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伙食费标准近年几经上调 每餐都有鸡鱼肉
7月下旬,记者冒着热浪来到北京军区某机步旅,见官兵顶着烈日训练,精神头十足。“都说伙食抓得好抵半个指导员,我们抓好官兵‘舌尖上’的改革,尝到了甜头。”该旅旅长乔贵成告诉记者说,他们从分餐到吃自助餐,走过了一条耐人寻味的路。
老难题:甜酸咸辣 众口难调
近年来,官兵伙食费标准几经上调,该旅让伙食费吃到官兵嘴里,保证每餐都有鸡、鱼、肉类等荤菜。
然而,许多官兵并不“买账”,有的走出饭堂就进超市,买糕点、火腿肠、方便面的大有人在。每逢节假日,总有一些官兵请假外出到饭店打牙祭。与此同时,一些食堂存在饭菜浪费现象。
旅领导带着机关的同志走进营连饭堂吃“碰饭”,就“盘中餐”问计于官兵。战士们说:“顿顿有鸡鸭鱼肉不等于伙食好,可口才是最好的。”通信营炊事班班长刘通手拿一摞伙食征求意见表说:“要让全营来自十几个省份的官兵都满意,太难了。”
该旅党委经研究,决定将现行的分餐改为自助餐,让伙食保障模式符合官兵的饮食需求。
自助餐:萝卜白菜 各取所爱
该旅决定先在通信营进行试点。他们制订了“早餐讲营养、午餐重质量、晚餐抓调剂”的原则,落实“6菜1汤2主食”的硬指标,并给餐厅配齐了餐具、各种调味盒,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保鲜设施和餐具消毒柜。
谁知,推行自助餐之初便连遇尴尬。通信营教导员吴石辉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天中午,160多份红烧排骨被排在前面的战士“一扫而光”,排在后面的战士没有吃到,而清炒小油菜剩了半盆;第二天,200人份的红烧肉,剩了50人份,酸辣土豆丝则全部吃光;第三天,绿豆羹供不应求,炝锅面却剩了半锅……
调查结果显示,矛盾仍然出在“供需”双方上:一方面,推行自助餐后,增加了副食品种类,但根据训练强度制订食谱等工作仍然做得不到位,饮食搭配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从分餐到自助,官兵自己取用食物,好吃的、爱吃的多取,不爱吃的不取,造成“有的菜不够吃、有的菜没人吃”的现象。
原因找到,对策出台。他们充分发扬民主,制订食谱先征求官兵意见,炊事班参照官兵自荐食谱,兼顾气候变化、训练任务和营养搭配调剂伙食,尽量调好众口;针对前期出现的问题,他们对10多项伙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餐桌摆上温馨提示,介绍各种菜肴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指导官兵科学膳食、文明就餐。
新效益:下好一子 满盘皆活
骄阳似火,热浪灼人,练兵场上的气温将近40摄氏度,官兵们训练热情高涨。训练归来,餐厅里饭菜飘香:红烧肉、干烧带鱼、炖豆角、茶鸡蛋、拍黄瓜、酸辣土豆丝,6个荤素搭配的冷拼热炒已摆在保温台上,热腾腾的馒头、米饭以及蛋花汤、清汤面也端上了桌。
“今天组织战术训练,天气热,大家体能消耗较大,我们适当增加了主菜和凉菜拍黄瓜的分量。”炊事班班长王继东告诉记者:“按照部队食物定量标准相关规定,我们根据训练条件、不同环境下官兵的食物需求量,制作了《伙食需求动态观察表》,参考每日训练强度、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适时对主副食供应量进行调剂,确保菜量既满足需求,又减少浪费。”
记者发现,战士们餐盘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旅领导说,下好一子,满盘皆活,推行自助餐,“吃”出了诸多效益:伙食保障有力了,官兵训练更有劲儿,训练成绩提高明显;人员管理压力小了,外出吃饭的人大为减少;官兵勤俭节约渐成习惯,大大减少了浪费。(谭术安 田硕 陈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