战实际的体能训练、组织具有森林部队特色的军事大比武,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部队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5月,在一次灭火作战“转场”时,一个单位未能按规定时间到达集结地域而受到批评。经了解,是因为少数战士军事素质不过硬而掉队,拖累了整个队伍。为此,总队党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新式装备配发基层单位,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常以摩托化行军、机降等方式,向火场运送和投放兵力,部队曾几度掀起战术演练、人装结合训练的热潮。但在灭火作战时,经常是扑灭一个火场,又下另一个火场。经常是背负几十公斤重的机具和装备穿梭在森林中,直线几公里的距离往往是爬上爬下、绕来绕去的长途行军,没有过硬的体能是很难在火场上反复“转场”完成灭火任务的。
该总队坚持以实际任务为牵引,紧贴扑火作战环境需要,大胆创新体能训练模式,围绕火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的原则,在野外条件下锤炼、摔打部队:通过携带装备机具冲刺和对机具进行快速分解结合,锻炼单兵过硬的技能、体能素质;通过负重行军中分配携行物资、围歼“火头”、高效“灭火”等训练环节,培养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团结一致、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
在大、小兴安岭深处,其中小山包似的“鸡爪山”尤为常见,为部队扑火作战时开展夜间行军、转战火场、扑打火头带来了诸多不便。对此,该总队着眼部队辖区地形和植被类型加强针对性训练,把体能训练场拉上山地,引进森林。成建制单位组织全员全装林内20公里长途行军、小分队只身携带机具追歼火头训练、林内水泵架设训练……,现在,官兵们衣服被汗水“碱化”了,脸蛋变黑了,肌肉块棱角变明显了,个个都成了“铁脚板”、“山里通”、“活地图”。 (刘成刚、王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