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军钟爱X51高超音速飞行器 三大优势无与伦比

2012年08月30日 11:03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X-51由B-52轰炸机携带升空
X-51由B-52轰炸机携带升空

  屡试屡败的X-51高超音速飞行器,究竟是省钱利器还是吞金猛兽?包括其东家美国空军在内,人们至今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8月14日,被美国空军寄予厚望的X-51高超音速飞行器再度亮相,由B-52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投放后进行测试。然而,由于一片尾舵突发故障,通体细长的X-51仅坚持了16秒便失控坠海,不知所踪,它的第三次飞行试验只得草草收场。

  按照美军的官方说法,X-51是为验证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而生。后者能让飞行器以5倍以上音速飞行,甚至有可能达到25倍音速并突破大气层。虽然X-51目前尚未武器化,五角大楼的兴趣不单缘于其罕有敌手的速度,还在于对廉价全球打击方案的向往。

  省钱是主要诉求

  “1小时打遍全球”是美国空军的梦想,现有技术已经赋予这种梦想走进现实的可能。不过,美国人作为天生的经济动物,干什么都要先核算成本。当前,虽然洲际导弹能够实现这方面的目标(编注:美国陆基洲际导弹由空军管辖),可成本太高,用来对付常规目标完全不划算;租用海外基地同样价格不菲,并且受外交因素限制,终归不如从本土发动进攻来得方便。因此,一种成本低廉、速度够快的运载工具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同样希望“花小钱办大事”的还有美国宇航局(NASA)。从人类摆脱地球引力的那天起,美国人就开始构想如何利用太空挣钱。1967年,休闲业大亨巴伦·希尔顿感慨:“如果(飞船)运送每吨货物的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我索性把希尔顿饭店搬上月球!”为了压缩航天发射的成本,NASA于1969年启动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计划,成果就是众所周知的航天飞机。可事与愿违,航天飞机每次出动的实际成本竟高于3亿美元,比起先前的一次性飞船来更不划算。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在支付了2000万美元后,选择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进行史上第一次太空旅游;美国航天飞机却意外频发,不得不提前“退隐江湖”。这么一来,摆在NASA面前的除了尴尬,便只有另寻出路。

  三大优势无与伦比

  由于需求高度一致,美国空军和NASA,就发展理论上具备极高经济效益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一拍即合。2004年,NASA率先推出X-43试验飞行器,第二次试飞即突破7倍音速,一举刷新大气层内飞行速度的记录。此后不久,满怀希望的美国空军全面接手研制工作,以NASA的成果为基础,启动了更复杂的X-51项目。按照美国空军的描述,以X-51为代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至少具备三大“省钱秘笈”——

  节约作战兵力。以往,美军发动空袭总要兴师动众:战斗机护航、电子干扰机开路、预警机指挥、加油机保障……才能顺利地把炸弹扔下去。反观高超音速飞行器,凭借无与伦比的速度和高度优势,它能单枪匹马越过敌方防线,无须夺取制空权也可摧毁地面目标。仅装备少量就足够维持全球打击能力,如此诱惑,怎能不让人心动?

  资源消耗少。以往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多以火箭为动力,但火箭的“肚量”实在吓人,以美国“大力神”火箭为例,向近地轨道运送13吨载荷,竟要消耗燃料600吨以上,氧化剂占了其中大头。X-51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普通飞机类似,吸入空气充当氧化剂,飞行器本身仅携带航空燃料,称得上“勤俭持家”。同时,由于X-51飞行高度达6万米,这个高度的空气密度低,飞行阻力只有传统飞行器的几十分之一,加之该飞行器本身采用低阻力系数外形,用不着多么夸张的动力就能维持高速飞行,自然不会耗费太多燃料。

  简单可靠。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艺相对简单,总体结构类似一个带扰流板的腔体,甚至不需要多少活动部件。相对于传统喷气发动机动辄几十上百个涡轮叶片的复杂结构,超燃冲压发动机便于大规模制造,也不爱闹毛病,显然更容易压缩成本,让五角大楼省钱。

  又一头吞金猛兽?

  尽管上述优势十分诱人,X-51项目从2010年至今的3次试验却无一完全成功,预示着其前景或许不似原先想象得美妙。有分析称,由于没有任何设施能够“人造”高超音速气流,X-51无法进行地面模拟试验,导致未知因素过多,只能通过实践摸索;其次,高超音速飞行器对材料工艺和加工精度实际要求极高;另外,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条件相当苛刻,目前只能采取由轰炸机挂载到高空再投放的试飞方式,短时间内尚无法开发出自主起降能力。

  以上缺陷极大地限制了X-51的进一步发展,迅速投入实战更是无从谈起。尽管美国空军发言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冲击更高飞行速度的脚步不会停下”,泼冷水者亦不在少数。曾任俄罗斯航天司令部战役局局长的维克托·斯塔鲁欣少将就此评论:“美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从技术观点看是不大可信的,从军事经济观点看则是不适宜的。”

  即便X-51摆脱了屡试屡败的魔咒,其现实效益也很难在近期得到体现。和其他许多成本控制失灵的尖端武器项目类似,美国空军从NASA手中接过的,或许是又一头吞金猛兽。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