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向蓝水:媒体称中国海军大型两栖舰艇批量服役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7日 08:43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资料图: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
资料图: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

  大型两栖舰是理想的远程兵力投送者,也适合通过准军事乃至人道主义任务展示“软实力”;对致力于建设蓝水海军的中国而言,它们近年来的崛起实属情理之中。

  鳄鱼图腾常被西方国家当作两栖舰艇徽章的主角,因为鳄鱼是宜水宜陆的动物,用来形容两栖舰艇再合适不过。台湾《防务快门》杂志日前载文称,随着新一代两栖舰艇批量服役,中国大陆海军的“两栖巨鳄”近年来也纷纷“游”向蓝水;无论效仿美国海军的经验,抑或为区域大国执行多元化任务需求服务,解放军发展大型两栖舰艇可谓水到渠成。

  出击远洋的多面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步伐越来越快,除加紧建造新型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改装“瓦良格”号航母外,对大型两栖舰艇也格外重视——这些“两栖巨鳄”既是舰队平衡建设的新支点,也是远洋海军的核心支柱之一,更是攻势作战的基础。目前,中国海军已列装两艘1.8万吨级的071型船坞登陆舰和多艘大型坦克登陆舰。

  按照《防务快门》杂志的说法,大型两栖舰可显著提高解放军的远程兵力投送能力,增强战略威慑力。装备大型两栖舰之前,解放军虽能靠运输机实施兵力投送,但这类飞机依靠进口,数量有限,容易受制于人,且空运不适用于成建制大兵团机动,限制因素太多;大型两栖舰则不然,它不仅能轻松装载营级规模兵力,自带的直升机、气垫船和机械化登陆艇都能将兵力输送上岸,自由度比空运高得多。不仅如此,大型两栖舰的舰载航空力量强过普通舰艇,在海上摩擦中能发挥比后者更强的威慑力,更灵活地实现军事目标;同时,它们在低烈度对峙行动中的“身份敏感性”又远低于航母,可作为更灵活的常备警戒力量使用。

  另一方面,大型两栖舰也被视为强化解放军反潜战力的关键。与西方同行相比,中国海军面临的潜艇威胁要大得多,而中国新一代驱护舰艇大都只能搭载一架直升机,同时缺乏P-3C之类的固定翼岸基反潜机,整体航空反潜能力偏弱。拥有搭载多架大型直升机的两栖舰后,上述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它能在海上构筑较严密的远程航空反潜网,不但能使驱护舰专注于防空和反舰作战,也能解放航母搭载的固定翼战机,投入制空和对地攻击作战。

  再次,大型两栖舰更适合从事海上反恐、人道救援、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以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为例,大型两栖舰可迅速抵达危机地域,依靠自身强大吞吐能力迅速将人员撤出;别国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时,大型两栖舰同样可以搭载大量物资前往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并利用舰载直升机或气垫船等将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中。近些年,美国海军就频繁动用两栖舰从事人道主义援助,藉此树立起良好形象。正如台湾海军退役将领兰宁利所言,发展大型两栖舰,既可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大幅增强中国大陆的远洋战力,又可满足国际社会对其“负责任大国”的角色期待,可谓“面子和里子”兼顾的最佳选择。

  新战法在实践中成熟

  美国海军装备众多大型两栖舰,从而使其海军陆战队具备遂行“超地平线、由海向陆”的立体作战能力,成为解放军近年来学习的对象。台媒称,通过分析美军演习和训练经验,中国海军提出“多层、双超(超地平线、超视距)”两栖登陆作战新概念,配合精确火力打击与三军联合作战夺取战役级别的胜利。具体而言,中国海军的“多层、双超”两栖作战方式,不仅可与传统平面两栖作战搭配运用,更侧重于新、旧两栖舰艇混编,以便在短时间内进行“高速度、多方向、多层次、全纵深”的突击登陆,简称“直接突击、由海向陆”。

  各种公开报道显示,不管从模仿美军还是满足自身需求的角度观察,中国海军正进入两栖作战力量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持续列装新式大型两栖舰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战术战法实践。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在2011年第六次亚丁湾反海盗护航任务中,中国海军首次出动了071型坞登“昆仑山”号,成为塑造中国海军“蓝水性格”的重要一步。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